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圣经是西方文学的奠基石之一,大多数的西方学者都受到圣经文学的影响。作为十九世纪英国的女作家,乔治.爱略特的作品常常弥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其代表作《亚当.贝德》更显示了深厚的圣经文化内涵。探讨这部小说的主题和基督教文化对乔治.爱略特的影响可以应用诺思罗普.弗莱的原型理论,从圣经原型的角度出发,分析《亚当.贝德》中的各类人物形象,以及小说的结构和情节。在此,读者可以从新的角度来欣赏这部经典之作,探究乔治.爱略特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严歌苓的新移民小说在题材上可划分为本土记忆、异族体验与跨国婚恋三大类型,这些小说已摆脱了早期北美新移民小说的简单与浮躁,体现出严歌苓在自我与他者之间、东方与西方之间文化认同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严歌苓的新移民小说在题材上可划分为本土记忆、异族体验与跨国婚恋三大类型,这些小说已摆脱了早期北美新移民小说的简单与浮躁,体现出严歌苓在自我与他者之间、东方与西方之间文化认同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4.
刘媛媛 《语文知识》2013,(2):16-17,25
论文通过对严歌苓跨文化体验小说的梳理,阐释了作者在移民过程中思想与精神上所遭遇的蜕变,并进而分析严歌苓在感受英语文化强大压力的同时,对西方文化的异质与异彩、弱点与局限性本色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莫里森受到《圣经》等西方文化和黑人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神话传说的引用比比皆是。从原型批评中集体无意识以及象征中沉淀下来的人类共同的经验和心理这两个角度解释莫里森小说中人物命运的变换,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这部小说,对人性和生活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生活于西方异质文化语境之中的严歌苓,在吸收西方文学与文化思想的同时,也以自己的中国方式解读着这些思想。在她的作品《扶桑》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西方女性主义所要求的在文学中对女性地位的重视和抒写,更能看到她从中国老子“无为”思想的角度对人物的表现。作者以“无为”思想作为塑造扶桑形象的基点,使这个西方人眼中卑贱的妓女具有超越性。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对严歌苓笔下的扶桑形象进行重新阐释,以期获得对严歌苓思想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7.
《圣经》作为基督教的宗教经典,是西方国家最为人熟知、流传范围最广、阅读人数最多的一部书,是西方社会的重要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一部宗教读物,其中更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鉴于《圣经》的强大影响力,诸多英美文学作品中都融入和借鉴了《圣经》中的元素。本文就《圣经》元素在英美文学创作中的体现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以严歌苓小说进行改编出来的影视作品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里,与此同时也将严歌苓这个名字推向世界文学的前沿,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针对严歌苓作品得出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鉴于此,本文将针对严歌苓的小说和改编以后的影视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针对它们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角度展开论述和对比。  相似文献   

9.
严歌苓小说创作中的男性形象可分为弱势男性群体、西方男性群体、特殊时期男性群体以及同性恋群体。这些男性形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非理想。从时代环境角度以及女性个体心理角度来分析,产生这一类型人物形象的主要原因是女性在性别和异域文化的双重压迫中产生了必须将男性弱化的心理需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外华文女作家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0.
以基督教文化为切入口,通过叙事意象、叙事母题与叙事情感三个维度,探析严歌苓小说叙事与基督教文化的紧密联系,从而全面系统地呈现基督教文化在严歌苓文本叙事中的重要地位,揭示其小说丰富的宗教文化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1.
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无处不在。中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是基督教文学,其产生于公元12世纪左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圣经》,西方文学藉引用圣经宣扬基督教。圣经故事被应用来教育,引导大众。至欧洲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时期,圣经中的人物及其思想以各种形式被运用到文学作品中,激起读者共鸣,引发百花齐放的思想。本文主要探讨圣经的主题思想对西方文学——小说的影响。作者对海明威,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和霍桑的主要作品做了简要的分析,《圣经》对西方小说的主题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西方小说写作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严歌苓将女性追寻个体自由与主体性解放的人生意义这一主题通过其创作的一系列小说表现出来。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类型学方法和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角色分析方法,通过梳理严歌苓小说中"意象群"中各个系列女性形象的发展脉络,推导出严歌苓追求(建构)文化身份的演变进程,以阐明严歌苓作为女性作家和新移民作家重构文化身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圣经》是西方文学创作的一个不竭之源,许多伟大文学名著都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康拉德的小说《吉姆爷》中充满了来自于《圣经》的原型和意象。本文拟从原型理论的角度,从小说中的人物、情节、意象人手,探讨《吉姆爷》中的主人公吉姆和《圣经》中“替罪羊”形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旅美作家严歌苓惯常塑造那些处于弱势的女性形象。在她笔下,这些人物看似活得懵懂、卑微,甚至屈辱,但其实她们才是真正地懂得生活,拥有着生命本真意义的一群人。并且这些人物形象还都纠缠在文本的内部,她们互相印证,形成了一个连续而完整的意象系统,共同完成了严歌苓对东西方文化生存之道的认知和诠释,并为读者打开了一扇解读严歌苓作品内涵的窗户。小渔、扶桑、王葡萄这三个人物形象都表现出了严歌苓小说中以弱势求生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严歌苓小说中的叙事者常常在小说发展的过程中,对情节的发展进行主观化的阐释和干预,使小说呈现出奇妙的文学景观。纵观其自新时期到新移民的作品可以发现,这个"叙事者"是在创作的过程中逐渐显形并慢慢成熟的,而这个成熟的过程正是严歌苓对中西方叙事思想不断选择、吸纳、发展的过程,是对叙事艺术的不断探索和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滁州学院学报》2020,(3):27-33
严歌苓小说的苦难叙事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在其小说的苦难叙事中,价值观的不确定性使其小说苦难叙事具有强大的艺术张力;人性的探究与挖掘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具有厚重的思想深度;坚韧与接受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充满了希望与温情;宽容与理解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走向包涵与融合。其小说的苦难叙事不止于对社会政治文化问题的思考,更具特色的是注重人类共有的、人性层面的开掘,表明出鲜明的人文精神特色,为海外移民文学的开拓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豪雨果的长篇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著作之一。从"原型批评"的角度来看,《巴黎圣母院》带有《圣经》中的一些文学元素,本文将从替罪羊形象、U形叙事结构、爱与救赎主题以及善与恶的主题着手,探析小说中的圣经文学元素。  相似文献   

18.
严歌苓对于历史叙事的关注是其小说的显著特色。作为海外作家的文化身份,严歌苓充分利用了与本土语境的距离感,达到对历史叙事的"远观"效果。这种效果,不仅使其小说看待历史更多悲悯,而且使其小说的视角新颖。严歌苓的一组"文革题材"的小说,正是通过采用"身体叙事"策略,达到了对历史深处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圣经》是基督教的灵魂,是英语世界的文化源头之一.也是英语习语的宝库.它对西方乃至全世界的文学艺术和语言都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从语言文化的角度入手,对《圣经》在荚语语言文化中的影响及其原因进行了归纳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圣经,作为西方语言的源泉,西方文化的支柱,人们信仰的指南,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本文重在探讨圣经典故的文化内涵,揭示圣经典故在英语表达中广泛的渗透和深刻的影响,两者密不可分.同时还指出了研究和探索圣经典故来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