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量词是汉语中的一个独立的词类,而在英语中却是从属于名词的。汉语中发达的量词是写作和交流必不可少的,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许多量词不能实现字对字的翻译。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归化的译本,非常具有"英语味",因此,考察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中对于汉语量词,尤其是具有一定修辞含义的量词的翻译手法,对我们的翻译教学、实践以及英语习得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汉语方言卷)对汉语方言的分区、整理分析《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42本分卷中的量词,梳理不同方言的量词特点。将汉语十大方言区的量词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考察,比较汉语方言各点量词的内部系统、通用量词、特色量词等,通过对各方言量词的比较,揭示各点量词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3.
汉语量词经历了较长的命名过程才被普遍接受并列入汉语语法词类;英语中的表量词的功能和性质类似汉语量词,但尚未统一命名,也未进入英语语法词类.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认知角度对汉语量词进行的研究有所增加,且开始在语言层面研究英语量词和比较汉英量词,但从认知角度对比汉英量词的研究较少,有关汉英器官量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量词的使用是汉语的特点之一,量词是作为实词的组成部分存在于词类体系中的。由“言”向“白话”转变的宋元时期,新量词不断出现,旧量词也出现了许多新用法。而《宋语言词典》和《元语言词典》两部中型工具书对量词的反映却十分有限。本所考察的30个宋元个体量词,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当时新出现的量词;二是在旧量词的基础上添加了新义的量词。小补“两典”在量词方面的漏收,并初步分析汉语量词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5.
量词的丰富使用是汉藏语系的一大特点,汉语量词萌芽于先秦时代,两汉时期则是量词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因此研究汉代出现的量词,不仅有利于两汉量词断代史的研究,而且对于探讨汉语量词系统的建立也具有重大作用。《盐铁论》是西汉中期的一部会议记录著作,它反映了当时语言发展的真实面貌,是研究汉语发展史的珍贵语料。  相似文献   

6.
《儿女英雄传》是用北京口语写成的一部近代长篇白话小说。它的"语言跟近代汉语的特点非常一致"[1](P221),"抛开本书研究清代北京话是不可能的"[1](P242)。在近代汉语研究中,《儿女英雄传》的语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还没有人对其中的量词进行专门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该书中的物量词类型及其特点的分析,进一步了解近代汉语物量词的系统及用法,从而更清楚地把握物量词在汉语中的发展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程超 《考试周刊》2009,(2):44-46
现代汉语中包含着数量丰富的量词,而现代汉语中如此丰富的量词是随着古代汉语经中古汉语、近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逐步形成的。研究量词的历史发展,对了解汉语史是十分有意义的。为给这种研究提供一些资料,本文作者对《庐山远公话》中的量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示例分析,主要针对名量词和动量词中的专有量词进行例证的搜集工作和说明。  相似文献   

8.
一、引 言 汉语中有一些动量词可以象名量词一样直接修饰名词.例如: (1)去了一趟广州. (2)吃了一次肯德鸡. (3)看了一遍《红楼梦》. 动量词本来是动作行为的计量单位,而名量词是事物的计量单位.  相似文献   

9.
汉语量词作为相对封闭的词汇类别,一个多世纪以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有关汉语量词的概念和对于量词研究的角度、领域和范畴都形成了基本的共识,但也同时存在术语不统一、内部范围研究和教学不平衡、动量词研究相对偏弱等问题。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汉语量词研究只有从量词与中心语的语义选择的角度开展新的研究,才能更深入地把握汉语量词语法和语义相结合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0.
具有丰富的量词是汉语的特点之一,动量词是汉语量词重要的一类,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使用了大量的动量词,本文主要对《水浒传》中常用的动量词进行比较,分析其语义特征及语法性质。  相似文献   

11.
以《红楼梦》中的“下去”句为研究对象,对该句式进行定量地、细致地描写,全面揭示《红楼梦》中有关“下去”句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特征,进而展现清朝中期“下去”句以及相关句式的面貌,从而为汉语史中的语法化研究提供比较坚实的断代描写。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谐音双关修辞格的大量运用是小说的一大特色.从音效和释义两个层面分析<红楼梦>中地名、人名以及诗词中谐音双关修辞的英译,通过表格量化对比,最后论证了不可译性在<红楼梦>谐音双关修辞英译中的部分表现.  相似文献   

13.
在《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学巨中,作曹雪芹运用了大量的四字句,给这部作品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四字句是一种特殊的短语,在汉语中特别发达,也最能体现汉语的民族特色。对《红楼梦》中运用双项数词的结构、意义及其英译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悲剧是文学永远的神圣领地,悲剧的美学倾向在西方和中国却大有差异。王国维是将悲剧这一美学概念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其《〈红楼梦〉评论》是开创“用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文本”学术范式的范本。王国维将《红楼梦》划归为“第三种悲剧”,并赞其为“彻头彻尾之悲剧”。他对《红楼梦》悲剧价值的挖掘视角和研究方法与其西学背景密不可分,尤其与他对叔本华、康德等西方哲学家思想的汲取和融合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詈语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一书詈语丰富,使用频繁。常用詈语有84个(组),至少有88人在不同的场合共使用了483次。《红楼梦》中詈语使用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身份差异、场合差异和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与《红楼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金瓶梅》与《红楼梦》作比较研究:从题材选择看,两部书的表现内容均为:描写家庭日常生活;把妇女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但《红楼梦》选取的封建家庭更具典型意义,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具典型性。从人物塑造看,《金瓶梅》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主要有: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描写室内陈设,陪衬或反衬人物性格。《红楼梦》对此一一借鉴,而且更为摇曳多姿,各臻其妙。从语言运用看,《金瓶梅》的语言风格对《红楼梦》有很大影响;《红楼梦》吸取《金瓶梅》优点,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特色,语言艺术超过《金瓶梅》。结论:《金瓶梅》对《红楼梦》影响巨大,《红楼梦》对《金瓶梅》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一位风格独特的民族作家,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尤其对《红楼梦》更为喜爱和推崇。老舍的红学观主要体现在老舍对《红楼梦》的接受与认识中,老舍积极倡导阅读《红楼梦》,认为《红楼梦》是一部艺术成就很高的古典文学名著。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没有语言这种特殊的文化,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同时文化的发展又影响语言的发展,不同的文化因素与跨文化交流会影响到语言的不同层面,小到词汇、语音,大到句法篇章结构。《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鸿篇巨著如一条文化长廊为语言受文化影响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19.
戏剧作为一种通俗的文艺样式,在《红楼梦》由小说文本向一种社会性文化现象的传播过程申所起作用十分巨大。但众多的清代“红楼戏”中,清代“红楼”第一戏创作与流传至今却未有定论。清代道光年间泰州人仲振奎《红楼梦传奇》,作为清代红楼戏曲的“开山之作”,推动了《红楼梦》在全社会范围的传播进程,促进了“红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曾流行于京津、沈阳地区的满族曲艺子弟书继承了《红楼梦》雅俗相谐的语言艺术。雅致之处,妙化诗词,"如乐中琴瑟";同时,俗语、比喻陈字见新、朴语生色,富于生活气息。子弟书满汉合璧,延续了《红楼梦》的艺术生命,可称是对《红楼梦》光辉地再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