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李艳  王燕侠 《新闻前哨》2009,(12):69-70
传统的电视传播模式中,传者将信息传至受众,传播过程就结束了,受众与媒体之间不可能交流,传者与受者是单向的传播关系。这种模式使“传”“受”双方明显处于主动与被动的不平等地位.受众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传者也不能及时得到信息反馈。随着传播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受众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相反.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2.
电视民生新闻是与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电视改革相伴生的一种形式。在市场逻辑的影响下,收视率就成为了衡量栏目价值的唯一尺度。为获得最大消费群体,电视民生新闻走上了“受众本位”之路。即从传者立场转变为受众立场,“一切传播活动均随广大受众的意志而转移,完整表达受众意图及其生存状态和提高受众素质成为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①从而使其新闻报道呈现出新的态势来。  相似文献   

3.
罗幸  王添 《传媒》2016,(9):49-50
作为一种新近出现的电视节目形态,电视公开课担负着传播知识与价值观、引导公众行为的重任。但由于其以教育为传播目标,在电视上开办“课堂”,因此容易引发观众的反感。如何在口语传播层面上建立和谐平等的传受关系?如何营造轻松愉悦的谈话氛围?如何挖掘电视演讲的内在价值?如何准确定位主持人与嘉宾、受众的传播功能?这些问题都成为电视公开课吸引更广大受众参与和观看的关键所在。中央电视台的《开讲啦》节目,坚持平等、互动、参与的节目理念,尝试变“你讲我听”“你传我收”为“相互倾听”“彼此理解”,用自己的口语传播创新实践为上述问题提供了独到的注解。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现代传播技术飞速发展,拥有多媒体技术优势的互联网络,作为崭新的第四媒体,不仅对传统的新闻传播业形成了革命性的冲击、挑战,也为传统的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一、目前国外已出现的“网络电视” 国际互联网络的出现,打破了电视传播六十多年来凝固不变的工作状态,带来了双向互动多媒体技术在传播领域的应用,从而引发了电视接收方式的革命,为此,“网络电视”应运而生。“网络电视”是电视与互联网络“联姻”的又一崭新的媒体。“网络电视”是美国最早提出来的WebTV(也叫万维网络电视),这是一种建立在计算…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播媒介更新换代,现代信息科技发展速度加快,新闻传播业开始融合新媒体技术,通过其强大传播力与广泛受众群体,为传统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尤其是近些年,短视频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媒介,电视民生新闻融合短视频,很大程度上塑造并优化了新闻传播力与影响力。基于此,针对短视频时代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力优化途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电视体育报道的深层开拓,体现了电视体育报道由起步走向成熟,由浅层走向深层的需要。它通过电视的“窗口”去反映体育表象下人的生活,揭示体育活动中的文化意蕴。而充分发掘科技赋予电视的潜能,向体育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也是电视体育报道深层开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对人的关注对人的关心是体育的目的。体育的产生源于健身的目的。电视为实现体育报道对人的关注提供了最佳的传播条件。从大众传播学最简明的链条即:“传者→媒介(电视)→受众”中,人们可以发现,由于电视传播的迅速及时,形象直观,使得传者和受众,现场和观…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升媒体公信力是个系统的问题,就电视媒体而言,公信力的提升涉及到电视传播活动的方方面面。由于"媒体公信力是一种传播过程的产物,更多的是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一种关系"①,在新闻传播中,传受互动的运用增强了电视媒体与其观众的关系,对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必然带来影响。电视新闻互动,从受众的角度看,大致可以概括为"传者提问——受众回答——传者回馈"三个环节;从传者可操作性的角度看,大体可以分为"设置话题内容——设定互动形式——控制回馈言论"三个方面。当  相似文献   

8.
自从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公众发射台开始,电视作为一个新兴大众传媒,依托电子技术进步,以直观性、即时性、现场性的魅力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电视频道和电视节目铺天盖地、各种传媒极为发达的今天,根据大学校园受众独特的知识层次和文化品味,对高校电视准确定位,建构独特的生存空间,实现受众收视习惯的“突围”,培养相对稳定的受众,实现传必求通的目标,是目前各高校电视台普遍面临的问题。美国传播学者托尼·哈里森在《传播技巧》中谓:“传播媒介的定位,是一个传播媒介的特点在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多媒体网络信息传播打破了时空,打破了地域和文化差异,使大众传播向国际传播的方向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激烈竞争主要表现在高科技的运用、高效化的管理、高质量的内容,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传播主体的心智与价值取向,是传播者创作的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传播内容。电视要想长期地有效地拥有大量受众,必须遵循其创作规律,在“电视化”上下工夫,多出精品,这是服务于受众之根本。“电视化”就是要强调电视的传播特性和优势,就是要强化报纸和广播等大众媒体所无法企及的传播效果。 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的发展方向。 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人类文化的不断进步,广大受众对新闻信息的真实、快捷、客观的要求也会更高,电视新闻传媒在这方面得天独厚。突出电视新闻媒体传播的个性、特色,就要多搞现场报道,让受者与传者同时同步同视角地看到新闻事物发生发展的运动过程。充分调动电视的多种传播手段,直观形象地向受众展示调查采访过程,使受众品尝“原汁原味”,在身临其境中感知生活,领悟道理。正如蔡骧《电视特性研究》中说的:“直观用之于信息的传输,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它变语言、文化讯号的‘线性’传输为‘信息阵’的传输,使观众得以直接观察被传输对象,大大增  相似文献   

10.
陈瑞杰 《大观周刊》2012,(30):320-320,314
电视,是目前影响范围最广、最易被人们接受的传播媒介。电视从业者们借助互动的形式将电视从“传者本位”转向“受众本位”,使得普通人能够与电视互动,彰显个体价值与魅力,这为电视的传播和制作带来了创新与活力。但随着媒介环境的改变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各类新兴的视频网站异军突起。他们从电视台挖走核心创作团队,制作原创节目,斥巨资购买正版海外节目版权并能以其更自由的播放方式与受众进行点对点的播出。抢夺着原本属于电视的受众和领地。一场关于新兴网络和电视之间的斗争,正如必如荼的进行着。  相似文献   

11.
互动,即对象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所强调的是平等性与双向性。“大众传播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以受众需求为基点的双向互动”。如今,互动已经越来越成为电视这个大众传播主流工具的必备元素.并且引发了一系列变化。“在文化消费时代,大众正在从被动走向主动”。在这样一种传播背景下,传者和受者之间的互动要求更加突出。过去单纯由媒体向受众传播信息的模式受到空前挑战。  相似文献   

12.
电视讲坛节目以其特有的方式,借助于电视媒体把传统古典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精英文化”同“大众文化”的距离。它的出现必定要促使人们对传统意义上的“大众文化”进行重新思考和界定。围绕电视讲坛节目出现的一系列争议和批判,正反映了广大受众选择的多样性、自主性和独立性,而文化市场的这种分化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粟战 《青年记者》2017,(8):65-66
电视被称为“造星工厂”,2016年电视屏幕出现了一颗让人意想不到的冉冉新星——中国游泳队运动员傅园慧.她在赛后接受采访时夸张而又自然、率真而又诙谐的表情,被网友们制作成各种表情包,通过微信、微博、QQ等各种社交平台快速传播,使得电视的传播效果借由社交渠道得以优化和持续,电视的社交功能也因此而得以数倍放大. 事实上,电视与社交的结合早已有之.只是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传播终端异彩纷呈,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逐渐改变,社交渠道更多样,社交方式更便捷,电视参与社交化的格局逐渐融入传播的上游.而表情包的出现与盛行,给电视社交带来了更多可能和变革.  相似文献   

14.
受众认同与否,尤为重要。可谓是受众思想、心理、意识领域前的一道“门闸”:获得了受众的认同,电视节目才能跨过受众的“心理门坎”,获得进入受众心理、意识的“准入证”,才能顺利通过受众的思想、心理的中介而产生影响。因此,电视传播中的受众认同,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电视纪录片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指出了当前电视纪录片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广度与深度的延展方面的进步,以及传播主体本位、传播客体本位与受众本位的迷失等不足。分析了电视纪录片中人文精神的影响因素,并就如何展现电视纪录片中的人文精神,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文化促成了大众文化在整个文化场中的优势地位。电视文化一度片面注重电视符号的能指层面,被指为“电视无文化。”实践证明:传者自觉的文化价值取向是电视进步的原动力,惟此方能实现电视文化传播启蒙、教化、人文天下的目标和追求。  相似文献   

17.
曾学远 《声屏世界》2017,(10):60-62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也是媒体加强传受互动、受众介入传播的过程,其互动方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不断改变着传受关系和传播模式.受众需要传受互动的驱动力量,而数字和虚拟现实技术更在需求与满足、现实与梦想之间达成平衡,让人人深度参与互动,获得实现梦想的体验.收视调查已经透露出了市场先兆,未来四种能满足受众拟真体验和自我实现欲望的节目将帮助媒体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8.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媒体的竞争,受众的需求,以及电视自身体制的变化等,都使得电视传播的局面,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显变化,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拿出精品力作,才能拥有尽可能多的受众。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文化的新理念--多元对话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默 《现代传播》2003,(4):111-112
我们现今的电视所处的境况和语境完全不一样了 ,这一根本转变是科技带来的。新兴的网络媒体、光纤传输、数字化技术、多媒体制作、DV的革命 ,都改变了以往的电视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消除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强制关系 ,受众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 ,而转为积极参与、主动接受和交流的语境中。电视文化成为真正的人人都参与游戏的文化广场。我们时代因此进入平等、平行、互动的传播时代 ,进入多元化和差异性并存的宽容时代 ,进入了 2 1世纪全球话语交流时代。网络经济媒体的出现 ,终结了以“传者为中心”的特权传播方式 ,每一个人都可在网络上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电视观念的演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运荣(以下简称“记”):胡老师,在电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现念的进步都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我注意到近年来您在很多文章中特别强调观念的价值,今天的访谈就是想请您描述一下中国当代电视观念的演革.在进入这个话题之前,能否先请您介绍一下中国电视传播的发展脉络?胡智锋(以下简称胡):中国电视传播业是从1958年起步的,大致经过了两个大的段落。第一个大的段落是从1958年到1978年的基本建设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体系来看,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这期间只不过是通过图像的形式把广播、报纸、杂志等其它媒体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