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不断创新的时代,产业在转型,市场在转型,经济在转型,教育也在转型。短短几年间,从课改初期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到“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再到最近提出的“慕课”和“翻转课堂”,变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新的形势、新的环境无疑对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教研工作需要转型,教研工作必须转型,否则只能是“温水煮青蛙”,在“不变”中淘汰,乃至成为教育发展的“阻力”。针对现状,我们认为,县市级教研机构的教研工作必须实现三大转型。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不断创新的时代,产业在转型,市场在转型,经济在转型,教育也在转型。短短几年间,从课改初期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到“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再到最近提出的“慕课”和“翻转课堂”,变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新的形势、新的环境无疑对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教研工作需要转型,教研工作必须转型,否则只能是“温水煮青蛙”,在“不变”中淘汰,乃至成为教育发展的“阻力”。针对现状,我们认为,县市级教研机构的教研工作必须实现三大转型。  相似文献   

3.
《留学生》2014,(9):30-31
近年来,许多“预测”争相出笼,认为中国经济将开启新的增长周期。其理由,基于新政府换届后每每重复的高增长高投资的历史经验之谈。在十八大释放平稳增长的信号后,中国经济将大幅下滑、甚至硬着陆的危言耸听式“预测”,成为一时之主流。如此纠结于“增长速度”,其目的是推动的第二轮刺激政策,特别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制造一个前两年那样赚快钱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文化冲击(Cultureshock)是人突然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到另一个不熟悉的文化环境而引起的感情失调、孤独或困惑过程。国内有人称之为“文化震荡”或“文化休克”。外国留学生从原有的文化环境来到一个新的文化环境学习,文化冲击在他们身上的表现较为典型。国内外的学者对文化冲击的分期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我认为分七个阶段,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文化冲击的渐进和发展过程。1-兴奋阶段,又称蜜月阶段。外国留学生来到一个新的文化环境、新的国家,对每件事都很新奇,心情很高兴。在忙于熟悉周围环境的同时,对新环境和未来充…  相似文献   

5.
目前,新的技术革命蓬勃发展,对资本主义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据此,西方社会未来学家发表了一系列著作,都以为新的技术革命必将使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一个新社会。他们对这个未来的新社会有种种叫法,有的叫“后工业社会”,有的叫“超工业社会”,还有的叫“信息社会”等等。名称虽然各异,但有一个共同思想,都认为新的技术革命的出现,可以使资本主义得救了,资本主义的矛盾,现在可以解决了。同时,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灵了,攻击马克思是“片面的马克思”(托夫勤),还说什么“马克  相似文献   

6.
一提到教师队伍整顿,人们总认为是老生常谈.认为它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字眼,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形式”:近些年人们几乎把教师队伍集中整顿“忘怀”了:而一旦赋予它新的内容、新的举措,那么教师队伍整顿这个“老话题”就会给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留学生》2014,(22):39-41
移民美国,过美国人的生活,这已经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但是,我们需要问问我们自己,在新的社会生活环境下,如何避免出现各种碰壁的问题?如何避开在美国的生存风险呢? “华人小孩在美国穿开裆裤被白人报警”一事,在美国《侨报》报道后,引起众多中国网友的强烈反响,有人认为让中国小孩穿开裆裤陋习应当终结,“别把脸丢到外国”;也有网友质疑“美国大学生可以裸奔”,连“天体营”和“裸体海滩”都允许。怎么一个华人小孩穿了开裆裤就这么大动静呢?  相似文献   

8.
美一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十年十大技术将改善人类环境美国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认为,随着10项新的有利于环境的技术投入使用,10年后环境可能会变得更加清洁.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在其发表的“环境技术预测报告”中列出了这10项有可能改...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持续,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怎样管理好“社会人”成为一个新的挑战。而“社会人”社会地位的确立,权利重新获得,和谐稳定的生存与发展在当今和谐社会语境中显得特别有意义。本文认为主要从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构建新社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对“社会人”的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0.
声音     
“SARS期间,我们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方面,在网络教育和培训方面,应该说信息化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曲维枝认为,这次SARS给信息化提供了新的难得的一个发展机遇。《“非典”与亚洲信息化建设》国际研讨会上的专家学者综合分析后认为,“后‘非典’时期,我国的信息化发展速度将提速3到5年,而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提速,无疑会给相关的产业带来投资机遇和无限商机”。  相似文献   

11.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是义务教育语文大纲中的一个新的要求,是识字教学的“基本法”。一般地理解,语言环境包括书面语言环境和口头语言环境两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数学》试验教材 ,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和呈现形式 ,展示了新世纪课程改革的新貌 ,为我国未来小学数学教育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开辟了新的天地 ,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富于创造性的学习环境。经过三年来的试验研究 ,我切实地体会到 :到底什么是数学?学生该学习什么样的数学?让孩子们怎样来学习数学?我们该给孩子们创造什么样的课堂学习环境?一、“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来完成荷兰的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认为 ,数学学习应该是“数学化”的过程。实验教材在编排上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试图在学习过程中体现“数…  相似文献   

13.
作为意识流小说中的精品,《墙上的斑点》(以下简称《墙》)一文中没有传统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只通过一个面目模糊的“我”以“猜测墙上的一个斑点是什么”来展开精彩纷呈的意识流活动。《教师教学用书》上认为:“斑点”究竟是什么在小说中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斑点”是“我”展开意识流活动和转向的“结”;在结构上是作者引导读者进入心理世界的一个跳板或支点。但在参考了手头有关该小说的资料后,笔者产生了大胆的想法,认为“斑点”还是作者由意识流回到现实彼岸的航标,是作者在冥想中抓住的一块木板。换言之,斑点是“我”精神世…  相似文献   

14.
“昔孟母,择邻处”的故事众所周知,讲的是战国时,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家。一个传颂了数千年的历史典故反映了国人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良苦用心。几千年后的今天,“孟母三迁”的故事被赋予了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为体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课程环境,新的课程标准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立足于“每个学生身心都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从这个高度来说,对学校体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应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高等学校在跨越式发展后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制定一个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符合自身实际的战略规划,对高等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十一五”规划制定中,必须认真总结经验,科学分析内外部环境以及自身优势,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进入初中后,有些同学在学到“有理数”这一章时认为,不过是“+”、“-”多了一种说法“正”、“负”而已,没有什么新的内容,因此在解题练习或测试后,经常有同学拿着做错的作业或试卷对老师说:“老师,我这道题只是错了一个符号,问题不大吧?”或者说:“我的结果只是在前面少写了一个负号.”显得轻描淡写,没有注意到“有理数”这一章一个很突出的要求──运算过程力求准确无误.一篇作文,主题明确,中心突出,构思严谨,用词恰当,文字优美,只要具备了以上几个优点,其中虽有二三个错别字,也无伤大雅,仍是一篇好作文.数学则…  相似文献   

18.
“问题生”教育是教育的重点,也是教育的难点。如何走近“问题生”,及时疏导和转化他们,是值得每一个班主任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及早熟悉“问题生” 尽管“问题生”的成绩和思想素质相对较差,但进入新的学校、新的环境后,他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重视与欣赏,如果班主任能够在开  相似文献   

19.
自从哥尼斯堡大哲学家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这部美学论中将“审美无利害性”的命题作了系统、完整地论述后,“审美无利害性”就成为美学家的热门话题。审美有无功利性问题也成为美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认为“审美无利害性”从根本上对审美知觉与非审美知觉作出区别,为美学创立了一个新的核心,从而将“美”的领域从“美即和谐”的领域扩展到“审美”的领域;也有人认为“审美无利害性”概念是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20.
生命的亮点     
有一个孩子,在学校,学习极不认真,学习成绩极差,老师认为是一个“不可教化”的孩子;在家里,经常惹父母生气,经常打架闹事,并经常在墙壁上乱涂乱画,家长认为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孩子。就这样一个孩子,也许在人们的眼中,永远不会有什么希望。然而,有一天,学校调来了一位新的美术老师。当那个孩子又在黑板上乱涂乱画的时候,这位美术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仔细地看着孩子留在黑板上的“杰作”,意想不到的是,老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肯定他称赞他,说:“这画画得不错,好好画,将来一定大有出息。”那孩子听了老师的话后,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