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均衡教育资源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热门话题,重点学校的教育资源也成了讨论的一个焦点。重点学校的教育资源无疑是优质的,因此有的同志呼吁“警惕名校对教育资源的垄断现象”,有的甚至竭力主张取消重点学校。笔者认为,建设重点学校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现阶段,区域教育应当确立“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而建好重点学校”的教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重点学校的职能,推进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本文根据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从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等方面,阐述以下观点。  相似文献   

2.
目前,均衡教育资源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热门话题,重点学校的教育资源也成了讨论的一个焦点。重点学校的教育资源无疑是优质的.因此有的同志呼吁“警惕名校对教育资源的垄断现象”.有的甚至竭力主张取消重点学校。笔认为.建设重点学校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现阶段.区域教育应当确立“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而建好重点学校”的教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重点学校的职能,推进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本根据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从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等方面,阐述以下观点。  相似文献   

3.
吴颖民 《广东教育》2003,(12):43-46
本文所论的优质教育品牌,近乎民间所谓之名校。这些名校有相当一部分是在重点学校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优质教育品牌与民间所谓之名校,不尽相同。名校,是从学校之知名度与美誉度的角度揭示学校的品位属性。而优质教育品牌,是在名校的基础上,从学校品牌特征的角度,揭示其所具价值与效益的资源属性。优质教育品牌,有一部分是在重点学校的基础上发展、打造出来的,有的却是伴随着教育市场发育过程而产生的。重点学校与优质教育品牌,二者亦不能相提并论。重点学校侧重于揭示学校在政府教育资源配置格局中的地位,而优质教育品牌则侧重于揭示学校由市…  相似文献   

4.
树立科学、长远的教育发展理念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育管理者仍单纯以考试分数、升学人数来衡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他们往往以抓重点学校(他们心目中的"名校")教育、提高本地教育知名度为由,为重点学校招生开绿灯,片面抓升学率,造成重点学校生源过剩、教育资源紧缺,其他学校招生困难、教育资源闲置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名校发展对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多态”不仅是名校发展的自然结果,更是名校发展的内在要求,构成了名校深层的价值旨归。教育的创新本质、多样生态、现实适性等内在属性,以及学校的个性追求,构成了学校多态性发展的内在依据。形成特色、遵循规律、尊重历史、前瞻规划等方面的质态追求,深化了名校多态性发展的丰富内涵。办学体制、教育哲学、管理模式、课程教学等方面的样态打造,勾画了名校多态性发展的多元图景。  相似文献   

6.
名校作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担负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责任。以名校为龙头学校的名校集团化创新了基础教育办学模式,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路径。探索名校集团化的发展模式,以共同愿景或目标为纽带,建立竞争与合作的平等主体关系,共同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尊重各自的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是名校集团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名校作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担负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责任。以名校为龙头学校的名校集团化创新了基础教育办学模式,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路径。探索名校集团化的发展模式,以共同愿景或目标为纽带,建立竞争与合作的平等主体关系,共同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尊重各自的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是名校集团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韩大勇 《天津教育》2009,(3):M0001-M0001
近年来,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许多地方充分利用当地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或兼并“薄弱校”,或扩大名校的办学规模,使得一些名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这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一定难度。如何让这些名校在规模扩大的同时,还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质量,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是大规模学校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名校办分校是促进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机制,通过政府主导、学校主导模式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转移或向区域薄弱学校扩散。调查发现,名校办分校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但面临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合作受制于管理体制、交流缺乏制度性保障等问题。为此,亟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配置;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责任;制定支撑性政策,促进名校、分校共赢互利的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小学阶段对学生一生发展非常重要。作为小学优质教育资源“高地”的小学名校集团,尤其需要把握社会矛盾转型的时代机遇,担当推动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的时代使命,增强老百姓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文章基于成都市小学名校集团研讨会提出,小学名校集团一要把握机遇,做好小学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加”法;二要明确定位,保护小学名校集团优质教育资源的“供应链”;三要刚柔并济,提升小学名校集团成员学校的办学活力。  相似文献   

11.
【摘 要】教育均衡与教育优质的需求,促进了名校联合办学集团化的形成。厦门外国语学校联办海沧附属学校,从理念引领、校园文化、资源共享、自我管理、学生发展、服务社区、吟诵经典方面进行合作指导,推动了附属学校的发展。名校集团化联合办学应注重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总结与提升,注重校际间的文化衔接与传承,重合作办学成员学校的统一与特色,注重办学的规模与质量以及合作的利益与责任。  相似文献   

12.
名校优质资源扩展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工作,要使这项工作行之有效地开展,有必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一、一般示范与重点帮扶的关系从省级重点中学在区域教育中的示范、帮扶对象看,它们既有不同层面的学校,又有不同层次的教师群体,由于学校的教育资源占有情况及教师群体的素质具有不同点。因此,我们对他们的指导、帮带工作,也应有重点、非重点之分。首先,从各层面学校角度看,对教育资源呈局部性薄弱的一般完全中学,主要是做好教育示范、指导工作,通过观摩课、示范课、经验交流、教学讲座、评课说课,以及新教材辅…  相似文献   

13.
<正>通过行政手段对名校办民校降温并整改,确属当务之急。但笔者以为,在紧急叫停名校办民校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找到替代性措施,以保证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不可否认,名校办民校混淆了国有教育资源和民有教育资源的概念,动用公立学校的有形和无形资产谋取非正当经济利益,刺激了家长的择校心态,加重了学生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学校形象。但我们应该看到,名校办民校之所以有生存空间,除了部分家长为子女购买优质教育的欲  相似文献   

14.
公办普通高中名校办民校是一个教育热点问题,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普通高中教育需求趋势、学校布局现状以及普通高中的性质,决定了名校办民校不是必要的。从思想条件、体制条件和资源条件等方面考察,一般而言,名校也不具备办民校的相应条件。名校办民校,不一定办出名校,难以达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科技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人才匮乏的局面已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也是必然趋势。因此,对原有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功能进行调整是必要的,对重点中专教育应层次高移,拓展职业教育发展空间;扩大行业学校的办学内涵,充分利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城市中等职业教育努力为农村剩余劳动转移服务方向发展,实现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农村从业人员的培训功能,激发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加快高中后非学历培训的步伐,完善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6.
“名校”办“民校”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教育资源紧缺、社会追逐优质教育的现状。“名校”办“民校”本是件可让学校和社会双赢的事,然而近几年却陷入了重重责难的尴尬境地。从当前情况看,名校的民校办与不办、上与不上,已经是个无法继续听之任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公办普通高中名校办民校是一个教育热点问题,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普通高中教育需求趋势、学校布局现状以及普通高中的性质,决定了名校办民校不是必要的.从思想条件、体制条件和资源条件等方面考察,一般而言,名校也不具备办民校的相应条件.名校办民校,不一定办出名校,难以达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内循环只是教育资源的内部调剂,内部周转,内部挖潜,内循环没有真正产生资源增加。教育均衡化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政策,让优质教育进入寻常百姓家是政府和名校致力实现的一个重要教育目标。1994年中国基础教育诞生了第一个集团学校——上海市建平教育集团,用优质的建平教育资源带动更多的薄弱学校,改变局面,赢得发展。成功之后,在浦东新区全面推广。20年过去,国内许多地方都采用了这样一种模式,或兼并薄弱学校,或创建新的分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化。  相似文献   

19.
名校与薄弱学校的资源合作属于教育资源的二次配置,名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资源合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个比较新的视角是项目联动模式。项目联动模式在校际资源的合作中的管理监控成为了合作能否实现的关键,包括项目问题分析,制订项目行动计划,形成项目计划文本,明确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制订项目日程表,项目计划的实施、监控、评估、总结性评估等。校际间教育资源的项目管理是项目有效性实施的关键,是名校与薄弱学校合作发展的前提,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战略目标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品位的标志;文化是教育资源,是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果的土壤;文化是学校的旗帜,文化建设是学校学习社会、促进社会文明的重要途径。”[1]时下,争创名校已成热潮,“名校工程”蔚然成风。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多年来,安徽省颍上县陈桥中心校以“塑专家学者型教师,育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办规范加特色的学校”为目标,发扬“精诚团结,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实现了“教育思想现代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学生素质良好化”的标准,办学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不仅如此,该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起点,以创特色示范学校为目标,以提高育人品位为主线,不断规范学校管理,深挖教育资源潜力,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该校作为一个镇的教育排头兵,拥有全镇最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最为优秀的教学队伍,始终坚持以中心学校的教学示范作用推动全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发展的策略,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发展和教育科研等方面起着模范作用。如今,其已经发展成为安徽省颍上县一所颇具影响力的农村名校。本文试图考察其如何通过“校园体育文化为龙头,促进区域名校建设与发展”,为其他同类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