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什么是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也就是构成词语的要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再往下分析,就成为非构词要素的音素。汉语的语素始终是单音节的占优势,在书面上就是一个方块字,在口头上就是一个带调的音节,如“牛、肉、简、化、伟、大”等。双声音节和多音节的,内部情况比较复杂,有汉语固有的,如“整齐、参差”,有外来的,外来中有全音译的,如“巧克力、布尔什维克”,有半音译半意译的,如“吉普车、尼龙布”,还有全意译的,如“激光、小提琴”等等。  相似文献   

2.
“叠音词都是单纯词”。这个判断对吗?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张志公先生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现代汉语》中指出:“‘联绵字’就是双音节语素,在这种语素里,每个音节都不表示意义,必得两个音节连在一起才表示一个意义,成为一个语素,在书面上,表示每个音节的字自然也无意义,必得两个字连在一起才表示一个意义。”“‘联绵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单音节词占多数,因此我国自古以来字、词不分,说字就是指词。上世纪初,新的语言学兴起之后开始把字词加以区别,并指出现代汉语以双音节及多音节为主的特点。到了五十年代,由于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研究的深入和普及,字和词的知识为更多的人所掌握。词是语言的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单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一个汉字在现代汉语中大多是表示一个语素(组词的单位),有的只是表示一个音节(如葡、苜),只有一部分表示单音节词(如学、大、跑)。  相似文献   

4.
《汉书·西域传》地名具有特殊研究价值,对这些地名进行统计分析,提出"音译地名何以双音节为主"、"语法结构何以双语素合成居多"的思考,而后用排列组合中的有序配置方法对汉语有效音节和语素两两组合的能产性进行了数学评估,最后得出汉代汉语复音化趋势十分明显并以双音节为主、复音化主要始于地名的命名,汉语语法组合以双语素合成为主,这种发展变化与汉语本身的特点有直接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关于词的构成以及复合语素问题——与唐韵同志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语法里,词的地位比语素重要。传统语法带规范性性质,往往强调一句话该这么说,不该那么说;一个词该这样用;不该照样用;所以词的地位很重要。在结构主义语法里,语素的地位比词重要。结构主义语法具有描写性的特点,它总是从结构上考虑问题,没有语素就无法构成词,所以语素的地位很重要。中国传统的“小学”是讲“字”和“句”。这“字”里边就既有语素的问题,又有词的问题。汉字是表意系统的音节文字。受汉字的制约,受传统“小学”的影响,在现代汉语语法里,语隶和词都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二者既不可忽视,更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语音部分的教学,重点是汉语普通话的音节,因为通过音节可以充分展示汉语语音的特点。但是,现今大多数教材虽有对音节的论述,也有对汉语音节的分析,却没有给出汉语音节、普通话音节确切的定义或界说,这给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所以,笔者想就音节、汉语音节、普通话音节等问题,向各位专家请教。 首先,我们看看教科书对音节、汉语音节及普通话音节的描述: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一个音节可以是一个音素,也可以由几个音素合成。(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91年增订版)用中国传统的方法对音节进行分析得到声母、韵母、声调各个部分;用现代语音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汉语外来词音节语素化具体现象,按照汉语外来词音节语素化的结果,将其归纳为三种类型,详细阐释了古今汉语外来词音节语素化的异同,指出汉语外来词音节语素化研究对汉语词法研究及辞书编纂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汉语是有声调语言,汉语音节中声韵调概念的阐释直接影响到汉语音节的描述与分析.笔者认为,现代汉语中处于同一语音系统的声韵调概念的界说标准不完全一样,因而有失准确.为统一标准,可从位置、作用、构成三个方面进行阐释,界说如下声母是音节开关头起辅助作用的辅音;韵母是音节中声母之后起主要作用的音素或音素组合体;声调是音节中标注在主要元音上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相似文献   

9.
黄廖本《现代汉语》认为叠音词是由不成词语素的音节重叠构成的单语素词,叠音词中的每个字都是不表义的音节。本文考察黄廖本《现代汉语》所举叠音词例词,发现它们都不是什么"叠音词",而是由一个语素重叠构成的重叠词,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其之所以致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一、语音 1.填空。①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即以____为标准音,以____为基础方言,以____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②音节是____语音单位,音素是____的最小单位。③音素按其发音情况,可分为____、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的生成机制来谈,字相当于印欧语的词,而不是语素。汉语是单音节语言,音节是自足的语音单位,但一个音节常常表示多重概念,因而汉语的字形具有区别性功能。印欧语是多音节语言,音节不是自足的语音单位,意义的区别通过音位的异同来区别。将西方语法研究中的“语素”理论来套用研究汉语的语音形式,即用印欧语言“音位学”替代汉语本土的语音解释学说“音韵学”是十分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
音节语素化现象是构成新词,促进汉语词汇不断发展的途径之一。音节语素化现象包括联绵词和外来词的音节语素化。音节语素化节省了音节,构成许多新词,符合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笔者发现在现代汉语语音的教学或自学中,有不少人把i[i]与i[]、[]当作一个音素,读作一个音,实际上它们是有区别的。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书写办法和音素符号不同。普通话的音素共有32个。这32介音素从书写办法和音素符号来分,有四种。其中一种便是一个字母代表3个音素。这个字母便是“i”在“i”bi(笔、碧、逼”等字)的音节中,便是i[i];而在“zi ci si(资此思等字)”的  相似文献   

14.
引言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汇单位”(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第402页)。所谓“最小的语法单位”、“语汇单位”,并不意味着它的内部不会再出现变异。从语音形式说,有的语素由于不同的分布形成不同的语素变体(如双音节语素“蝴蝶、蚂蚁”在“粉蝶、蚁蚕”等词中的语素变体是单音节的“蝶、蚁”)。从语义和功能来说,多义语素的不同义项语义和功能当然是有所不同的;在同一义项(包括单义语素的唯一义项和多义语素的某一义项)的范围内,一个语素出现在不同的合成词中的  相似文献   

15.
汉语是有声调语言,汉语音节中声韵调概念的阐释直接影响到汉语音节的描述与分析。笔者认为,现代汉语中处于同一语音系统的声韵调概念的界说标准不完全一样,因而有失准确。为统一标 准,可从位置、作用、构成三个方面进行阐释,界说如下:声母是音节开关头起辅助作用的辅音;韵母是音节中声母之后起主要作用的音素或音素组合体;声调是音节中标注在主要元音上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相似文献   

16.
杨子晴 《上饶师专学报》1991,11(4):43-47,90
本文认为在现代汉语中,存在一种由若干语素按结构层次组合而成的构词单位——语素组合体。系统地论述了这种语素组合体的性质特点、与语素和词的区别、及其内部结构层次和各种不同的结构类型;并指出了承认这种语素组合体为一种语法单位,对于建立一个比较完整、比较合乎实际的汉语语法单位系统的理由和重要意义,从而必须确立语素组合体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17.
〔问疑解难〕 1、语素是否字的别称? 语素不是字的别称,因为字和语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语素的书写形式;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它可以构成词,也可以组合成比词大的语言单位,语素从语音形式划分,有单音节的,也有双音节和多音节语素。单音节语素和字是一致的。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和字是不一致的,它要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来表示一个语素。 2、单纯词和合成词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它们各有哪些类型?  相似文献   

18.
外来词音节语素化是汉语音节语素化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界定了"语素化"这一概念并认为并非所有外来词音节都可以语素化,只有外来词音译的部分才有可能出现语素化的现象。同时对音节语素的生成机制、完成语素化的标志以及成为语素后的语义演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语素探新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素必须具有意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这是语素的特征,也是识别语素的标准。但是对语素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人们的认识并不都是一致的。由于人们对语素所表示的意义理解上的不一致,所以在语素组合成词后,就留下了若干争议点。例如某些双音节合成词和双音节单纯词的区分界线就不免引起争论。试看下例: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表意兼表音的语素-音节文字。但汉字表音与表音文字又有不同。汉字注音方法的发展体现了人们对汉字音节认识的发展,随着人们对汉字音节内部构成的认识深入,汉字注音方法逐步走向科学、精密。汉字注音经历了音节整体描述,声、韵二分的反切注音,音节中切分声调的纽四声法注音,注音字母注音和汉语拼音方案等音素注音等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当时学术背景和条件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