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调查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不仅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迫切需要。高校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本文就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存在问题,提出加强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当今高质量人才的最重要的内涵,关系到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以下从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良好心理素质的特征、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方面作以探讨、浅析。  相似文献   

3.
刁晨艳 《科教文汇》2008,(12):49-50
鉴于大学是个体成长的关键转折期,而这一阶段人际交往尤其是同寝室交往又是大学生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本文通过对一例大学女生在寝室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焦虑问题的分析以及具体的实践咨询,以此来了解大学生尤其是大学女生在与同寝室成员进行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根源等,由此为自己在同类型的个体咨询以及团体咨询中积累更多的理论以及实践经验,也希望能够对同行们提供一定的咨询思路。  相似文献   

4.
朱晓珊 《中国科技纵横》2010,(12):282-282,249
即时通讯工具的迅速发展引起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给人际关系带来了新的冲击。大学生正处于人际关系的形成阶段,即时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成了大学生新型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它在为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对人际关系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引导大学生找到现实生活和网络即时通讯空间的平衡点,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6,(19)
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宿舍是学生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构建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是衡量大学生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成熟度等重要标准,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宿舍人际交往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冲突,影响了人际交往,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文章主要针对高职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能够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探讨心理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并结合音乐教育的功能和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等方面阐述音乐教育在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诚 《科教文汇》2008,(26):185-185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探讨心理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并结合音乐教育的功能和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等方面阐述音乐教育在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的社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人际交往己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大学是人走向社会前的一个重要阶段,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更要锻炼人的各种能力,其中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他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顺利完成学业,也是未来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正如马克思曾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须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大学生在学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大学时代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迫于自身和外界各方面的压力,再加上现阶段社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各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各种复杂的影响和障碍。所以,现阶段不仅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还要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渗透于思想政治工作中,是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实效性、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开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师范院校的实际出发,从女性心理特点出发,简单说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阐述在师范院校中女大学生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加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途径,提高她们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促进她们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校新生在入学之初面临着环境适应、人际融入、自我认知、心理调节等方面的问题,早期预防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和促进新生成长而言至关重要。历奇辅导活动作为一种新的介入模式,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指导下,对促进高校新生融入集体、自我认知成长、适应大学生活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历奇辅导活动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优化班级管理工作、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方面具有推动作用,能够促使学校形成师生共建、专业有序、目标明确、针对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2.
何峰雷 《科教文汇》2012,(20):183-184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校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在不断增加,高职院校要积极整合资源,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断加强专业咨询教师队伍建设,拓展教育引导的载体和内容,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何玉桃 《科教文汇》2012,(7):162-163
本文运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和方法,对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通过在高校开展性别教育、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将女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等途径加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期提高女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女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茜 《科教文汇》2011,(22):174-175
本文通过大学生存在的人际交往误区,引出在人际交往中被我们所忽略但又影响了一定人际关系的态度问题。与人为善、尊重他人是良好交往的前提,但关爱自己、有限度地关爱他人却是完善、保障良好交往的关键所在。通过总结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的经验,作者从另一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在现实中存在且被所忽略的交往问题与原因,并希望大学生在交往中应该采取比较完善与合理的态度,进一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多发和突发情况下,大学生群体正面临着环境适应、人际交往、性与爱、理想与现实、升学与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与冲突,其心理问题日渐突显。本文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大学生心理规划"这一研究性对策。  相似文献   

16.
黄晓庆  张薇 《科教文汇》2013,(3):191-192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心理健康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关注。尤其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近几年,在大学生当中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的自杀、他杀、休学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为了减少此现象的发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高校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旨在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胡梅荣 《科教文汇》2014,(21):201-202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关部门对我国在校学生的教育问题也愈加重视。由于我国在校学生大多还处于青少年时期,正是心理和生理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而且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会导致这些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及教育人员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其心理进行沟通和疏导,以使我国学生身心都能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并给出一定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以为今后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王登建 《科教文汇》2012,(23):14-14,16
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因素,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活、学习、习惯、心理、态度等方面。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提高自身心理健康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积极组织班团活动,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加强与家庭的沟通,让学校和家庭共同来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李洛平 《科教文汇》2013,(27):110-110,112
本文将从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方面做出一定的探究。高校体育教育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体育教育的特殊作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本身,并且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并且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本人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以下我将针对我国高校学生存在的部分问题,从体育教育对高校学生影响的方面进行探究,以得出一定的结论,为今后的教学等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李雯 《科教文汇》2020,(11):37-38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指出了传统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反思了育人功能不足的原因;第二部分说明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的体现,着重于从思想素质、身心素质、文化素质以及能力素质四大方面来进行详细论述;第三部分阐述了本文在推进实践育人工作方面的有益尝试与探索,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来引导大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强化价值塑造,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服务区域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