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农村中学初中生阅读名著的状况如何呢?我曾做过调查,结果触目惊心:只有屈指可数的学生读过有限的几本名著,如《鲁宾逊漂流记》《骆驼祥子》《西游记》,但是《红楼梦》《威尼斯商人》等经典文学名著看过的人则寥寥无几。读了名著的学生也是为了考试,阅读的质量大打折扣。名著阅读质量严重影响着语文教学,影响着学生学业成绩,因为泉州近几年语文中考名著阅读题一直是8分,想突破,却不知从何处着手。那么,怎样进行名著教学呢?我  相似文献   

2.
在“素读”了大量的文言选本之后,我带着孩子们进入高年段的经典名著阅读期。经典名著的阅读分为精读本和略读本,五、六年级的精读本锁定四本:《三国演义》《西游记》《世说新语》《孟子》。略读本是我开给学生的一长串书单,每一本附有简介,每学期学生挑选5本以上自主阅读。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名著导读的内容,旨在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笔者结合《海底两万里》,就怎样促进学生阅读名著水平的提高进行了几点研究。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生每学年应该阅读两到三部名著,但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怎么能把名著阅读教学这个平台搭好?"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寻找"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最佳教学设计与安排。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要求:"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习近平主席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他提到:我们这一代人读过很多俄罗斯文学经典,我就曾读过普希金、屠格涅夫、契科夫、托尔斯泰、陀思妥也夫斯基的作品。阅读经典著作之重要不言而喻,作为一线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笔者以为给学生种植经典阅读"慧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如何缩短初中学生与名著阅读的距离,让学生主动阅读并能让老师可以督促和检查,是我们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像《西游记》这样内容丰富的经典名著教学,我们能够借助"微信接龙打卡""作业""制作名著思维导图""网站、微信公众号阅读展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高效完成《西游记》整本书的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当然离不开对名著的阅读。但学生能否真正做到多读书,善读书?我以为不然。笔者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名著的阅读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多数学生只读过《西游记》、《水浒传》、《三国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下,初中生阅读普遍呈现碎片化、浅显化的阅读倾向,大多数学生痴迷于漫画、青春小说、推理小说等,而对于经典名著却是避而远之,难以有耐心进行深度阅读。笔者尝试结合新改编的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朝花夕拾》进行阅读指导实践,试从阅读方法、专题探究、反馈评价方式三个角度探求激发初中生阅读经典的兴趣之路,力求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经典名著的价值,从而达到使学生能积极自主地展开阅读整本经典书籍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名著是古今中外经典的著作,它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长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高中生在阅读名著的时候并没有一个正确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应及时加以指导,使学生更有效地阅读名著。一、名著阅读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部分明确要求"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  相似文献   

10.
在"素读"了大量的文言选本之后,我带着孩子们进入高年段的经典名著阅读期.经典名著的阅读分为精读本和略读本,五、六年级的精读本锁定四本:<三国演义><西游记><世说新语><孟子>.略读本是我开给学生的一长串书单,每一本附有简介,每学期学生挑选5本以上自主阅读.  相似文献   

11.
笔者针对学生经典名著阅读现状,多管齐下,调动学生阅读名著内驱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2.
从当前学生的阅读取向来看,名著日渐被冷落。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课业负担重,缺少有效的阅读指导和兴趣激发。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改变教学设计,试图改变这一现状,经典名著《红楼梦》的探究性学习就是尝试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从当前学生的阅读取向来看,名著日渐被冷落。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课业负担重,缺少有效的阅读指导和兴趣激发。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改变教学设计,试图改变这一现状,经典名著《红楼梦》的探究性学习就是尝试之一。一、准备工作布置学生收集《红楼梦》的相关资料,分小  相似文献   

14.
感想     
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名著?还有的朋友问:为什么有的书能够成为名著,有的书却不能呢?还有的同学说:大家都说我们中学生应该多读名著,但是么看名著总觉得没有校园小说更吸引我,看名著后我的作文也没有明显的进步?这些问题除了请刘墉先生回答外,本刊明年关于中外名著阅读的新栏目也会有也解决大家在阅读名著中的困惑。毕竟,阅读经典名著不是一哄而上就能奏效的事会吸收,然后才会得到营养。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江苏高考开始对选修历史的考生考察名著阅读,"要求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规定了《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十部名著作为必考篇目。这样名著才开始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名著阅读的复习往往是用名著的概要阅读和做题代替的。特别是大部头的长篇小说,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整阅读,只读自己感兴趣的,男生不读红楼,女生不读三国,都是刚开个头,就读不下去了。这样,我们的阅读目标就难以实现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几年来,笔者尝试着让高中学生从高一就开始阅读《三国演义》等长篇名著。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摸索,我已经积累了一些具体的做法。下面笔者就以《三国演义》为例,谈谈自己是如何指导阅读名著的。  相似文献   

16.
许多家长有苦恼:孩子们对卡通漫画、武打言情之类的图书爱不释手,而对大人们推荐的经典名著总是望而却步,理由是“看不懂”“不喜欢“”太遥远”……看来,提倡孩子阅读经典名著不能仅止于开个简单的书目,应该着重去引导孩子走进名著,激发他们阅读经典的热情和自信。1.利用日常交谈,给孩子讲述名著,增加孩子对经典名著的印象。记得谈及气量,我在饭桌上给儿子讲述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带他走进了《三国演义》;论及哈利·波特的魔法,我介绍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石猴出世的经过,引起了儿子阅读《西游记》的兴趣;看电影《特洛伊》归来的路上,儿…  相似文献   

17.
阅读的魅力     
石荣芹 《考试周刊》2012,(92):46-46
我刚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在一次语文课上,我问学生:"你们的课余时间都干什么了?"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上网、看电视。"我接着问:"有没有读书的?特别是读一些名著的普及本的?"没有一个人回答。的确,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学生很少把时间花在阅读上。这样的状况不能不令  相似文献   

18.
【课标要求】名著是人类文化最珍贵的记忆。阅读名著,拥抱经典,是中学生提升素养的必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强调"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重要性,并将整本书阅读置于必修与选修系列课程的首要位置,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模式,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个人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此,我以高一年级阅读的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为例,谈一谈我的粗浅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正不是只有文学经典才可称之为经典,也不是只有阅读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分享经典的唯一方式。解读经典,也可以是师生缔造的身临其境的"在场",而这或许也是教学革新的契机。周三是我给学生针对学习薄弱处进行补缺补漏的时间,大多数学生最头疼的,还是《论语》与《孟子》的阅读。在讨论这两部经典时,不难听到学生发出感慨:"原来孔子和晏子同时期,完全不知道。""子贡和越王勾践见过?""梁惠王和商鞅变法还有关系?"甚至感慨:"原来孔子和孟子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啊!"引起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