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宝中 《学周刊C版》2011,(6):190-190
在语文高考题中,作文占据着60分的分值,可以说“得作文者得天下”。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怎么样能让自己的作文从无数的考生作文中脱颖而出,获得阅卷教师的青睐,获得具有决定意义的分值,是很多考生孜孜以求的。笔者试就如何取得考场作文的高分的问题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话题作文备受出卷者的亲睐,而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成为中高考作文命题的首选题型。笔者常年参加中考作文阅卷,发现绝大部分考生写作内容“撞车”的现象较严重,导致阅卷者打分的“千篇一律”,在某一个分数段间上下浮动。如何让考生的作文与众不同,脱颖而出,让阅卷老师为之—振,拍案叫绝呢?笔者想就此作一点探讨,以供考生们参考。一、精心擦亮“对外开放的窗口”每次阅卷,我们发现绝大部分考生的作文题目很“平凡”,没有先声夺人的魅力。古人就有“题好一半文”的说法,如果阅卷老师能发现“万绿丛中一点红”,能刮目相看那“一道亮丽…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题一直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话题作文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为考生展示才华提供了很自由的写作空间。而考场作文的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它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带给阅卷者一份好心境。  相似文献   

4.
凌龙华 《中学教育》2003,(1):47-48,43
一反省我们的作文教学 :从小学到高中 ,似乎从未在乎过“人本” ,短视和功利性 (主要源于应试压力 ) ,使师生不约而同瞄准立竿见影的“文本”。于是“模式作文”、“技巧作文”、“追潮作文”盛行不衰。为文而文 ,使作文人格分离 ;为文造情 ,使作文心理畸型。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阅卷中 ,这样哭笑不得的事可谓屡见不鲜 (特别是 1998年题为“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的高考作文 ) :为感动阅卷者 ,考生心照不宣公然造假 ,不惜让美满的家庭横遭“天灾人祸”。为“分”贬“人” ,为文造情 ,这从一个侧面向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 ,特别…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一直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话题作文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为考生展示才华提供了自由的写作空间。而作文的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因为好的开头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带给阅卷者一份好心境。某高考阅卷权威人士就曾经说过:“高考作文要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老师在一瞬间就被它吸引,被它打动。”因此,考生一定要精心打造“凤头”,以悦其目,以折桂冠。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写作训练中掌握一些写好文章开头的技巧。  相似文献   

6.
考场作文要求考生在六十分钟左右写出一篇字迹工整、立意准确、语言优美、构思巧妙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这对初中学生来说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考生能够抓住一点甚至几点让自己的作文“亮”起来,会使阅卷教师“眼前一亮”,犹如在酷热的阅卷环境中饮一杯清凉的冰水,你的作文分数自然也会“鹤立鸡群”,甚至得个满分也不是“未来的梦”。  相似文献   

7.
作文既是高考英语试卷的重头戏,又是学生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而且作文又是需要人工阅卷的两个题型之一,往往受阅卷老师主观影响很大。不过根据笔者的阅卷体验,考生完全可以通过一些非智力因素来提高自己的得分。只要考生基本功扎实,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熟悉高考作文的评分要求,必然能够取得一个理想的分数。笔者连续多年从事高三教学并参加高考阅卷,现把2008年阅卷的一些评分细则及部分优秀例文展示如下,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考场作文作为一种特殊环境中写成的作文,要想迅速取悦于阅卷者。从而取得优势,一定要有一些技巧与方法。笔者通过近几年考场作文阅卷评分的实践,以为几下“五招”实为作文语言制胜之招,现整理出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百志 《现代语文》2004,(12):24-25
话题作文独领风骚已七年。其中,议事论理的考生不在少数。然而,高考成绩一下来,就听到考生说,我的议论文不错,才给40多分;也见到过阅卷老师说,这写的是什么?一方觉得冤枉,一方认为宽大。通观作文总体成绩平均分基本在45左右,而被阅卷教师称为“大路货什么”的,让人叹为遗憾的多密集在40左右这个档次,低于平均分,如果把40多分的作文和同体高分作文及操作规则作一比对,就会发现,  相似文献   

10.
作文难!不少学生常这样抱怨。如果学生在写作中掌握以下的五个要领,那么,就可以写出有质量的文章。要写好作文,第一个要领就是“拟好作文题目”。近两年来,话题作文逐渐成为各地中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热点。考生就话题构思立意,有一定的灵活性,也确实写出了不少好作文。但笔者发现,不少考生文章写得不错,但拟题却有些不尽如人意。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题目的好坏,不仅制约着全篇的写作过程,而且还会先人为主,给阅卷老师第一印象。如果“题”不对文,甚至有毛病,无疑会影响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进而直接影响到考生的作文成绩。  相似文献   

11.
如果把文章比做人,那么内容就是血肉,结构就是骨架,而主题则是文章的灵魂。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作文的训练已进入倒计时阶段。面对着波谲云诡的考场作文,考生如何以“先声夺人之势”.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引领阅卷老师的思维,夺取语文的“半壁江山”呢?显示鲜明的作文主题则是达到这一途径的“关键之中尤为关键”者。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考试中的作文作为考生的考场应试作文,除了平时养成的良好写作习惯以外,一些写作技巧的运用,也有助于考生得到高分。考场作文不同于平时习作,它是“一锤定音,不许再来”,况且分值高达30分,所以它必须“抢眼”,要在阅卷老师判分的“第一时刻”就获取他的好感。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验,为考生从以下几方面作一指导,希望对考生夺取高分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近来,报刊载文,批评高考作文阅卷问题:由于阅卷老师工作量大,缺少正常阅卷所需的时间,所以批审一篇作文平均只能用一分半钟左右。如此“闪电般瞄上一眼”后就给分,随意性强,误差大。为众考生一生命运计,请国家多投入些人力物力,好让阅作文卷的老师放慢些。一分半钟,都不够从头到尾读上一遍,以貌(书写、卷面)取文就不足为怪了。所以“有粉要擦在脸上”,“把字写好”,被考生们奉为至理名言。“匆匆太匆匆”中以字的好坏来判定文的高下,这并非夸张的说法。“能事莫促迫,快手多粗疏”,“快”给审评作文带来的危害已毋庸赘言。…  相似文献   

14.
笔者参加了2006年湖北省高考语文阅卷工作,对于考生作文失分情况有所分析,仅述两点,以供今后考生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的中考作文,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写作要求之一都是“文体不限”。命题者的“文体不限”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尽管如此,但从阅卷情况来看,大部分考生都选择了记叙文,因为,对阅历不深的初中生来说,记叙文好写,也容易打动阅卷老师,从而拿到高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应作为教学的重点。我认为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必须强调三个基本要求:①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6.
数万人在同一时间,面对同一考题选材、构思、立意时,“撞车”现象在所难免。能在中考作文中多作点儿“表面文章”,多添点花样———这些能为考场作文增光添彩的“倩装”,使之给阅卷老师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就显得至关重要。下面结合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谈一下中考作文的“包装技巧”。运用题记或尾记不少考生在正文前先援引他人或自撰几句蕴含哲理的话,来一段醒目的题记,或展示主体内容,或提示作品内涵,或阐述写作缘由,让阅卷者从中透视到作品的亮点,触摸到情感的脉动,能激起阅卷者的兴趣。一位考生在话题作文《学会坚强》中写…  相似文献   

17.
朱笑冬 《学语文》2003,(3):23-24
被阅卷老师打入“冷宫”的作文即低分作文,其原因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其一,考生平时作文基础太差,不会审题,完不成规定的作文,即使面对严肃的考  相似文献   

18.
石建树 《湖南教育》2004,(8):21-21,39
靓丽标题夺人眼。标题靓丽爽人心。“慧眼传神”的标题,往往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格外喜爱。笔者有幸参加2003年高考作文(全国卷)的评阅工作。从部分考生的作文卷中辑录了数十则精美的标题。这些标题,或紧扣话题,准确立意;或独辟蹊径,彰显新异;或依托修辞,讲求至美;或借用诗文名句,提  相似文献   

19.
近四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都是“话题作文”,俗称“三自作文”,即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2002年的北京卷也是“三自作文”。阅卷时,题目虽没有确定评分标准,其实,谁都知道题目的好坏对作文评分的高低肯定是有影响的。有人把高考作文比喻成年轻的姑娘,考生要善于“打扮”,亮出你的动人之处,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显然,好的题目就是一个亮点。因此,“自拟题目”也是考察考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切不可等闲视之。常言说“佛靠金妆,人靠衣妆”,我们则可以说“文靠题妆,题靠妙妆”。好的题目,在高考作文中,是打…  相似文献   

20.
考生都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却往往事与愿违。有不少考生,作文不分轻重,平均用力,整篇文章没有“出彩”之处,致使阅卷老师没能留下深刻印象,也就能难得高分,如何才能让高考作文“出彩”?笔者有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