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东镇长城是明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九边之首。根据辽宁明长城资源调查成果结合前人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明辽东长城从辽东镇城(都司)以下,到各卫、所、堡城系统。从长城的防御功能上看,大体可分为相互关联的指挥策应系统、屯兵守备系统和传烽报警系统。  相似文献   

2.
李兴盛 《文化学刊》2010,(6):152-157
本文介绍了明代向东北流放的刑法特点、主要戍所、流人数量之众多,并介绍了明代朱善、孙、黎贞、陈循等十余位重要东北流人流放辽东的原因及其诗歌创作概况,以揭示广大流人在开拓边疆历史文化研究新领域方面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马城子文化的界定和对辽东地区其他遗存的文化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马城子文化在存续期间,与辽东地区及西北朝鲜的诸早期青铜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相互影响和受予关系。下辽河流域只能梳理出三种文化类型,即高台山文化、马城子文化和顺山屯类型。辽东壶文化系统区主要存在着三种文化,即辽南沿海区的双砣子三期文化、千山山地区的马城子文化和下辽河区的高台山文化。  相似文献   

4.
杨文(公元1350年~1406年),明代直隶和州含山(今安徽含山)人,出身行伍,以开国功官至左都督、总兵宫。他是明初第二代将领,“胡蓝之狱”使他发迹成为洪武后期和建文时期重要将领;他又是明代第一任辽东总兵官,在靖难之役中,他多次率领辽东兵进攻燕永平、通州、保定等地,配合南路明军的行动,从而牵制了燕军主力的南下。  相似文献   

5.
宋洋 《文化学刊》2011,(6):35-39
中国音乐文化是由各个不同的区域音乐文化组成的,对区域音乐文化进行梳理不仅能够彰显这一区域的音乐特色、发展脉络,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推进这一区域音乐事业的发展,对当下和未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实践和指导意义。本文以音乐社会学为视角,以辽宁区域内的音乐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辽宁区域音乐文化的发展特点,深度关注辽宁区域音乐作品的演变历程,从而更好地为辽宁区域音乐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的审美文化中具有某些相对稳定的文化元素,明代是形成这些元素的关键时期。明代北京具有特殊的时代地域因素。随着朱棣定都和北京定名,明都北京在金中都、元大都、南京的文化意识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汉族的、北方的文化心理,决定了沿袭至今的北京审美文化的某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辽东志》始成稿于永乐年间;此后,又经历了四次重修,其中,尤以第三、四次成果最著,分别修成任洛《辽东志》九卷和李辅《全辽志》六卷。二书各具特色和显著价值,成为今人研究明代辽东历史所依据的首选和主要史籍。但目前学术界对两《志》的研究还很薄弱,不仅对其成书的过程和刊刻次数尚有疑问,而且对其独特的史料价值还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这直接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乃至明代辽东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明代军籍进士之多仅次于民籍进士,总数至少6506人,占统计进士总数的29.34%,比明代军籍占明代户籍总数的比例高出9.34个百分点,显示出军户比其他人户在科举竞争中付出了更为艰辛的努力。其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及在进士总数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大致经历了一个加宽的"几"字型曲线,在反映自身变化特点的同时,也曲折反映了明代军户的生活境遇、社会地位、在籍状况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迁。其空间分布也表现出与明代进士总体空间分布迥然不同的特点,即军籍进士最多的地区不是南方,而是北方,这与永乐后北直隶成为政治和军事中心有着直接关系;云贵地区的军籍进士则成为当地进士的主体,辽东进士几乎全部为军籍进士。  相似文献   

9.
宋扬 《文化学刊》2010,(5):72-75
"突破辽西北"战略是辽宁省委、省政府在提出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战略之后,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将生态文化建设放在"突破辽西北"战略的首要位置,既是生态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辽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选择。辽西北地区在观念转变、体制创新、教育水平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等方面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也具有自身的发展潜力,这些都为该地区的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廖晓晴 《文化学刊》2010,(6):146-151
郝浴是清初东北著名文化流人,曾因揭发吴三桂而被流放到辽宁。在流放辽宁的22年中,他自强不息,在铁岭创办了银冈书院,成为辽北地区传播先进中原传统文化的中心,并培育了大批人才,为清代辽宁文化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通过翔实的史料,对郝浴本人及其所创办的银冈书院作了比较深入的论述,希望以此来推动清代辽宁流人文化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略探析——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震铭 《文化学刊》2010,(1):129-134
文化旅游是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辽宁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辽宁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依托文化产业园区,扩展文化旅游吸引物,增加文化旅游产业吸引力;张扬和创新主题化、个性化文艺演出,形成有影响力的演艺品牌,促进辽宁演艺旅游产业发展;保护性利用文化遗产,形成文化遗产旅游、文化遗产商品、纪念品产业;运用影视传媒形式,促进辽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立辽宁文化旅游研究和服务志愿者队伍,增加辽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力。  相似文献   

12.
明代的贵德地区包括今天的贵德县、尖扎县和同仁县的大部分地区,清代贵德地区包括今天的贵德县和尖扎县。明清时期的贵德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区域。由于当时政策的实施,大量的内地居民迁徙至此,从而带来了以"江左"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民族融合,贵德地区的移民文化从"江左"文化与当地原始文化的二元对立形成了二郎、文昌、龙王、道教、伊斯兰教、藏传佛教、本教多种文化并存的独特移民文化。  相似文献   

13.
李俊  付杨 《文化学刊》2023,(8):40-43
2022年,辽宁省委、省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提出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中极具活力的新兴产业,红色文化资源是辽东绿色经济区九县(市)共有的资源禀赋,如何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探索红色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将成为辽东绿色经济区加速发展的重要引擎。笔者通过梳理辽东绿色经济区发展红色文旅产业的比较优势及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提出构建红色旅游产业“链式”发展的路径选择,并从如何打造辽东绿色经济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的政策保障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辽宁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满族的主要聚居地,其拥有丰富的满族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建设,辽宁满族文化资源开发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绩,受到国内、国际游客的高度关注和认可,但仍存在开发深度不足、资源利用率低、项目开发缺少创新及亮点等瓶颈问题。该文从深挖满族文化资源,赋能发展潜力;打造完整产业链,形成满族特色鲜明的旅游集聚区;创新文创产品,提升文化软实力及文化传播力3个方面入手,探索辽宁满族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旨在提升辽宁文化软实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辽宁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山东地区的明清古琴文化遗存大致以济宁、济南、诸城三地较为丰富。明代济宁琴家张德润创作的琴曲《九还操》收录于清代重要琴谱《松风阁琴谱》中;《聊斋志异·局诈》篇与嘉祥琴台记载之间的联系,以及《扫红亭吟稿》对清代济宁琴家宋慎庵的记载,则反映出清代济宁地区古琴文化的繁荣。济南地区有明代隆庆年间殷士儋校刻的《思贤操》谱,收录于曲阜孔兴诱所辑的《琴苑心传全编》中;清初济南弹琴之风盛行,郑方琴派的重要谱本《友声社琴谱》可能为清初济南抄本。诸城地区在清初有马鲁、丁豸佳一系的外来传承,与诸城琴派的本地文化来源关系甚密。  相似文献   

16.
"中俄蒙经济走廊"是中俄蒙三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是构建"一带一路"战略的补充。东北要振兴、辽宁要发展,辽宁地方高校必须主动对接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以"外语+文化"为抓手,努力培养"外语+"人才,为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随着辽宁红色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新媒体在辽宁红色旅游品牌塑造与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在辽宁红色旅游品牌塑造与传播中的运用与发展现状,探讨了新媒体在助力红色旅游品牌建设与品牌传播的作用,提出从品牌塑造、广告创意与广告传播等多角度出发,促进辽宁红色旅游景区新媒体与数字技术建设,寻找新媒体在红色旅游品牌形象广告创意中的创新点,发挥新媒体在红色旅游景区品牌形象广告传播中的创新作用,以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为辽宁红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与助力。  相似文献   

18.
论辽宁红色文化资源与当代大学生政治情感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特征,阐明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对培育大学生政治情感的重要意义和特殊作用,探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两课"教学为基础、以网络传媒为手段、以体验教育为方式、以校园文化为阵地的新时期当代大学生政治情感培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辽河文化",是指以辽河流域历史文化积淀为基础的古今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层叠总和;是辽宁地域的主干文化,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最主要的源头之一,我国北方文化中的瑰宝与典型代表。辽宁地域文化多元结构形态的历史渊源,主要反映在多种经济文化的并存,本地乡土文化与内地文化的互动,以及多民族文化的并存和兼容。特定的历史积淀和自然地理环境,培育了辽河文化独特的精神内涵。重新认识"辽河文化",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无疑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20.
邹辉 《现代企业文化》2013,(33):153-153,156
职工文化社团是职工文化活动的重要组织载体,也是衡量职工文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近年来。随着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丹东地区各类职工文化社团应运而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丹东职工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咀城市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