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治理是影响当今世界各国治道变革的主流理论,其倡导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与制衡,社会资本是治理的润滑剂和道德基础,顾客导向,市场化政府.治理理论对我国地方治道变革有着重要启示,建立和发展广泛的社会公共责任机制;建立政府指导支持下的社区自治体制与机制;开展社区教育,培育公共精神;建立公共物品供给的市场化、社会化机制;增强政府的回应性.  相似文献   

2.
多中心治道理论是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一个全新理论,为公共事务提出了不同于传统官僚行政理论的治理逻辑。多中心大学治道意味着大学管理的主体走向多元、客体更加广泛、机制更加灵活、手段更加多样、着力点发生变更。国内外大学治理的实践和经验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走向治道变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多中心治道理论是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一个全新理论,为公共事务提出了不同于传统官僚行政理论的治理逻辑.多中心大学治道意味着大学管理的主体走向多元、客体更加广泛、机制更加灵活、手段更加多样、着力点发生变更.国内外大学治理的实践和经验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走向治道变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受新公共管理思潮和全球政府治道变革影响下的中国政府改革正在进入由“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时期。与此同时,信息化成为集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而电子政务则是推动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主导因素。鉴于二者皆有变革传统政府治理模式“重塑政务”的要求,本文将从理念产生、体制变革、管理转变三大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板块入手.揭示推进电子政府与构建服务性政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以及经济的发展方式,同时信息社会之下政府的治理也必然会面对一些新的问题。对于我国政府来讲,当前的政府治理面临着信息社会与社会转型的双重背景,两种社会背景的交织带来的是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及公民社会的崛起,面对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政府必须要进行治道上的变革,推进政府治理理念的变化,同时及时地调整治理模式,以实现对社会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6.
在治道变革时代,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顺应治道变革的重要制度取向。世界范围内治道变革的兴起和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促使我们必须以治道变革为背景思考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治道变革背景下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价值取向为:效率、人本、开放、服务和公正。  相似文献   

7.
董仲舒思想来源多元,经过整合构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反思周秦,批判黄老政治和"汉承秦制"积弊,提出复古更化,以解决西汉治理危机。对汉初各家治道思想进行整合,完成了王霸结合,以王道为主,霸道为辅的主体治理模式构建。阐述了王道统治德刑兼用、阳德阴刑、阴兼于阳、德主刑辅的基本原则。以《春秋》为基础,在政治实践上提出引礼入法、礼法并用、以礼主法。当代中国面临社会治理危机,应重视对儒家治道资源的开发利用,复兴儒家礼治模式,与德治、法治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西方治理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入治理观念,开始治道变革.有必要对中西方治理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治理理论只有在本土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理想的重塑,从而探寻到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后危机时代治道变革的行政文化战略,认为绿色新政是后危机时代治道变革的趋势和助推器,是行政文化变革创新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变革要求,加快由政府治理结构即行政管理向公共管理转变。本文就公共管理结构下的高职教育变革,从教育理念、体制、运行机制、内部管理模式、创新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政府治理模式的最新转变表现为“善治”的出现。善治实际上是国家的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在我国具体表现为政府权力向社会中介的分化。社会中介是政府与社会的联结纽带。社会中介的发展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土壤。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中介发展壮大的推进器。我国的社会中介行业已成为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转型经济研究为分析经济转型与政府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经济转型与政府治理变革是当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两个基本变量,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都受制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体制性约束。1978年以来由计划向市场的经济转型既是政府治理变革的后果,又构成后者最根本的驱动力。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政府应适时地调整治理理念,协调合法性与合理性、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重塑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建构有效政府,实现社会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同时,政府治理也面临一系列体制性约束因素。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与公共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理论和实践证明,社会结构,社会体制类型与公共政策选择之间密切关联,随着当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转型,需要我们对公共政策进行重新定位,确立发展,效率和公平的价值取向,建立以利益协调为基础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高发时期。在社会治理方面,还存在着观念落后、体制滞后、职责不明、基层薄弱等多钟问题,这对切实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提出了严峻挑战。改革传统社会管理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是执政党和政府当务之急,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对社会治理的基本内涵进行解读,在分析意义、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分化,导致了农村社会类型的多样化。乡土社会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型。传统的政府为主体的乡村治理模式无法与变化中的乡土社会结构相适应,纯粹的社会组织自治又因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而无法实现,乡土社会出现了治理的衰微。因此,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不仅是乡村社会的建设,更是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同式的乡村治理模式的试运行。  相似文献   

16.
皖北乡村治理中各种日益突出的矛盾,已经成为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建立一个治理和善治的皖北乡村社会,必须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经济组织,促进农村利益集团的成长,建立农民利益的政治表达机制。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的发展动力与运行机制,提出了参与主体多元化的协同治理的乡村治理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处在转型期,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市民社会的繁荣和权利、利益多元化。原有单一向度的国家治理模式不能满足时代需求,这要求我们导入现代社会治理理念,进行现代社会治理。经济法以其独特的品质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行现代社会治理也促进了经济法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明与善治都是人类在探索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有着从政治文明到治理、到善治、再到政治文明转变的内在逻辑。在这一逻辑中治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由于治理理念对原有政治体系的冲击,它们之间就会产生一些矛盾,表现在参与主体、法治基础、公共服务、政府管理和信息公开五个方面。所以,要实现政治文明就应按照民主、法治的原则,建立一套部门运转协调、社会法治健全、服务公平全面、管理以人为本、信息公开透明的善治体系。  相似文献   

19.
网络社会治理问题包括网络社会的基本属性、网络社会治理与保障公民权利的关系、网络暴力与犯罪行为的界定等。根据当前国内外的情况和相关的网络社会治理经验,未来开展网络社会治理时应该从引导、协商、立法和自治这四个方面入手,构建起四位一体的治理体系,这样才能起到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政府治理范式的变迁机理与革新进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全能型政府治理范式的生成以及向体制转轨中政府治理范式的变迁,是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政治时局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构建“政府主导—官民协同”的多中心社会公共事务治理范式,是我国可预见未来政府治理范式革新的目标取向。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长期、艰苦的努力。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着力于建立“强政府—大社会”结构,促进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三者的良性互动以及建设“管理—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