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作报纸资料工作的人员。最近我在翻阅全国务省、市的报纸当中,发现了一个问题,想和你们谈谈我个人的意见。十月五日,新华社发了一条消息,报道了李富春副总理等对来京参加国庆观礼的一千多名工业劳模代表的讲话。在这个讲话当中,李富春同志提出:要求全国工人阶级,在今年第四季度继续鼓足干劲,使今年的工业生产继续大跃进,并且为明年的大跃进打下基础。各省、市报纸处理这条消息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我是军报函授第五、六届的忠实学员。一年多来,我从一名对新闻报道一窍不通的战士成长为一名合格报道骨干,深感是函授中心这些不见面的老师对我的栽培和帮助。初学新闻写作时,时常遇到无从下笔的困境,每逢这时,《新闻与成才》都能给我指点迷津,让我从中得到启发,诱发生产新闻敏感,那种顿开茅塞、豁然开朗的高兴劲就甭提了。1993年以来,我已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刊播稿件96篇。为此,我打,加B里感谢你们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特别一提的是去年年底,我们商议把近五年来的《新闻与成才》中“我的第一篇”、“编辑说稿…  相似文献   

3.
中秋刚过,便接到国家文物局打来的电报,老局长王冶秋同志因病于十月五日下午五时五十二分去世了! 冶秋同志是我在建国后遇到的第一个顶头上司,第一个使我感到组织温暖、感到局长也可以  相似文献   

4.
五年前,我初学新闻写作时,和其他许多同志的境况一样,寄出去20余篇稿件,一份份石沉大海。就在我心灰意冷时,连队组织的一次讨论会,激起了我重新写稿的热情。记得那次讨论会是针对一名新战士私自离队回家受到记过处分的事,连队让大家谈谈如何从中吸取教训。我想,这教训无非就是要树立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安心干好工作,别想家吧!讨论会上,其他同志除了持我这种观点外,有的谈了要有很强的组织纪律观念,有的还讲了家中亲人应说服和鼓励我们安心服役。我觉得这些同志谈的比我周到、深刻,当即把自己和大家的观点归纳起来,写了一…  相似文献   

5.
我的飞毛腿     
本刊今年第五期“读者点题”栏刊登了宋继闻同志的点题,希望详细谈谈当代名记者顾执中“飞毛腿”的故事。我们以为,这个题点得好,很有针对性,顾老“飞毛腿”事迹,对全国三十万名正战斗在新闻工作岗位上的同志,尤其是中青年同志,会有启迪作用的。本期除发表喻速同志的回答文章外,还发表了顾老一九八三年发表在《新民晚报》上的文章《我的飞毛腿》和周胜林副教授《记者当有“飞毛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1940年8月,中原局执行中央指示,由少奇同志当面交代任务,由黄克诚同志率领八路军五纵队迅速开进淮海、盐阜,支援北上的新四军。黄克诚同志接受任务后,在一支队彭明治同志开进淮海不久,亲自率领二支队的主力向淮海挺进。同年10月初,五纵队进入盐阜区。就在这个时候,赖传珠、刘彬等同志和我随少奇同志率领的“乌江大队”(代号),从半塔大  相似文献   

7.
谈精品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的同志: 你们好! 我是中国政法大学的一名老师。前几天,我听我的学生说,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栏目的主持人第五届范长江新闻获奖得者——徐滔,在北京大学作了一个《记者型主播的传播技巧与策划》的讲演。我的学生说讲得很好,她希望我能够找到这篇讲演稿,推荐给大家。因此,我想,你们作为一个深受读者欢迎的专业杂志可否刊登一下这个讲演稿。  相似文献   

8.
我多年的老领导梅益同志,已经驾鹤西去五周年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临终之前的几天,我和赵玉明同志到北京医院去看望病床上的他。他的女儿在床侧看护。梅益同志的女儿在他的身边说:"杨叔叔和赵叔叔来看你了。"  相似文献   

9.
我和冷西同志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是在1989年秋。当时,吴冷西同志是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长,我担任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赵水福同志处理学会的日常工作。我来报到的那一天,正赶上冷西同志主持召开中广学会一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只有17位常务理事,有几位同志因故没能出席这次会议。我虽是列席,但总算有机会和冷西同志有了一点接触。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你们好! 一九八六年第一期《(新闻与写作》刊登了我写的《鼓起了我写作的勇气》一文后,我先后收到浙江、河北、黑龙江、山西等八个省市、自治区30多名想学新闻写作同志的来信,要求我与他们谈谈如何写稿的体会和推荐学习的书籍。浙江省温岭县武警中队的颜玉林同志在信中说:“我是一名在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活动中不甘落后、决心做出成绩的战士,部队里有很多东西可报道,由于对这方面的知识一无所知,投递出去的稿子如石沉大海”。看了他们的来信后,我本想一一回信,又一想,他们能从《新闻与写作》上认识我,说明他们也喜欢《新  相似文献   

11.
姜椿芳同志逝世了,我沉思往事。椿芳同志是我敬爱的师长.这里有崇仰和私淑.也有身蒙其教。我在人生历程上的几个段落,都为他的教泽所被。 1949年上海解放后,中共中央华东局办了华东新闻学院讲习班,我作为年青的旧报人参加这所革命学校学习。院长是名记者恽逸群同志,他聘请了新闻界知名人士范长江、夏衍、冯定、王芸生等同志到校讲课。教师名单中就有椿芳同志。那时他是时代出版社社长、《时代》周刊主编,他讲“联共党史”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北京市档案工作者在深入开展我怎样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之时,闻悉刘义权同志病逝的消息,深感悲痛。1月30日,市档案局(馆)班子成员即前往解放军档案馆吊唁;2月3日,市档案系统221名同志代表首都2.7万名档案工作者参加了刘义权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大家怀着悲痛的心情缓缓前行,在刘义权同志遗体前深深鞠躬,以此来表达对楷模的深切哀悼和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13.
在各省市报纸编辑部的支持和帮助下,标题评比的结果在本期揭晓了.我们的评定方法是这样的:首先整理了各省市报纸送来的评选意见,然后根据每个标题得票的票数来确定前五名.在评定过程中,我们也考虑了各地让者的意见.不少报社对这次评选工作是认真负责的,采取了各种方法来征求编辑部同志的意见.浙江日报总编辑室会专门召开了编辑、主编会议,进行了仔细的评比.湖北日报编辑部首先在各业务部、组内分别进行讨论,然后由总编辑办公室根据各部组意见作最后评定.南方日报把所有标题印发给各部门,然后采取投票方式选出前五名.陜西日报、黑龙江日报则是先由总编辑室提出候选标题,然后征求辑部同志的意见,最后确定前五名.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闻界,特别是新闻教育界对苏联的新闻教育并不陌生。五、六十年代,我国曾有一批同志在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列宁格勒大学新闻系学习,其中一部分同志现在是活跃在我国新闻校系的教学、科研骨干。二十多年过去了,苏联新闻教育的现状怎样?较之五、六十年代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从1985年10月起,我在莫斯科大学新闻系进修了一年,其间除到列宁格勒大学新闻系出差外,还参加了几次学术会议,现介绍一些我所知道的情况,供我国新闻教育界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1998年6月30日,是一个阴雨的日子。就在这天下午,传来了王立行同志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的消息。报社的同志都被这突来的噩耗震惊了。7月6日,我随报社的200多名同志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向立行同志的遗体告别。我向这位我由衷尊敬的老领导三鞠躬,向他默哀......词时,立行同志积极倡导、支持新闻改革,关心、培养、爱护青年记者的一件件往事,不禁涌上心头,仿佛就在昨天......1982年,我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到北京日报社,感到报社有一种学习、钻研的气氛,我所在的农村部也是这样,对青年记者很信任,很放手。不久,我便接到了…  相似文献   

16.
王冶秋同志是新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当我得知他于一九八七年十月五日十七时五十二分在北京医院逝世的噩耗之后,回忆往事,思潮翻腾不能自禁,遂执笔记之,以志纪念。一九五二年的秋天,我和王冶秋同志第  相似文献   

17.
张祥生 《大观周刊》2011,(52):84-84
参加工作已经第五年了,在这五年里,我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努力,因为我觉得在这里,我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这里的每一位教师都是我的老师,我要学做教师,学做一名好教师!一个暑假不断地反思,要做一名好教师,要学习到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访问了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同志。在交谈中,不知是从哪句话岔开去的,竟使曹禺同志发表了一席关于记者工作的谈话。分手之后,细细咀嚼起来,觉得曹禺同志的许多话都讲到了记者工作的原则。我便根据记忆整理成文,借以与同行共勉。曹禺同志说:“当好一名新闻记者是不容易的,好象得有一点特殊的本领,换句话说,要有点基本功。前年我在美国的那些日子,几乎天天要接待新闻记者来  相似文献   

19.
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我刊于今年四、五期,连续刊载第八届出版科学研讨会的论文。本期又刊载《为实现党的政治目标服务》一文。此文总结了毛泽东同志在编辑出版活动中一个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20.
在一片掌声中,穆青同志坐在了一百多名青年学生中.五月二十二日,他来到了中国新闻学院,和大学生谈心交流,从个人爱好到业务讨论,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