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推动区域人才集聚、增强高校的各项职能,从人才集聚效应入手,分析了高校在人才集聚过程中发挥的四个作用,基于一般系统理论构建了包括高校、区域人才集聚系统、区域经济系统、人才个体等四个要素的人才集聚模型,并运用协同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区域人才集聚系统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对不同阶段的集聚模式、产生的集聚效应和高校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高校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建设冀中南经济区,以带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打造河北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冀中南四市地理上紧密联系,经济发展模式相近,经济生产总值具有一定规模,更有便捷的交通使其连为一体。但是,冀中南作为一个经济区域来说,从生产力优化配置、发展特色产业、发挥资源优势以及对人才尤其是高校人才的利用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通过对国内外高校人才集聚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的研究,针对冀中南的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如何有效利用高校人才集聚效应助推其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扬州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对扬州城市现代化有着积极的推动功效,具体表现为现代意义整合效应、人才效应、西学引进效应以及新阶层呈现效应。民国时期扬州教育现代化的经济价值取向是重文轻理、重商轻工的传统教育倾向,其经济终点目标是极小的。这一时期扬州教育还存在着城乡之河、人才与社会就业之间以及男女比例等方面的失衡。  相似文献   

4.
从扬州软件产业的现状出发,指出了制约其发展的原因有产业集聚效应尚未形成、高层次人才匮乏、软件企业规模小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发展重点、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整合企业资源等6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长三角地区2007—2019年数据,利用门槛模型等方法探讨了产业集聚模式与城市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入城市人口规模及城市开放水平等变量,实证考察了城市区位因素对产业集聚外部性发挥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产业集聚对周边城市创新能力的溢出作用。结果发现:从长三角地区总体来看,多样化的集聚模式促进了城市的创新产出,而专业化集聚模式则相反。且上述结论在经过替换变量后仍然成立。城市的人口规模呈现显著的门槛效应,多样化的集聚更适合于大城市。此外,专业化集聚水平较高的城市更易于从较高城市的开放水平中获益;邻近城市的产业专业化集聚给本城市的创新产出造成了不良影响,而多样化集聚的空间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的作用日显突出。扬州市高职院校建设了10个省级重点专业群,20个校级重点专业群。专业设置覆盖了部分扬州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了资源配置,推动了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放大了产业集聚效应。而与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等"三新"产业相关的专业群建设尚显不足。基于专业群与区域优势产业集群的耦合发展。本文以扬州为例,在对扬州地区"十二五"九大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职院校省级重点专业群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综述国内外有关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并界定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推力效应、拉力效应和联动效应概念;分析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互动机理;通过选取高技术产业集群水平和创新人才集聚水平衡量指标、测算拉力效应、测算推力效应三方面,构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联动机制评价模型;提出优化提升创新人才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拉力效应、优化提升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环境、继续发挥政府对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政策引导与鼓励作用等对策,以推进区域高技术产业与创新人才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西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需进一步注意:保证未来城市与人口协调发展,减少人才集聚的负效应;积极改善非公企业的就业创业环境,为青年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实现价值的空间;促进地方与高校形成知识协同创新机制,城镇化与高教园区建设实现良性互动,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从而发挥人才集聚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9.
成渝经济圈内职业教育呈现出受区域空间特征的决定作用与自身高质量发展对区域建设的能动影响的双重空间逻辑。当前,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点、线、面”型的空间结构中呈现出与区域整体空间特征不匹配的不在场样态,使得经济圈建设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难以形成合力。由此,要明确二者在“点型空间”中彰显的提效促创、在“线型空间”中彰显的联通协同、在“面型空间”中彰显的城乡融合的空间价值耦合关系。从空间特征出发,在实践空间中通过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建设推进双城产业集群建设发挥空间集聚效应、通过职业院校联动机制赋能区域城市协同发展发挥空间辐射效应、通过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布局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发挥空间带动效应,最终实现以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等院校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和营造创新城市文化等方面。对高校在创新型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对于提升城市产业总体结构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人才的培养教育是文化产业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用现代教育理念发展数字艺术教育,是实现现代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建立以数字艺术教育为中心的综合型、开放型和具有扬州特色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艺术教育体系,使高校成为扬州市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科研基地、思想基地、生产基地、人才基地。  相似文献   

12.
扬州作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旅游资源富集。以扬州为例,从文化生态的视角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文化旅游开发。通过分析扬州名城文化旅游资源,提出基于文化生态理念的扬州名城文化旅游开发原则和开发重点,从而促进名城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在古城扬州开展经典诵读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目前扬州市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的现状与不足,并从诗文经典诵读与扬州地域文化内涵相互浸润、诗文经典诵读提升扬州城乡居民的人文素质与思想素质、诗文经典诵读成为特色文化品牌从而促进扬州文化名城建设这三方面进行全民诵读经典构建诗文扬州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4.
建筑立面改造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活动之一.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立面,因其对塑造城市形象和延续地方文脉有重大作用,已成为建筑立面改造活动的主要目的.以江苏省扬州市沿街建筑立面改造活动为例,探讨了在运用构件、色彩、材料和尺度等建筑符号时应注意体现传统建筑文化的形式因素,创造出具有强烈地方传统特色的建筑立面的改造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5.
扬州市委市政府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但仍存在民生状况与经济发展之间不够协调的方面,主要表现为居民收入慢、生活质量低、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提出了增强扬州市民生事业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即发展经济、重点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公共卫生等重大问题、把民生事业建设列为衡量各级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16.
扬州“世界名城”战略背景下运河文化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扬州是古运河的发端之地,是运河沿线最重要的节点城市。扬州段古运河是最古老、原有风貌保存最完好、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最丰富的一段。扬州是大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是拥有遗产点最多的城市之一。研究着重于扬州应如何充分利用好运河文化资源发展运河旅游,提升城市知名度,从而打造世界名城。  相似文献   

17.
高水平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打造高素质人才发展首选地,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和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强大人才支撑是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要部署。优质的基础教育是一个城市产生人才虹吸效应的重要因素,培育并使用好基础教育界高层次人才十分关键。基于宁波市基础教育名优教师356个样本,从名优教师的培育情况、人才使用情况、人才保留情况、人才政策感知等方面的调查与现状分析。提出了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续航名优教师的专业发展、优化名优教师的政策保障等三个方面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加强高职高专院校“班导师”队伍机制的建设,从选拔、培训、考核、激励,以及保障和发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高职高专院校“班导师”队伍的机制建设,以充分发挥广大班导师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班导师”制度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扬州是国内目前唯一保存全套传统手工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自2009年起,扬州雕版印刷在保护与传承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然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活态传承角度看,在古代版片的活态保护、雕版技艺的传承与从业规模以及如何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守正创新之间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探讨其发展路径是扬州雕版印刷走出困境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