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几天以前,我在榆林清涧县调研途中参观了路遥纪念馆,参观之后很有感慨,很受震撼,我一直和随行的同志讨论‘路遥的意义’是什么。""路遥自小家境贫寒,在农村务过农、在小学教过书,可以说没有任何背景。作为一名文学青年,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在艰苦的环境下不懈追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创作,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超越,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身处劣境却不断挑战苦难自强奋斗,这是路遥精神的核心价值。我坚信,陕西的厚土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的‘路遥’。"  相似文献   

2.
郑义的中篇新作《老井》(载一九八五年第六期《新华文摘》)和路遥的《人生》,分别塑造了孙旺泉、高加林这两个回乡知识青年的形象。他们都是有理想、愿奋斗、敢拼搏的人,就此而论,是相同的,也是可贵的;但在人生追求中,又呈现着极大的个性差异。分析一  相似文献   

3.
在中篇小说《人生》中,作家路遥让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青年高加林,在城乡交叉地带的环境中演绎了一出人生的悲喜剧。作为一个有着现代意识的作家,路遥试图对传统观念进行突围,寻找当下的自我;但作为一个从黄土地上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他对故土的依恋使他不得不回归这片传统的土地,在这里寻找自己失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路遥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一生对青年的成长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路遥作品中“奋斗型人物”和整体呈现出的乡土气息可以培养青年读者对一普通的、平淡的生活的亲切感和可接受性;路遥及其作品是对青年进行人生教育的优秀素材。  相似文献   

5.
文人路遥对人生有其自己的界定,这种界定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路遥的人生观是一种悲苦但幸福的人生观,而这种幸福观的要源于最为简单的生产劳动。他借作品中的人物展示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6.
路遥是新时期一位重要的小说家,他的《人生》、他的《平凡的世界》已经成为经典。他的创作经历、奋斗经历已经超越了文学本身,成为一个标志,给后来人以感召。路遥个头不高,圆脸,褐色的眼睛很小,经常眯着,后来给眼睛上架了个宽腿眼镜。罗圈腿,所以脚下那双廉价的皮鞋老是底朝里翻着。走起路来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高的那个在前头戳着,低的那个在后面拖着,后面的肩膀上,常挎着个大包。他写完《人生》,大包里装着  相似文献   

7.
路遥的《人生》主要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青年群体普遍遭遇到的奋斗悲剧。路遥先生虽然立足于一定的社会现实,但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主观倾向的为这些青年设置了人生目标、追求的途径以及遭遇挫折后的何去何从,文章试图将巧珍放到与高加林同样的社会青年位置去谈这个人物在作者的男性话语下所受的局限,即走不出去的"围城"。  相似文献   

8.
高加林和孙少平是路遥在其作品《人生》与《平凡的世界》中塑造出的"奋斗者"形象,两人有诸多相似之处却又存在着某些根本性的差异,文章欲结合具体文本,试图通过奋斗与知识、现实与精神、漂泊与定位这三组关键词来剖析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所表现出的异质与"超越"。  相似文献   

9.
路遥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多以农村作为题材,描写普通劳动人民平凡的故事。路遥的著名作品《平凡的世界》深刻描写了时代变化中平凡人物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描写了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吃苦耐劳,靠着不懈的奋斗去改变生活、改变命运,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的故事,谱写了平凡人生命的壮歌。  相似文献   

10.
路遥在其短暂的四十三年人生中,优秀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等超越他的生命而流传,他甘为理想奋斗、吃苦、献身的博大胸怀和坚忍不拔的人格力量对读者产生了、并仍在继续产生着深刻的精神影响。他的这些人格魅力和作品影响主要源于其创作和生活中的征服心理。从他创作小说、改变生存环境、追求爱情三方面来探析他那种不服输的征服心理。  相似文献   

11.
路遥以其澎湃的激情专注于表现城乡交叉地带的人情物事,他的《平凡的世界》就塑造了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典型的人物形象,尽情展示着普通人物的不平凡人生。从作者的生活经历、黄土地的苍凉、黄土高原上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展现了人物的奋斗精神以及路遥作品特有的苍凉浓厚的悲剧氛围。  相似文献   

12.
路遥笔下的高加林和孙少平最后的人生抉择看似简单,很多人把它总结为路遥的"恋土情节",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更加可信也是更加人性的选择。我们不能把路遥概念中的"劳动"作简单化的解读,同时从中也能看出路遥的人生观的转变和逐渐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师专学报》2016,(3):41-44
《平凡的世界》集中体现了路遥超越了个体与时代局限的生命悲剧意识及其积极抗争的人生态度。作家以平民青年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为代表的"凡人"奋斗之路与艰辛历程,揭示了幸福是相对的,痛苦才是人生的人类生存真相;并用海明威式的硬汉精神激励人们,人生是一场无休止的战争,人可以被消灭,但是不能被打败。  相似文献   

14.
路遥以他平铺直叙的风格,本色朴实的语言,深刻动人的心理剖析塑造了一个真实、独特的爱情世界.他的《平凡的世界》《人生》中的爱情故事也是现实主义观照下的人生内容.路遥所述的爱情故事可分为三类,即生涩朦胧的爱情,镜花水月似的理想的爱情,务实凡俗的生活爱情等,但无论哪种爱情都不敌真实残酷的现实,它们在苦难残缺的现实面前,演绎成...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反映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路遥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人生》的魅力:悲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的《人生》通过丽个主人公写了两类悲剧,一类是在高加林身上体现的人生奋斗的悲剧,一类是巧珍身上体现的爱情悲剧。两者都带有宿命色彩,但前者更带有社会陛,而后者更富有人情味,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出身农民的作家路遥对于生活的悲剧感,同时满足了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或有底层生活经验的读者对悲情艺术的期待。  相似文献   

17.
葛美英 《天中学刊》2013,28(5):52-55
性格决定命运。路遥小说的主人公大多是虽身处于落后艰苦的农村却渴望城市文明与知识理性的农村青年,抑或是善良纯朴真诚的乡下姑娘。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们在感情和事业道路上的选择,而这种选择也决定了他们的人生命运。路遥用"平民式"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及命运,然而在整个写作思潮向"高、大、全"方向发展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这一套路,这与路遥的人生经历与性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路遥与陈忠实分别创作了《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等代表作品 ,为陕军的崛起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创作同中有异 :路遥多反映普通人的奋斗精神 ,用一连串的奋斗者形象 ,体现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 ,陈忠实则在一个又一个富有内蕴的人物身上展现自己对传统文化与道德的诠释 ;路遥作品多以直线式结构叙写故事 ,陈忠实的作品多以网状结构展开情节 ;路遥坚持传统的现实主义 ,按生活的本色 ,再现陕北农民艰苦的生存环境和他们的抗争精神 ,陈忠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 ,在对历史亦真亦虚的描绘中 ,表现出传统文明与道德的无形力量  相似文献   

19.
路遥的《人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一部中篇小说。众多的文艺评论者认为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不懈奋斗的高加林形象,以及提出农村青年如何走向城市和走向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小说并没有把重点落实在高加林的人生奋斗上,也即在这部小说中“奋斗叙事”是缺席的。  相似文献   

20.
论路遥中短篇小说对"交叉地带"人物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在《人生》里塑造了生存于农村和城市这一“交叉地带”里的高加林和刘巧珍等形象,他的其他作品也大多以此模式来展开,在路遥的身上体现了强烈的寻根意识和“乡土情结”。路遥中短篇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典型化的同时也呈现出简单化、模式化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