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往许多关于中职校生自我意识的研究表明,中职校生自我意识模糊、自我评价低,自卑感和挫折感强,对未来的期望值低。颜苏勤、李又梅等的《上海市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调查却显示:当今大多数中职校生,对自己满意,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对未来乐观,他们感受到自尊和自我价值。本文拟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视点探讨如何提高中职校生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2.
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以积极的生命情感、积极的生命品质、积极的生命关系、积极的生命意义为核心内容,旨在帮助职校生实现知识技能掌握与人生幸福追求的双赢。建构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树立积极生命教育的现代理念,开设校本化的生命教育模块课程,在职校生活中嵌入积极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努力提升职校教师的积极生命素养,拓展积极生命教育的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3.
职校生心理发展与积极职业教育存在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促进职校生心理发展是积极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践行积极职业教育,需要科学认识职校生的心理发展特征,遵循职校生心理发展规律,自觉维护职校生心理权益,以着力创造和实现最优化的最近心理发展区。积极职业教育促进职校生心理发展,心理策略有:倡导开展心理健康自助,指导保持心理和谐状态,引导发掘心理发展潜能,辅导认识心理成长问题,教导建构心理资本资源,督导提升职业心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会对其行为模式造成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当前职校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与开展积极职业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了职校生心理发展对积极职业教育产生的影响以及怎样开展积极职业教育这两方面的问题,希望能够对当前的积极职业教育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思想。从积极心理学视域出发,分析职校生开展生命教育的需求,剖析当前职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通过构建职校生生命教育需要培养积极的生命教育理念,开展积极性体验式生命教育活动,提升教师的积极生命素养,提高家庭生命教育质量,拓宽积极生命教育途径,可以加强职校生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6.
转化引导问题学生,是职校教育管理的"希望工程"、"阳光工程"。本文对职校问题学生心理特点、状态与成因进行探析,提出有效转化和积极引导问题学生的策略:把握职校问题学生心态,理性认识职校生的行为问题,树立科学的职校生心理发展观,建构积极职业教育实践智慧,倡导和谐的心本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职校生心理问题的特点,笔者认为,职校生心理教育应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网络,这一网络的主要内容应包含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都带来了深刻的改变。校园网络文化会对职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四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教育工作者在对待校园网络文化的利与弊问题上要善于扬长避短,积极疏导和加强监督,进一步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唯有如此,才能净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才能使校园网络文化更好地为职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9.
程文香 《科教导刊》2019,(10):181-183
本文通过对职校生应对方式与网络使用不同状况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职校生网络使用状况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网龄、上网次数、网络使用群体的职校生在积极应对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消极应对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上网时间的职校生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上都存在差异;每次上网时间较短的职校生更倾向于使用积极应对方式;网络使用成瘾的群体、网龄比较长的、每周上网次数比较多的、每次上网时间比较长的学生在应对方式上更倾向于使用消极的方式;网络成瘾与职校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职校生的应对方式越消极,越容易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0.
全民阅读立法的草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国民阅读氛围已经相当冷清,国民整体缺乏阅读意识和习惯。职业教育培养的不仅是职业人员,更是具有良好个人品质、健康人格和素质的创新人才。而课外阅读对于提高人文素质有着重要作用。从国家全局到职业教育一点,都说明课外阅读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本文从职业教育现状和职校生特点出发,根据职校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和笔者教学实践,分析研究课外阅读的对于职校生成长发展的积极影响,确定职业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职生普遍存在厌学、恐考、早恋、人际关系紧张、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信心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降低了高职生大学生活的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对于培养高职生发现幸福、体验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职校生问题表现及心理特点分析 学习是学生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职校生的身心发展也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职校教育阶段是职校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和黄金时期,而学生心理问题也是职校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根据我校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对其心理问题归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费继红  李光伟 《考试周刊》2011,(45):211-212
职校生往往是基础教育中经常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职校生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心理问题、个性心理问题、择业心理问题,应通过多种途径解决职校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以使他们健康成长,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4.
郝永贞 《职教通讯》2019,(16):12-16
积极生命教育旨在依据职校生生命发展的特征和需求,通过积极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增进积极体验,培育积极品质,探寻积极意义,提升生命质量,使职校生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和追求幸福生活的"大写"人。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从理念走向实践,需要从问题消除转向优势发挥,从被动补救转向积极发展,从生命保全转向生命幸福,从批判反思转向融入共赢,充分彰显生活性、体验性、行动性等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15.
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学习是学生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职校生的身心发展也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职校教育阶段是职校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黄金时期,而学生心理问题也是职校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德育教学中,人们往往重视理性的作用,忽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部分高职生进入职校后心理落差大,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容易产生偏执、抵触、逃避等消极情绪,这些情绪对于德育教学积极课堂氛围的构建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应重视非理性因素在高职院校德育教学中对积极课堂氛围的积极作用,并从心理契约、积极人格、认知图武、非理性评价标准等方面来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7.
在德育教学中,人们往往重视理性的作用,忽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部分高职生进入职校后心理落差大,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容易产生偏执、抵触、逃避等消极情绪,这些情绪对于德育教学积极课堂氛围的构建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应重视非理性因素在高职院校德育教学中对积极课堂氛围的积极作用,并从心理契约、积极人格、认知图式、非理性评价标准等方面来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8.
针对职校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各方面因素,周围环境对职校生心理影响以及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90后职校生心理发展的问题分析与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后职校生心理发展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心理矛盾冲突交织增多,心理负担压力不断加大,心理适应调节能力不强,心理价值判断迷失错位,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引导的"空场"、社会生活环境的"异化"及职校教育管理的"模糊".职校教师要坚持平等相待,积极思维,做人格和谐的"麻辣"型教师;坚持理解宽容,积极悦纳,做精神成熟的阳光型教师;坚持育人至上,积极引导,做因材施教的"双师"型教师;坚持教学相长,积极反思,做富有智慧的专家型教师.职校教师应树立科学的职校生心理发展观,大力实施积极职业教育,与90后职校生携手共同成长,以自身专业化追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职校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障碍,本文对职校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