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志红 《兰台世界》2017,(1):115-118
碑刻是对历史事件的记载。涉林碑刻记载了我国林史上的各种涉林行为,从犯罪学的视野对搜集到的涉林碑刻史料在分析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状况及特点的基础上,解读了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对碑刻史料中提到的保护森林资源的对策进行了归纳总结。对于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碑刻史料进行考量和分析有助于约束和规范人们的涉林行为。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媒体的政府规制与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国家广电总局频出重拳,严查涉性、低俗节目。从4月9日到10月8日,广电总局13次下达禁令、发出通报,对涉性等庸俗节目,包括广告、电视剧、选秀节目、整容变性真人秀等进行专项检查和清理整顿,引起了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3.
在福建省三明市区风景秀丽的麒麟山公园北麓,有一片绿荫密盖的小树林,碗口粗的树干,挺拔向上,直刺苍穹。小树林前竖立着一座混凝土作基、大理石贴面的纪念碑。碑的造型是一本翻开的台历,与公园的园林建筑十分协调,台历的时间定格在1997年11月22日,上面用汉藏两种文字镌刻着“汉藏民族团结林”。台历的另一页镌刻着《人民日报》对这片树林来历的报道,标题是《你来三明读书我去雪域戍边》。许多晨练的人们和外地游客,走到这里,都要驻足细读碑文;不时还有一些身穿民族服装的藏族学生来到这里,在碑前合影留念。汉藏民族团结林成了三明市的一处新…  相似文献   

4.
《裴岑碑》是汉代碑刻,自此碑被发现以来即受到文人学者的重视,当时又恰好赶上清代乾嘉考据学派兴盛,人们对此碑更是青睐有加,使其成为一块"明星碑"。一直延续到现在,该碑仍然是研究古代西域历史尤其是汉代西域不可或缺的史料之一。  相似文献   

5.
涉禁点就是牵涉到禁令的事情和问题。 这基本分两大类。一是有令不行,该禁不止。现在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诸如贩毒、吸毒、抢劫、赌博、酗酒、嫖娼、卖淫、走私、投机倒把、盗窃、拐骗妇女儿童、贩卖人口等等,都是违反禁令的。但是,我们现在抓的“涉禁点”,都是在“难点”范围里进行的。一般讲,“扫黄打非”、“反腐倡廉”、“打假冶劣”以及“严打”斗争,都不属这个范围,除非它们在进行中曾有“难”处。  相似文献   

6.
随着两岸往来的日益频密,涉台新闻越来越被电视媒体所重视。本文从涉台新闻的定义、意义及制作现状出发,以CCTV-4《海峡两岸》、福建东南卫视《海峡新干线》(及其延伸栏目《海峡论坛》、《海峡午报》)、厦门卫视《海峡报道》为案例,对涉台电视新闻报道的选题原则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访古纪游图册》是清代金石考古家黄易重要的山水作品之一,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依据黄易题跋中屡屡提及的"辛卯"纪年,一般认为此册作于"乾隆辛卯腊月"即1771年12月。但其艺术风格与黄易同时期即早期山水作品差异很大,却几乎与得碑访碑图等晚期作品无异。笔者在徐邦达、刘九庵等故宫前辈鉴定意见基础之上,分析考证认为"辛卯"系"乙卯"之误改,是黄易为防范官场政敌作祟保全自身而刻意为之。因此,《访古纪游图册》应为写绘于乾隆六十年至嘉庆元年(1795-1796年)间的黄易晚年之作,从而在时间上弥补了黄氏《得碑十二图册》(1793-1794年)与《嵩洛访碑图册》(1796年)、《岱麓访碑图册》(1797年)之间缺失的关键一环,使四者连缀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对于黄易晚年金石访碑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张明  许哲 《兰台世界》2015,(3):48-49
《张迁碑》是著名汉碑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与书法艺术价值。自问世以来,即受到众多学者和书家的重视,同时也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然综观《张迁碑》文词内容、书法风格等,此碑并非后世翻刻或伪刻。本文仅就碑中所涉官职、官制等问题进行考辨,以纠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之误。  相似文献   

9.
《视听界》2009,(1):11-11
继对涉案剧、选秀节目、涉性节目、观众参与整容类栏目发出“禁令”后,广电总局日前向全国各地方台下发了一则“整改令”,禁止情感类节目低俗化。而此“整改令”也是继去年“叫停”深圳卫视《超级情感对对碰》后,对低俗情感类节目的又一次严打。  相似文献   

10.
有线电视、卫星天线、短波无线电接收机等设备的使用 ,使州际、国际间的电视和无线电广播不断增加 ,从而降低了“禁止审判前公布”( pretrialpublication)这类法律禁令的功效。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下的信息交流 ,也是导致这种禁令降低功效的重要原因。在全球电子化时代 ,要想对信息交流实行真正有意义的限制 ,已经越来越困难了。因此“禁止审判前公布”这种禁令对保证陪审团公正性的实际效力已经实质性地减弱了。本文通过一个与报道禁令有关的案例 ,讨论了加拿大和美国的传统新闻媒介对该禁令的反应 ,并探讨了互联网在这一案例中的作用。特别是互联网对一个国家的法律、社会和伦理价值观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