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内财经媒体的迅速崛起成为传媒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它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并且融入全球经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高速发展的财经媒体,给中国媒介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财经媒体应把握什么样的报道方向?本文或许能给人们一点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我们正生活在转折时期,经济报道越来越凸现出时代特征。对于从事经济报道的地方记者来说,能不能合着历史的节拍向21世纪迈进,不但关系到自身的成败,也关系到相关地区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败。 首先答对地方经济态势这道题 全球化趋向中今天经济运行的突出特点。就是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在这个趋势之外独善其身。这也是经济报道的焦点和时代的特色。可以说,今天实质上并没有纯粹的地方经济可言,各个省市之间、国内各个省市与国外,都体现出互相依存的大前提下竞争、互利的关系。 地方经济的显著特点,决定了地方经济报道的新任务。例如:经济的全球化对地方经济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国际国内宏  相似文献   

3.
经济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传媒竞争中,经济报道方面的竞争将成为传媒之间竞争的中心和焦点.这是因为,现在的中国百姓,已经从政治人向经济人转变,人们谈论的话题已不再以政坛秘闻、政坛走向、明星逸事等为主,而是转向国家经济政策、经济走势、市场行情等经济方面的内容.人们已逐渐懂得并学会了通过分析现行的经济政策、经济走势来寻找赚钱的机会.因而,反映经济政策、经济事件、经济生活的经济报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经济报道受众往往不爱看,这是个老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沿用老手法报道,跟不上时代。那么我们应该跟上什么样的时代,应该用怎样的标准改进报道手法,这是我那几天苦苦思考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时代就是新闻贴近的时代,平民视角的时代,文风清新可人的时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5.
经济新闻报道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经济新闻的三十年嬗变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为经济新闻重振时期.此时,经济新闻报道领域拓宽,报道角度着眼政治,主要以"讨论"式报道为主,报道方式趋向深度报道.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和成熟,证券类新闻彰显活力,即狭义财经新闻报道日渐盛行,这是第二阶段(1992-2001).从2001年至今的新财经新闻报道时期,为经济新闻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的经济新闻以全新的理念将视角转向全球,报道形式多以故事化手法为主,并在报道中突显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肖慧 《新闻窗》2009,(3):44-4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后,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高度关注财经新闻和经济资讯,读者对经济新闻的需求越来越大,具备专业素养的财经记者成为国内各大媒体急需的稀缺资源。那么,媒体从业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财经记者,为读者带来具有深度和有趣味的经济报道呢?我认为,拥有专业知识素养,同时能以简练流畅、浅显生动的文字将经济新闻说清楚说明白,使之得以“有效”表达,这两个要素,  相似文献   

7.
陆峰 《新闻通讯》2010,(11):23-25
当前,江苏经济正处在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第三次转型赋予经济报道以前所未有的机遇。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江苏已经历过两次经济转型。在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继而向开放型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作为省委机关报的《新华日报》均围绕当时的乡镇企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热点,推出了一批具有时代色彩的名篇佳作。  相似文献   

8.
帅瑜 《新闻前哨》2002,(4):46-46
21世纪,“读图时代”向我们走来。在这个时代里,不仅仅是新闻报刊担负着“读图时代”的传播重任,更重要的是新闻报刊向人们传播什么样的图片,新闻摄影记者向报刊和人们提供什么样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财经媒体的迅速崛起成为传媒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它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并且融入全球经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高速发展的财经媒体,给中国媒介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财经媒体应把握什么样的报道方向?本文或许能给人们一点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财经媒体的迅速崛起成为传媒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它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并且融入全球经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高速发展的财经媒体,给中国媒介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财经媒体应把握什么样的报道方向?本文或许能给人们一点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闻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媒体中有关经济报道的从业者来说,选择什么样的经济新闻,以什么样的视角来挖掘经济新闻的内涵,其外延又能影响到生活什么程度,这些都是需要重新来思考定位。  相似文献   

12.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中国冶金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机关报向行业报转变,综合报向专业报转变,报道内容也以经济报道为主。经济报道成为报纸的重头戏,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光是《中国冶金报》,其它行业报和专业报都面临的必然趋势。但是,经济报道总让人与枯燥、乏味连在一起,甚至常常使之处于“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愿看”的尴尬境地。把经济报道写活,写得有滋味,有分量,使之如同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并对经济活动有所启示,这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做的。经济报道要有“色感”什么叫色感?这个色不是指版面的美工处理,主要指的是…  相似文献   

13.
徐岩 《青年记者》2010,(18):52-52
我国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以及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报道要反映处于巨大经济变革中的全部社会生活,写出有新意的报道,绝不能固守陈旧的思维,需要跳出思维定势,积极探索新的思维路子,即:由直观、平面化向思辨、立体化发展,由封闭式、固定化向发散式、网络型发展。  相似文献   

14.
石宪亮 《青年记者》2007,(23):24-25
我国理财报道发展回顾在上世纪80年代前,中国老百姓几乎没有什么财产可言,能吃饱饭已经不错了。改革开放后至上世纪90年代,这期间国内经济有所发展,基本解决了吃饭穿衣问题,但普通百姓积累的财富依然很少。因此在这个时期普通百姓不存在理财的问题,极少数有钱人的理财途径就是把钱存进银行,享受利息收益。这个时期的经济报道主要以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国有大企业的动态为主。  相似文献   

15.
殷兴龙 《新闻三昧》2006,(12):45-45
经济新闻有宏观报道、中观报道和微观报道,但不管哪个层次的报道,作为工人报刊都应比一般报刊更贴近群众。近一个时期以来,工人日报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相继推出了一些能够体现工人报刊经济报道特色的典型报道,如九省市农民工求职路线图、住房、廉租房等系列报道,深受各方好评,有专家评论这是工人日报经济报道的价值回归。工人日报的经济报道曾经经历过几个最典型的时代模式,五十、六十年代计划经济时期以一厂一店、工业成就形势报道为显著特征。文革时期停刊,1978年复刊后基本沿袭以前的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工人日报的经济报…  相似文献   

16.
过去,我们的经济报道,尤其是日报的经济报道,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报道面主要在生产领域,报道内容多是唱“四季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活动相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档次拉开了,不少人已从温饱型消费中摆脱出来,向高品位发展,向文化型、娱乐型发展。经济报道应尽快适应这一变化,突破老框框。走出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近一个时期以来,在经济报道中抓热点,难点,重点的风气日益浓厚,这表明我们的经济新闻与党的中心工作和群众的利益联系更加紧密了,这一一种可喜的现象,但是,经济新闻中一般化的报道仍然比较多,而经济领域的亮点,亮色报道似乎应当加强,才能更全面地发挥新闻舆论的组织,鼓舞,激励,推动的作用,做到以人民自已创造的业绩教育人民,把人们的思想感情引导到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上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建立什么样的自身形象更加重视,尤其是企业如何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当人们谈到一个企业时,就会联想到这个企业的产品质量、员工素质、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厂容厂貌、机器设备等,这些都是构成企业形象的组成因素。企业形象关系到企业的信誉、企业的发展和前途。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企业来说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与时政报道一样,经济报道是各级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的日常报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经济报道的关注度和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是,在一些媒体的经济报道中,人们看不到报道的新闻性,感觉不到报道  相似文献   

20.
就经济报道来说,只有面向社会,才能演出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那么经济报道如何面向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过去经济报道由于机械地围绕计划这个指挥棒转动,报道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往往只囿于车间、工厂、田间等狭小圈子里,使经济报道面越走越窄。经济报道面向社会后,就要求我们跳出这个圈圈,让经济报道由生产向流通、向消费这条线延伸。据有关调查,就经济新闻而言,大约90%以上的人只关心同他们直接有关的流通报道。如钢铁厂增产一吨钢.读者觉得这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大关系,但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