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景辉 《中国德育》2008,(10):93-93
德性与良知的关联是中西哲学共同的重要主题之一,但这一主题往往只在伦理学的界域内得到阐明,而未从存在论层次上深入探究。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于良知的生存论分析为我们敞开了一种新的视域,他对于经验与先验良知论的批判使我们有必要对于中西哲学中的德性与良知的关联予以重新审视。只有从生存论的视角区分经验论、先验论与存在论良知这样三个维度,才能在此基础上探索中西哲学良知论的思想轨迹并作出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阐释学一开始用于《圣经》阐释,后来越用越广,但仍然是文本阐释。后来,海德格尔提出“此在阐释”,把阐释学扩展到对人的理解,并且主张从哲学上理解,此在阐释学才是阐释学的首要意义,因为此在阐释学“把一切哲学发问的主导线索的端点固定在这类发问所从之出且向之归的地方上。”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商务印书...  相似文献   

3.
安徽大学哲学系的孙以楷教授长期笃志于道家哲学研究,已经出版的《庄子通论》、《老子通论》、《老子外传》、《道德经注释三种》、《道家文化寻根》(合著)等著作早已为人所知,表明了他在道家思想研究领域的诸多成就和贡献。这次他又向学术界推出了六卷本的《道家与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4.
伽达默尔自传《哲学生涯》表现出哲学与诗并重的明显旨趣。《哲学生涯》展现了哲学与诗相辅相成的成长关系,伽达默尔从早期热爱文学的新康德主义者成长为海德格尔派的存在主义者,最终有机地将诗融入哲学之中,创立独具诗化风格的哲学诠释学。伽氏诗化思想的形成与其古希腊哲学的研究背景、古典语文学的修习、海德格尔早期存在论与晚期诗化思想的影响以及德国哲学的文学传统都有内在关联。伽达默尔诗化哲学是对古希腊哲学和语言学、德国古典美学以及海德格尔思想的继承与融合,是西方诗与哲学之争的古老传统在20世纪后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是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最有影响、也最晦涩的哲学家之一。其哲学深邃博大、恣肆汪洋,无论是哲思视野还是概念术语都迥异前人,且其思想在不同时期各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风貌,这些都使得海氏哲学象云雾弥漫的山峦,让人难窥其真面目,为之作传诚非易事。然张祥龙先生的力作《海德格尔传》却很好地完成了这一艰难的工作。作者早年沉浸于道、儒之中,后在海德格尔哲学中领悟到东西思想融通的可能,进而到美国深造,深入海氏哲学殿堂之中,其多年运思的结晶——《海德格尔思想与  相似文献   

6.
1935—1936年,海德格尔以《艺术作品的本源》为题作了几次讲演,1950年成文出版。十年后伽达默尔为这篇长文写了一个导言,题名为《海德格尔的后期哲学》,这个题目差不多就宣称了这篇论文的重要性,把它视作海德格尔后期哲学成形的标志。海德格尔的文本摆在那里,读者可以自己去读,下面只是围绕这篇论文做几个评注。《艺术作品的本源》包括三个部分,这些评注主要涉及的是第一部分,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谈谈第二部  相似文献   

7.
王晖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9,17(1):52-61,187-188
《普罗塔戈拉》记叙了年轻的苏格拉底初始登上公共教育舞台,通过挑战普罗塔戈拉从而宣称一种新的教育方案的故事。澄清普罗塔戈拉与苏格拉底的教育之争,可以进一步探究苏格拉底教育理念的背景与发端。普罗塔戈拉对德性教育进行世俗化的改造,他用"技艺知识"取代了内在的德性,用修辞术和法律取代了统治的智慧和正义。苏格拉底试图重建人们对内在德性的追求,他的教育建立在"整全知识"和"美德即知识"的假设上,他一方面为公民塑造了有利于"节制"的"知识神话",另一方面鼓励智慧者"勇敢"地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由此,苏格拉底的哲学教育是通过"整全知识"统合"节制"与"勇敢"的教育,他提醒人是追求美好的动物,但人必须节制而勇敢地忍受着追求美好过程中注定的艰难与失败。  相似文献   

8.
怀谷 《四川教育》2001,(2):87-87
“哲学是讲道理的科学,这门科学研究的是讲道理的技术或艺术。”“哲学一端接着我们的基本感受和领会,另一端接着形式化的框架。”这是陈嘉映先生在其《思远道》中的两小段论述。对于哲学是什么,一百个哲学家可能就会有一百种不同的说法。陈嘉映的“讲道理说”很能服人。任何学问深究到底、任何感觉提升到顶都是哲学。  相似文献   

9.
维特根斯坦(1889-1951)是系统地从语言来思考世界的第一人,在这个意义上,维特根斯坦可说是语言哲学的奠基人。他一生著述不多,主要作品有《逻辑哲学论》、《蓝皮书和棕皮书》、《哲学研究》、《论确定性》。《逻辑哲学论》是维特根斯坦生前出版的唯一一部哲学著作,代表他早期的哲学思  相似文献   

10.
《爱弥儿》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爱弥儿》,亦有译名作《爱弥尔:论教育》,是让·雅克·卢梭自认为的"我的所有作品中最好、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该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篇关于人类天性的哲学论文,致力于探讨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政治和哲学问题,特别是个人如何在不可避免趋于堕落的社会中保持天性中的善良。在《爱弥儿》中,卢梭通过描写爱弥儿和他的家庭教师的故事,以说明如何教育出一个理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26):81-82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生活与哲学》是四个政治教学模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活与哲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探究哲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这部分的内容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很多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其中的哲学意味。同时,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限制,当前的《生活与哲学》教学也显得较为死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古诗词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魅力,语言精练、内涵深刻,融知识于一体。对于高中生来说,学生已经掌握或是熟知了很多古诗词,其中不乏包含哲理的古诗。所以,教师就可以有效地将古诗词运用在《生活与哲学》教学课程中,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提高高中《生活与哲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杰克·伦敦是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但他不是一位真正的无产阶级作家,因为他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和尼采的"超人"哲学。世界观的矛盾和思想的撞击充分体现在他的两部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牙》中。  相似文献   

13.
刘晓东博士的新著《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我国哲学界、教育学界和儿童心理学界的一项共同的收获。它是哲学界第一部从个体发生维度探讨精神哲学的著作,是教育学界第一部从精神哲学层面系统探讨儿童观的著作,又是心理学界第一部从哲学层面探讨儿童心理世界的著作。同时,本书还可以视作一部富有特色的儿童教育的基础性理论书籍。精神哲学是以人类普遍的精神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国内对儿童精神世界进行深入考察和细致审视的专著很少见到,《儿童精神哲学》在这方面作了尝试和探索。作者倾注了多年的心血,深入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是一位研究"存在"问题的哲学家。他不但关心这一研究目标,而且致力于探索达到这一研究目标的方法,这使海德格尔的哲学呈现出很大的原创性和启发性。本文拟从他早期著作《存在与时间》着手,对其中主要思想作出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冲击很大.尤其是时政性、逻辑型很强的高中政治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和变化。由原来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部分变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内容大幅度增加,课时量不变。这对于高中政治教师如何既能贯穿和遵循新理念又能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是个不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知识的现实作用越来越突出,当代高等教育已经无法回避价值问题而回到纯粹客观研究的"象牙塔"状态中。布鲁贝克看到了这一事实,在他回应美国高等教育合法性危机问题的时候,他一方面肯定传统高等教育追求客观真理的理性传统,另一方面也强调高等教育对使得自由求知得以可能的社会具有义务。在其《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他以实用主义哲学为依据,确信在民主主义社会生活模式下真理和价值结合的可能性,由此提出高等教育应以民主主义原则处理高等教育事务,并在理性与民主平衡下不断敞开对"高深知识"及其价值后果的探求,使高等教育在能继承其客观性传统的同时,亦能理性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老子》以"自然"为最高价值理念的"自然"哲学主要阐发民"自然"、君"无为"的政治理念,根本上是以政治自由为旨趣的自由哲学。《庄子》以"无待"的"逍遥游"为话语形式的哲学思想则大体上是探讨精神自由何以应当、何以可能的自由哲学。此一精神自由哲学无疑主要取资于《老子》,是在准确把握"自然"之自主、自由义前提下对"自然"哲学的继承与发展。从对外在的政治自由的追寻偏移至对内在精神自由的探求,《庄子》对《老子》哲学的这一转进,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8.
关于物理学与哲学的联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多年的古希腊.生活在那一时期的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写出了《物理学》以及十四卷哲学巨著《形而上学》.而"形而上学"的意思就是"物理学之后".后来大科学家牛顿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更是把物理学直接称作"自然哲学".可见物理学与哲学的联系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相似文献   

19.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对以蒲鲁东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学和哲学中的错误进行了批判,揭露了蒲鲁东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误解,揭示了他对历史的误解以及这种误解产生的根源。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对以蒲鲁东为代表的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批判,这两部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福乐智慧》是十一世纪我国西域喀拉汗朝巴拉萨衮人著名哲学家、思想家、诗人优素甫用回鹘文写成的一部理性思考的哲理长诗。它的内涵极为丰富,尤其是蕴含了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如人通过教育才能掌握"知识和智慧",有了"知识和智慧"才能达到"道德品质高尚"的境界,而"道德品质高尚"的境界是每个人"应有的德性",通过掌握知识改变命运及改变社会等,是一部以"人的生活哲学"或"人的教育学说"为主题的作品,堪称维吾尔族教育史上百科全书式的经典道德教育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