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发韧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广播电视报 ,迄今为止 ,全国已有200多家城市广播电视报 ,加上中央级、省级广播电视报 ,它们已与广播、电视一起 ,形成了我国广播电视传播界“声、屏、报”三位一体的立体宣传格局。广播电视报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 ,究其原因 ,一是依附于广播、电视的这份报纸同时又是对广播、电视的延伸与补充 ,其导听、导看的职能 ,满足了广大受众的需求 ;二是广播电视报是一份具有浓郁晚报风格的家庭文化报 ,人们在知识性、愉悦性和实用性的阅读中能获得较大的收益。于是 ,广播电视报在90年代中叶迎来了它发展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报的特点 1991年3月6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王枫同志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筹备会上指出:“广播电视报刊不仅仅是广播电视的补充、延续,还是相对独立的新闻阵地,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它的性质、任务、作用与广播电视一样,虽然效应有所不同,却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广播电视报每天都在发挥它的宣传功能,确实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的确,广播电视报是一张专业性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报是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影视宣传,服务声屏为天职,以引导人们看好电视,听好广播,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反映大众意见为己任,最终实现报纸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目的。虽然广播电视报是一份专业报纸,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但是它也是  相似文献   

4.
广播电视报与其他传播媒介一样,它的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是由采编人员的采编意图和读者的接受意识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宣传价值实现的大小,直接取决于读者的接受程度。要把广播电视报办得为读者所喜闻乐看,必须加强对其读者的研究。在广播电视报的采编和传播过程中,读者的作用是积极、主动的,这一方面表现在他们对报道和节目内容的选择和利用上,另一方面又表现在接受报道后的反思、议论和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5.
广播电视报作为以宣传广播、影视等方面内容为主体的专业报,长期以来随着广播、影视节目一起深入千家万户。一般来说,广播电视报以家庭为单位被广大读者所需要,它直接面对的就是生活在城市村镇的一个个普通家庭,鉴于此,我们不妨把广播电视报定位为“家庭”类的平民化报纸。从文化的角度看,广播电视报这类平民报纸与党报等主流报纸相比,其特色主要表现为:一、平民化借用文学的语言,平民文化所探讨的“母题”就是城镇平民的日常生活,即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文娱活动。平民性特征决定了平民报纸最大的特点是通俗。平民文化植…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报,目前已遍布全国各地,它的基本功能就是准确、及时、详尽地预告下周各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引导读者听好广播看好电视。从中央到地市所有广播电视报,都把这一预告功能将广播电视报与其它报纸区别开来。 广播电视报的预告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第一,提供一张尽可能详细而且便于查找的节目表,这张节目表所预告的电台电视台已经多达几十家;第二,这些电台电视台尤其是其主要节目的内容介绍,其中读者最受欢迎的影视剧剧情介绍占了多数,另外便是即将播出的专题社教类、服务类节目的介绍;第三,关于各电台电视台以及国内…  相似文献   

7.
城市广播电视报发展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名思义,广播电视报刊载的内容属于广播电视范畴,主要是引导受众听广播、看电视、知剧情,它是广播电视的延展和补充。可是如今,电视报预告节目的独特垄断优势早已不复存在,全国的广播电视报均处于寒冬时节,特别是地市州级报更处于上压下挤的处境。面临生存压力,城市广播电视报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8.
广播电视报的装饰性,指的是办报人、编辑赋予广播电视报形式上的一种主观的意念,即通过版式设计、图片处理、色彩调配等一些手段来凸显文章、渲染文字的表现力,给读者以观赏性。它不但可以解读报纸内容、刺激读者的就读欲,还可以产生一系列的连动反应,如:扩大报纸的发行量,发挥广播电视报的导读、学习、教育、娱乐、消费等多种功能。 广播电视报的装饰性是它的内容决定的。广播电视报的读者听广播、看电视大多对黄金时间播放的电视剧、音乐、晚会等文艺类节目感兴趣。故而,其内容涉及最多的也是各类文艺节目。广播、电视媒体中涉及…  相似文献   

9.
陈国权 《青年记者》2016,(22):48-49
在人们的回忆中,都市报曾经是最厉害的报种,从1995年开始出现,支撑了报业20年的繁荣;但实际上,还一个报种被很多人淡忘了.曾经,全国有几十家这种报纸的发行量超过百万,全国共有5000万份的发行量,那时候,城市中几乎家家户户都自费订阅了它,男女老少都读它,它足足繁荣了近十年,是当时中国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 它就是广播电视报. 极度繁荣的广播电视报 从媒介特性来看,广播电视报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报纸,它完全依赖于另一种媒介——广播、电视,以刊登广播电视的节目预告及介绍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为职能.读者定位为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中的读者.  相似文献   

10.
广播电视报作为一个相对专业的周报,它是一份紧贴广播电视节目的集新闻、生活、健康、娱乐、休闲等于一体的报纸。在现代各类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发行量,各家广播电视报都纷纷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报纸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并逐步扩大新闻容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虽然广播电视报不是党报党刊,但由于它贴近实际,贴近百姓,关注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所以,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克拉玛依广播电视报》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一、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视报是伴随广播电视而产生的一张文化生活类专业性报纸。它的职能是围绕广播电视,当好读者看电视、听广播的向导和参谋,以较强的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服务于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视报的定位是服务于声屏的家庭报纸,可以说,服务,是广播电视报的宗旨。那么,广播电视报的服务又有什么特性呢?一、多方面的立体服务广播电视报的受众非常明了,多半是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他们买广播电视报的目的也非常简单明确:了解声屏播出的内容。随着报业的发展,声屏内容的丰富多彩,也随着读者眼界的开阔,他们又希望了解声屏后面东兄西。所以又有了声屏延伸的服务内容。而近些年.因其家庭报的特性,眼务的内容又拓展到生活眼务,报纸的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不断充实和更新,就目前状况而言,广播电视报的服务有以下…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全国有320家广播电视报刊,其中,刊物40家左右,电影报刊10家,其余的,都是广播电视报。广电系统的这么多报刊在全国各系统各行业中绝无仅有。在历史上,广播电视报的兴起,为广播电视尤其是电视的快速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20多年前,大部分家庭都靠电视报上的节目表收看电视节目,各省市的电视报,动辄发行十几、几十万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资讯越来越发达,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使广播电视报的功能迅速衰减。就全  相似文献   

14.
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广播电视报如何站稳脚跟,不断发展,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体会是,只有持之以恒抓质量,把报纸质量放在第一位,靠质量推向市场,才是广播电视报发展的根本。 广播电视报是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而诞生的。为广播、电视宣传服务、为听众、观众收听,收看服务,这是它的宗旨;传递广播、影视文化信息,介绍节目,指?视听,是它的主要内容;发挥声屏知识的长廊、文化生活的伴侣、连接观众的桥梁作用,是它的特殊功能。从宗旨、服务对象、功能来者,它既不同于党报、晚报,也有异于其他专业报,它是一张溶知识性、趣…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收音机、电视机的进入家庭,广播电视报正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如果说现在收音机,尤其是电视机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基本生活资料,那么依附于广播、电视发展的广播电视报从目前看还远末成为家庭的基本生话资料。怎样才能使广播电视报成为家庭的“基本生活资料”——即广播电视报真正成为一份家庭化的报纸呢?本文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时策。一、广播电视报首先应是家庭休闲报有些研究人员把广播电视报的读者群总结成这样几种人:“放学回家”、“赋闲在家”、“机关茗家”、“企业居家”,他们既喜爱读书看报,又是喜欢听广播看电…  相似文献   

16.
“京城报业一枝花,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作家任卫新在为北京广播电视报创刊15周年创作报歌时用过的两句歌词。如今,北京广播电视报已经过了20岁的生日,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歌声,一直还在鼓舞我们前进。 办出特色走进千家万户 北京广播电视报是一张服务声屏、贴近百姓、进人千家万户的大众型、娱乐型、服务型的报纸,为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服务,为家庭的物质文化生活服务,是这张报纸的主要特征。因此,如何适应广播电视蓬勃发展的需要和百姓收听收视的要求,用周到的生活服务去吸引读者而使报纸走进家庭,便成了我们锲而不舍…  相似文献   

17.
在历次省级及全国的广播电视报的优稿评选中,人物通讯的优稿多且质量高,竞争尤为激烈,人物通讯之所以成为广播电视报的拳头产品,因为它具有容量大、范围广、写法活的特点,能够挖掘出人物的深度和广度,能够满足读者对影视名人的好奇心。广播电视报人物通讯的采写不同于广播电视,它可充分发挥报纸周期长、容量大的特点,灵活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写作手法,尽可能将采访对象由于声屏信息转瞬即逝的特点而来不及表现或读者从广播电视中难以体会到的内容叙述出来,给读者全新的感受;广播电视报的采访对象大多是公众人物,具有良…  相似文献   

18.
广播电视报应如何增强可读性,真正办成读者“看电视少不了,不看电视也需要”的报纸?我认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把读者的需求当作编者的追求。 以深入的调查了解读者。广播电视报是一张进入千家万户的影视文化报。报人面对的是广泛、复杂,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多层面的读者,如果报人只顾低头盲目办  相似文献   

19.
过去,城市广播电视报依靠“依托声屏,延伸和补充广播电视”,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席之地;今天,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读者阅读趣味的转变,城市广播电视报如果还局限于这个条条框框,无异于作蛮自缚。毫无疑问,我们应积极拓展报纸的内容。目前我国农村电视市场还不发达,阅读广播电视报的读者大多在城市。因此,城市广播电视报应该着重在“城市话题(社会热点、焦点,群众的兴奋点、关注点)、城市文化、城市生活”上做出亮点。依托广播电视,在复合新闻上下功夫,提升城市广电报的品质城市广播电视报作为广播电视的补充和延伸,在“补充和延伸”方面稍…  相似文献   

20.
除了预告,还要记录众所周知,广播电视报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准确、及时、详尽地预告下周各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引导听众。观众听好广播看好电视。然而,广播电视报是否就只能够具有这样一种主功能,而不能够在其他方面有所作为呢?我们通常说的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的“补充和延伸”,是不是只要有了预告功能就算全部完成了“补充和延伸”呢?这个问题长时期困扰着广播电视报界的同仁们。近些年来,有不少报人已经开始一系列的尝试。比如有的主张广播电视报不必受“带电”的限制,只要读者欢迎,在四项基本原则下什么都可以刊登。于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