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永平 《宁夏教育》2010,(7):105-105
“问——读——讲——练。四环节教学法是本人在地理教学中反复实践,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种方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问——读——讲——练”四大环节,侧重师生的双边活动,其中。问~讲”侧重于教师活动,。读”练”侧重于学生活动,它对提高农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l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下面就“问——读——讲——练”四环节在课堂上的运用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是指在连成局域网的多媒体课室里进行地理课堂教学。一人一机.独立操作.学生和老师可以在多媒体平台上实现基于网络丰富资源的交互式学习,包括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的检索、搜集以及信息发布的学习活动。网络教学集中地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它能结合学习的需要和社会的实际.以快捷便利的、动态的方式获得学科新知识、新观点、新信息等,为实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以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地理活动因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但在地理活动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本文就分析了几个课堂地理活动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指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互动的最终效果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本文分析了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现状、影响师生互动的因素,以及如何构建有效的互动教学模式。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进一步提高初中区域地理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的兴趣,以期为广大初中地理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吕伟 《成才之路》2011,(36):56-56
在新课程深入改革的今天,很多教师为了使课堂的气氛由死气沉沉转向生机勃勃,为了使课堂的参与者由单向的老师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向关系,为了使课堂的空间由封闭转向开放,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着各种各样新理念、新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导地位,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教学效益。在探索新课改的理念过程中,“活动单导学”是让地理课堂“活”起来的一种很好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教育的观点看,师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所激发出来的活力,将远远大于每个人所具有的智力与能力。“相互激发”这种状态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即并非只有教师激发学生,而是学生对老师、学生对学生的多重激发。作为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才有可能在地理活动中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地活起来,才有可能在地理活动中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课堂学生活动的设计应该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动手制作、讨论、演示、演讲等形式。  相似文献   

7.
沈斌 《陕西教育》2006,(11):17-18
初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了两年后,我选择了地理教育博客,作为常规地理教研活动的重要补充,并尝试促进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了诸多功能.例如:行动研究、教学反思、心得交流、教育科研、师生互动、组织管理、远程技术支持、情感支撑、资源积淀、知识管理、建立学习路径和提升学习绩效等,概括起来,一是服务于教的;二是服务于学的.本文主要从服务于教方面做些总结.  相似文献   

8.
薛权 《宁夏教育》2004,(10):34-34
互动课堂模式是以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为前提的,它不仅为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学习“有用的地理”提供方式,也为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发展“有用的地理”提供支持,让地理知识和学生发展殊途同归。对教师来说,除具备一些新理念外,重要的是将这些理念如何内化为具体教学行为,形成能够真正体现教育思想,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地理互动课对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乡土地理,是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理想场所,开展乡土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领学生学会学习。现以教学湘教版八年级初中地理《农业》一课为例,在教学完课文后,笔者将家乡的生态养鸡场作为乡土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基地,以“我们从生态养鸡场得到了什么”为主题,谈谈如何将地理知识与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互动式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果。那么地理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呢?为此,笔者在实践中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1.
地理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维活动过程和学生形成技能的过程,也是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意识,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变个人学习为合作学习,变“忠实听众”为积极参与者,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以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2.
贺勇 《地理教育》1997,(6):45-45
“地理”主要讲“认识地理环境,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而地理环境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所以我们应把学生从陈俗的学科课程教学中带出来,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和地理环境直接接触,去联系活生生的实际.特别是在地理复习中开设活动课,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3.
野外考察活动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上有独特的育人效果,但由于多种原因开展不足。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标对地理实践活动提出新的要求,通过构建野外场域下师生新型学习伙伴关系,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度学习任务,支撑考察全过程的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架构初中地理野外考察活动设计与实施框架。在此基础上,探索指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野外考察活动设计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是教学改革,因此地理教学应该有新思路,应通过实践探究型的课堂教学程序为课改服务,采用以活动为载体,带动知识和技能,将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在教学中有机结合,遵循启迪质疑、参与学习、反馈评价、学会学习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构建地理教学平台,师生参与。教学互动,形成“学习共同体”。目的就是:让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慷。  相似文献   

15.
吴清霞 《中学文科》2007,(11):115-115
有效教学,即高质量的教学。高质量的教学应是教师轻松地指导,学生愉快地学,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地理课堂教学要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处理好师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关系,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诱导、引导、指导学生的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有效地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有效地培养地理能力,提高素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地理活动教学是一个新的课题,初中地理新教材“活动”板块分量很大,本文从动手实践、课堂辩论和联想探究等方面对初中地理“活动”教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到:“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在这里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载体的地位得到强调和规范,其范围被界定为“学校所在地的区县一级行政区域”,其主要内容被规定为“环境与发展问题”,其方式则提倡为“探究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意义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教师讲授间接经验为主,学生直接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不足””的弊端。以地理教学为例,当前人们关注较多的几种教学方法,如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课等,大多以学生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绝不是所谓的无足轻重的“课外活动”,而是地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广大地理教育、教学工作者只有明确地理实践活动的确切含义和重要性,才能在教学中自觉地、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才能完成地理实践活动与传统意义上的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从而促进地理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玉玲 《地理教育》2015,(Z2):30-31
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做真正的课堂主人,让师生互动不再是简单意义的你问我答,让地理课堂更加有血有肉、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校提出“打造学案导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结合笔者所教学科与年级,将“学案”导学简化成“问题”导学,应用活动中的认识、做法及体会“问题”导学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这种模式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他们怎样学习与思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互动”中可以激起思维的碰撞,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应该抓好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动”有所获,让学生在“互动”中提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