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貂蝉,可谓家喻户晓,众人皆知。有人说她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有人说她是深明大义的奇女子,为帮助王允铲除董卓不惜献身董卓;也有人说她是小说和剧本中虚构的人物,正史中没有记载……如此种种.反映了貂蝉这个人物形象在人仉心目中的美好和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2.
“老师,我大姨妈来了!”我正在专心致志摆弄着分子结构模型给台下的学生们讲解,被一个意外的声音打断。那声音来得过于突然,以至于我停顿了两三分钟才从葡萄糖的分子结构中回过神来。我恼怒地盯着倒数第二排站起来的那个女生,没好气地说:“你大姨妈来和你有什么关系,现在是上课!”台下有人吃吃地在笑。女孩的脸红扑扑的,一条乌黑的长辫子优美地垂在已经丰满的胸脯前。她站在自己的座位上,局促不安。我又瞪了她一眼,她才怯生生地坐下。课后,和同事们聊起这个话题,我抱怨道:“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像话,课堂上竟然要求去见她的…  相似文献   

3.
李树德 《海外英语》2009,(12):28-31
改革开放后.不知从哪一年起.国外一些青年“婚前同居”,或称“试婚”的事渐渐流传开亲。消息传米.有人愕然,有人叫绝。有人茫然不解.有人跃跃欲试。市文作者是一位母亲。她的女儿就是“婚前同居”的受害者,善良的母亲以其博爱情怀,以其一腔热血.向世人痛述“婚前同居”的七大害处.字字滴血。声声流泪。  相似文献   

4.
逗逗 《陕西教育》2005,(8):26-27
最近在北京举行的“儿童智宝新世纪好妈妈”评选活动中.10位妈妈当选“新世纪好妈妈”.清华大学的陈京琳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子之道,使他的儿子张雨辰.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还成了一个网络高手,由此.她获得了“网络妈妈”的称号。现在.许多家长都在为孩子痴迷于电脑游戏而发愁.那么.陈京琳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莫“过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教育莫“过度”柴洪涛什么是“过度教育”有人画了一幅寓意十分深刻的漫画:画面的中心是一个穿戴异常、趾高气扬的独生子,在他的周围,爸爸、妈妈、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等为他忙得不亦乐乎.漫画题为《“小太阳”和“卫星”》.这幅漫画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独...  相似文献   

6.
教师,一个闪亮的名字。她栽培的是花朵,除去的是杂草,有人把她喻为园丁。她奉献的是光亮,流下的是泪滴,有人把她比为蜡烛。她吐出的是银丝,吃进的是桑叶,有人把她叫做春蚕。  相似文献   

7.
有人问一群孩子: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最爱自己?“我帮妈妈买醋回来,她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当时特高兴,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着辫子的女孩说。“爸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爸爸只说了一句话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头小男孩说。另一个女孩说:“我给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她见着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是爱我的。”……  相似文献   

8.
孙正侠  徐超 《中学教育》2005,(11):32-33
下午,我刚走进学校,班长李茜就拿着一张纸条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有人写纸条骂我。”我略一沉思,问她:“这件事别人知道吗?”她说:“没别人知道,就我自己看过。”“那好,你现在照常上课,不要跟别人讲,等下节课我去处理这件事。”  相似文献   

9.
一、目的论: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搞清为什么而学习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的观念已广泛被人们所接受,而学习目的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为装潢门面而学;有人为父母或别人的意愿而学;有人为学习而学习,从理论到理论,纸上谈兵。到底应该为什么而学习,是我们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目的不明,则方向不明,往往容易误入歧途或者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0.
1975年7月.北大生物系硕士毕业的枚子.分配到上海一家科研单位工作。很快,她与同学杜涛结婚了。婚礼上有朋友戏称.他们夫妻俩有着优秀的遗传基因.将来可以多养育几个子女.为国家做贡献。  相似文献   

11.
偶翻棋谱.发现有一种招法,叫做“以退为进”,它表面退却.实际上为下一着进取创造条件。笔者不由想起一期有关教育子女的实话实说节目:那位母亲对自己已上初中的儿子烦恼不己.无论她说什么,儿子都觉得她烦,母子之间的关系闹得很僵。母亲讲述时异常激动,而教育专家却十分平静地说:“你管得太多了!”这样的情形我们生活中很常见。  相似文献   

12.
女儿生性乖巧.胆小怕事.是个叫她站着不敢坐着的孩子。同事们常常称赞她成绩好、坐得住。而我却对她总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感到了一份隐忧。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女儿学着“叛逆”。  相似文献   

13.
接手二(1)班后,上的第一节课是口语交际《买具》。导人后.我让小朋友们“开火车”(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说一说该怎样和售货员阿姨交谈。当“开”到第五个女生那儿,她站起来看着我一句话也不说,我以为她没听清要求,就又提示了她一遍,她还是一句话也不说。这时,有几位小朋友争着告诉我,  相似文献   

14.
李连珍“将兵”有人善将兵,有人会用将。李连珍校长是个善将兵的管理者,她善于发现人才,并大胆使用。干工作就要拿第一1995年9月,李连珍任丹东市兴仁小学校长。不久后,人们发现,她的工作方式与众不同。进校不久,正值国家级城市卫生大检查。“国检要拿第一”。...  相似文献   

15.
王勇 《山东教育》2010,(5):17-17
有人曾戏言,一个人出好名不容易,出恶名很简单。只要不顾廉耻.与道德相悖,恶名自然就会形成了。看来,出名是否好事,关键还是要看其是好名还是恶名了。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与一些基层校长座谈。  相似文献   

16.
“嫁接”、“移植”与网上阅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佐明 《中国考试》2004,(11):45-46
网上阅卷自1999年诞生至今已走过了5个春秋。如果把它拟人化,5岁的她是最天真烂漫.最阳光灿烂,最逗人喜爱的时期。这是极不寻常的5年,5年间,网上阅卷这一新生事物经历了它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开花结果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曾利华 《教书育人》2002,(11):44-44
常听其他任课老师反映,2班的小芳性格孤僻,上课也经常开小差。某天我正给他们上英语课,果然发现坐在墙边的小芳目光呆滞神色恍惚。为了及时而不露声色地唤醒她,我点名让她回答问题。可我一叫她的名字,便立刻有人嗤嗤地笑起来,看她们的脸上分明是不屑与嘲讽,而且还有人用手势制止其他同学可能给予的暗示和帮助。小芳极别扭极不情愿地站起来,神色茫然不知所措。从她无奈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她的孤独无助和自卑。  相似文献   

18.
孙正侠  徐超 《山东教育》2005,(10):19-19
下午,我刚走进学校,班长李茜就拿着一张纸条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有人写纸条骂我。”我略一沉思,问她:“这件事别人知道吗?”她说:“没别人知道,就我自己看过。”“那好,你现在照常上课.不要跟别人讲,等下节课我去处理这件事。”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优秀教师的名单上,出现了廖世华的名字,她再一次成了乡上的“新闻人物”。提起廖世华,有人从她的姻婚中,去挖掘传统的美德;有人用世俗的天平,去衡量其荣辱得失;有人说她是强者,在命运面前从不低头;有人把她视为弱者,为她的遭遇流下同情的泪。让我们从她四次成为“新闻人物”的经历中,去追寻她成长的足迹吧。  相似文献   

20.
严亮 《教师博览》2004,(5):46-47
有人把于漪先生的成就比喻成“一座蕴藏丰硕的宝库”.事实的确如此。以她的学识,以她的人品,以她的勤奋.以她过人的聪颖,每一个后学都能从这座宝库中汲取终生受用不尽的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