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
文本是个时髦的词儿,就语文教学而言,说穿了,不就是教材吗?教材如何利用,叶圣陶说得最明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与课改倡导的教材观是一致的:既考虑“例子”的典型性、示范性,又不该做“例子”的奴隶。用例子教,别教“例子”。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无视“例子”的存在,误以为脱离例子愈远愈好。语文教学是如此,其它学科呢?  相似文献   

2.
文本是个时髦的词儿,就语文教学而言,说穿了,不就是教材吗?教材如何利用,叶圣陶说得最明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与课改倡导的教材观是一致的:既考虑“例子”的典型性、示范性,又不该做“例子”的奴隶。用例子教,别教“例子”。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无视“例子”的存在,误以为脱离例子愈远愈好。语文教学是如此,其它学科呢?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材无非是例子”,但同时也说:“教材又是很重要的例子”。这个“例子”不仅给我们呈现人文的内涵,还给我们呈现出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又是怎么样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它承载着的哪些“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通过具体的语文实践,主动去理解和体验,以综合提高语文素养。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要使教材成为例子,教师需要深度解读文本,提高备课要求,善于发现和挖掘例子的样板作用,使语文教学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点出了语文教材的性质与功能。他提倡教师要以教材为示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应把教材视为一种“抓手”,用比较、鉴别、选择、加工、拓展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一、对文本阅读要有鉴赏性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多元鉴赏,用课文所蕴含的美好情愫,点燃学生的理想火花。如教学《拉萨的天空》一课。我让学生默默读课文,在书上圈圈点点,想想课文哪些词句具体写出了拉萨天空的特点,读出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从本质上看,这种“技能”的“练成”和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如何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这些“例子”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李华 《学语文》2011,(4):45-45
新课程的实施已近十年。这期间我们走过了很多曲折.其中对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争论也很多。曾经有专家把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奉为语文教改的至理名言.淡化了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强调教材只是我们教学的“材料”,而不是我们教学的“内容”.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8.
胡正莲 《现代语文》2011,(11):20-21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多年来,语文界关于“例子说”的争论此起彼伏。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尤其是语文新课标颁布以后,如何看“例子”,怎样用好文本,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重新审视的课题。因为对这一课题的态度和认识反映着教师的语文教学价值观,决定着教师的语文教学模式,也是决定语文课程改革成败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蔡晓碧 《师道》2014,(10):38-39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因文而宜.就文取材,挖掘教材(本文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的习作资源,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巧妙地构筑习作训练场,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看到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究竟怎样以教材为“例子”开展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呢?我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摸索。一、借“瓶”装“酒”“瓶”者,章法结构也;“酒”者,材料内容也。往往有这种情况:学生有事可写,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启示我们:学生学语文不等于学课文,教师教语文也不等于教课文.语文教学该如何处理课程与教材以及教材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呢?郑老师执教的《植树的牧羊人》,力图通过品析文字魅力、辨析文学形象、渗透文化内涵,实现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教学追求.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此,语文教学只有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才能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练笔是学生积累、运用语言,提高语文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怎样设计练笔训练呢?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应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挖掘,抓准训练点,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充实、拓展、升华。其次,小练笔必须与阅读教学配合进行。1.充分利…  相似文献   

13.
叶老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这句话似乎已经深入人心,也经常被人们引用来,引用去,好像它能包治百病,但很少有人拿这个“例子”用来指导写作。一提阅读与写作,人们还是习惯把它俩分属于两个阵营。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倾向于认为阅读为写作提供素材,解决写作时的无米之炊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解读文本时,我们必须关注语用,因为它是打开文本解读之门的钥匙。一、关注结构,迁移运用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迁移对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举一”,学生在完成单元任务时“反三”,可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运用迁移,必须有科学的目标,明确的方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有些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出现了轻视语文教材的现象,一是没有真正发挥好例子的作用;二是没能很好地认识教材例子中的作文因子。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呢?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的认识和素养;其次要改变考试方式。怎样充分地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用足用好例子呢?弄清每册教材的编排规律和意图,努力挖掘教材例子的作文因子。从而改变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局面。"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叶圣陶先生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16.
童灿英 《江西教育》2012,(Z5):39-41
教材是语文教学最基本而又最主要的语言材料。如何充分发挥教材作为教本、学本的作用,发掘文本的"例子"功能,实现"例子"的最大增值,从而提高语文教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正发生深刻的变化。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亟待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一、要正确处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开展语文教学,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教材是为师生进行教学活动而提供的语言材料,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就表明教材的内容不完全等于教学的内容。语文教学是凭借教材这一例子,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材中的语言表达具有…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现有的文本资源,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为学生自主写作开辟广阔天地,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每当期末复习时,总会听见语文老师这么说:“折腾人的日子又开始了,语文是不需要复习的,我们辛辛苦苦编了那么多的提纲,学生摇头晃脑地读了又读,到头来一个字也没考。”老师的这番话还说明了一点,由于命题上的原因,学生已经产生了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反正语文试题是“大海捞针”,不碰课本一样能考。也许这也是目前学生读书心态浮躁的一个原由吧?因此,我们认为,语文考试的命题首先要让语文贴近文本,让学生潜心读教材的“有字之书”;要根据各组教材的教学重点,有序列地帮助学生梳理出本组教材的知识点。我们学校的做法是,一般每两个单元组整理…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尤其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各方面去。”叶老的这番话 ,明确指出了语文教材的性质、地位以及如何运用语文教材这个“例子”。但是不少中学语文教师对此却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大多只把教材当作每个学期语文教学的任务 ,教材讲完了 ,任务也就完成了 ,而有的教师更是出语惊人 :语文教材可讲可不讲 ,反正高考不考教材。针对这样一些错误认识 ,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语文教材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好教材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