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历史上新疆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形成了以汉文化为基础的稳固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新疆多元一体、和谐共存的现状,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具有深广的历史内涵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作为少数民族聚集的新疆,它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多元民族文化.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新疆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促进新疆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繁荣地区文化事业、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传播弘扬民族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建设和谐文化,从而最终促进建设和谐新疆亦具有深远意义.文章基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号召,结合新疆现行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强新疆文化产业发展,弘扬民族文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新疆根本问题是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民族工作的时代主题。从新疆实际出发,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推进民族和谐,把“两个共同”的历史使命变为现实,为构建和谐新疆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化认同是民族地区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它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繁荣;有利于对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的认同,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民族和谐、地区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提升综合国力,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临潭万人拔河这一民俗活动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很好的折射了文化认同和民族和谐之间的紧密关系,本文试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国发展前进的力量源泉,是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精神支撑,是新时代下党领导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动力。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发展。新时代下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应从缩小地方经济差距、坚持党的领导、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等入手。  相似文献   

6.
王海燕 《教师》2023,(24):3-5
龙狮舞蹈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更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可以增强粤港澳地区少年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其身份认同感。因此,文章作者研究了以龙狮精神引领民族文化复兴,提升粤港澳少年民族凝聚力的具体策略。首先,概述了龙狮精神与少年民族凝聚力;其次,对提升粤港澳地区少年民族凝聚力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深度探讨了融合龙狮文化,提升粤港澳地区少年民族凝聚力的具体策略,以期推动龙狮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强粤港澳地区少年民族凝聚力,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7.
以和谐为特质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和源泉。和谐文化通过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认同,增进民族自豪感,维系海内外华人的民族情,而起到中华民族精神纽带的作用。面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坚持和谐理念:用和谐理念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各种地域文化发展的关系;用和谐态度正确对待外域文化;法治文化与和谐文化相融合。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使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和谐得以延伸,是我们光荣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基础。中华民族应当以中华文化为主体,中华文化应当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应当以孔子思想为主体。中华文化继承与创新的主体,是对外文化交流的主体。维护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实质上就是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主权,保持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慧命,维护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与价值体系,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多元一体 共铸和谐——论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和谐共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证,文化是灵魂。”一个真正持久稳定的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文化。新疆建设和谐社会,伊斯兰文化等多元民族文化的和谐是核心、是灵魂。但针对宗教是否是文化,新疆的多元文化是否是和谐的这两个问题,存在着诸多不同的观点,本文拟从解决这两个问题出发阐述新疆多元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0.
推动民族复兴的巨大动力,来源于一个民族的凝聚力,而民族凝聚力的根,深深地生长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是提升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的需要;是反对"和平演变",保持长治久安的需要;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思想教育价值、经济价值及精神价值,能够提升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有力反对"和平演变";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民族交往和文化融通的实践活动,文化是翻译的关键因素和永恒主题;多元文化视野是翻译研究的基本依据和背景空间。新疆是我国语言文化多元的典型区域,全球化的发展日益彰显新疆地域翻译的重要性。本文借鉴文化翻译学派的核心观点,针对新疆地域翻译的特点与现状,围绕文化多元、文化交流、文化规范和文化敏感展开论述,以期加强新疆地域翻译研究的文化意识并进一步确立文化翻译观。  相似文献   

12.
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生活中一项重要的社会关系,发展和谐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新疆的前提和基础,是新疆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对构建和谐新疆具有重要意义。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助于形成一体化的国家意识,从而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新疆的和谐稳定。目前,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构建和谐新疆,就是要结合新疆的特殊区情,在解决各种民族矛盾中推进新疆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叶之后,加拿大和台湾地区开始实施多元文化政策,高校招生民族倾斜政策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它的制定与实施增加了加拿大和台湾地区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的较快发展。在和谐视域下对加拿大和台湾地区高校招生领域基于民族而制定的倾斜政策进行探讨与研究,可以为中国大陆高考民族倾斜政策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全球一体化的社会背景,要求我们用多元文化视角去接受差异、应对变革.多元文化语境下,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丢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藏量丰富,并有很高艺术价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传统音乐文化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致使传统音乐不被群众理解和接受.在普通音乐教育中加强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是改变这一面貌的重要途径."十一五"规划中关于民族文化保护措施的出台等,使我们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双语教育的民族性和经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的双语教育具有显著的民族性和经济性。该政策的实施主要是基于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的双重考量,其旨在保障新加坡人不丧失自身的文化价值和身份认同的同时,又能使新加坡的经济在世界上立足。实践证明,新加坡的双语教育不仅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共存和多民族的和睦共处,而且推动了该国的经济发展,双语教育的双重性得到了积极融合和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6.
新疆城镇化道路的新视角——国家安全与地区发展并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是新疆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从新疆的人文和地理环境看,新疆的城镇化道路不同于内地任何一个地区。新疆地处西北边陲,是国家西北的战略屏障,特殊的内外部环境和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生态等人文地理区域使新疆的城镇化道路具有特殊性——新疆的城镇化承栽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边疆安全的双重使命。因此,新疆城镇化模式要做到城市规模适中、地域布局合理,使其既能发挥城镇化时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更要符合保障边疆安全、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多元文化语境下,少数民族女性在民族文化历史背景下进行着不懈的精神探索,不断思考并建构着属于自己的民族身份。她们关注女性自身,致力于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将对民族、家族与性别的关注与个人生命体验胶合在一起,并自觉地将民族叙事与女性叙事相结合,实现了民族身份与性别表述的建构与交融。满族女作家叶广芩的小说创作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大量涌入我国,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本土少数民族教育的理论,一经接触到西方系统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就不加批判甄别地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拿来,移植到我国的民族教育之中。所采用的理论与方法几乎全是西方的或是西方式的,这种所谓的多元文化教育本土化,只是在不加批评地接受与承袭西方的问题、理论与方法。要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本土化,必须让理论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社会、文化、教育与民族关系历史脉络之中,具有高度的本土契合性,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促进其本土性转化,以便丰富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新疆是全国抗战的大后方也是最重要的国际交通要道,因此新疆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对新疆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展开新疆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条件,苏联共产国际因素是开展新疆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条件,新疆抗战共同纲领是发展新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动力。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新疆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形式的多样性的特点,对以后新疆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