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歌布森等人的研究证实,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期望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的态度,通过改变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态度。这一实验称为教师的期望效应,也称作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深入学习和研究教师的期望效应,对于帮助我国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全面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森塔尔效应"和语言学习效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森塔尔效应”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能力或行为的信念影响其对学生的期望,而学生通过感受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自强,从而使教师的期望变成学生的现实表现。“罗森塔尔效应”对英语教学有着较强的适用性,能较好地促进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难看出,学习一度在中国是一件快乐的事。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在现今的课堂中,却总是教师苦口婆心,学生无动于衷。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心理效应,将会激励学生学习,促其积极思考。一、罗森塔尔效应──鼓励期待,增强自信【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的一天,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  相似文献   

4.
“罗森塔尔效应”(即期望效应)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进行的一项心理试验。在小学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向教师谎称他们是学生中学习能力优秀者。8个月后,发现被教师期待的学生成绩都优于未被教师期待的学生。研究结果说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的直接影响,得到了教育专家和教师们的普遍重视。然而,经过近几年的实地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使“罗森塔尔效应”走了样。1.教师的期望不等于所有学生都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教师期望每个学生都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没有错,也符合使每一个…  相似文献   

5.
罗森塔尔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根据对小学生的实验得出一项教育心理学结论:教师对学生的关怀、爱护和期待能获得戏剧性教育效应。这项效应的核心内容就是关爱、赞扬与积极的期待,正确使用罗森塔尔效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学习外语的潜能,使英语教学成功地避免分化现象,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等人的研究证实,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期望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态度,通过改变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态度.这一实验称为教师的期望效应,也称作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深入学习和研究教师的期望效应,对于帮助我国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全面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师对学生的正面期待而导致学生进步的现象,人们通常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著名现象,它在教育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笔者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多年,经常将罗森塔尔效应运用到工作中,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1.罗森塔尔效应对学生成长的作用罗森塔尔效应特别适合应用在小学生身上,因为他们是可塑性极强的群体,更容易接受来自于教师的心理暗示和正面引导。  相似文献   

8.
刘红伟  高长江 《考试周刊》2009,(47):212-213
罗森塔尔效应是教师的期望影响学生发展的心理趋向,其实质是对教育对象的尊重、信任、热爱与积极的期望。本文通过对罗森塔尔效应与当今中职生身心、学习状况的比较分析,提出在中职生教育中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及保证该效应发挥高效作用应必须注意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一、罗森塔尔效应与边际原理罗森塔尔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的,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即教师的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学生的行为,使人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教师的期待。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传递积极的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学生会更加自尊、自信、  相似文献   

10.
“罗森塔尔效应”(即期望效应)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进行的一项心理试验。在小学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向教师谎称他们是学生中学习能力优秀者。8个月后,发现被教师期待的学生成绩都优于未被教师期待的学生。研究结果说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的直接影响,得到了教育专家和教师们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1.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对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后,为该班的教师提供了一份测验后的学生智商表。经过一段时间,人们发现该班原来学习中等的学生赶上了优秀生,学习差的学生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仍用原来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没有什么改进。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些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呢?原来,罗森塔尔为这个班提供的学生的智商表是他特意编造的。他把原来学习较差的学生的智商有意地提高了。这样,使该班教师不知不觉地对该班学生加强了指导帮助,相信他们能够取得好成绩。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的过程是颇为耐人寻味的,在转化差生方面尤其给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12.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教师期待效应,这个效应来源于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个实验。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番"煞有介事"的发展预测,然后将所谓的"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并叮咛不要把名单外传。八个月后,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又对这18个班进行了  相似文献   

13.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因教师的良好期望和爱而导致的学生进步。实践证明,这一效应是实施学习指导的有效方法。因为学生的情况是很复杂的,不仅他们的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就是其学习动机和一定时期的情绪状态也不同,因此在应用罗森塔尔效应时,教师就要懂得“爱”的艺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应用,这样才能获得学习指导的预期效果。 一、学生的年龄不同,教师对学生“爱”的形式也应不同  相似文献   

14.
“罗森塔尔效应”已为很多教师所熟悉,不少教师也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对其加以运用,注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表现出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和期待,并给予学生很多的肯定与鼓励,试图使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从而期待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不少教师抱怨说,自己已给予了学生不少的表扬与肯定,但学生就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期望发展。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罗森塔尔效应”失效了吗?  相似文献   

15.
杨英 《中学教育》2008,(3):62-64
罗森塔尔期望效应是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心理趋势。本文介绍了罗森塔尔期望效应研究的具体情况,为什么会产生该效应,以及如何更好的运用该效应等相关内容,以期对当前教师的教育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最有发展前途者”的权威性谎言暗示,使教师对学生充满信心和期望,并通过行动塑造了学生,使学生更接近了教师的目标。拜读贵刊2000年第九期刊载的《罗森塔尔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十分欣赏李文峰、张海云两位老师的理念和实践。的确,教师自觉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能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正向影响。然而,所历所见所闻,令我掩卷思难停,我以为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除了运用好罗森塔尔(又叫皮格玛利翁)效应外,还得注意三个效应。一、霍松效应霍松效应是1924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发起的"霍松研究"的结果: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7.
曹建军 《班主任》2005,(4):45-45
"罗森塔尔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1968年通过实验研究而提出来的,它揭示了教育过程中这样一种心理现象:实验者向教师提供某类学生有极好发展潜力的假信息,引发教师对这类学生产生期望,从而对他们表现出特别的关照、注意;学生体察到教师对自己的这种期望,受到激励,因而更加勤奋努力地学习,结果,智力和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情感教育越来越为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罗森塔尔效应”的应用和实践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罗森塔尔效应”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文章将“罗森塔尔效应”的由来、认识、以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结合起来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罗森塔尔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情感教育越来越为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罗森塔尔效应”的应用和实践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罗森塔尔效应”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文章将“罗森塔尔效应”的由来、认识、以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结合起来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罗森塔尔效应”已为很多教师所熟悉,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对其运用,注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表现出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和期待,并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与鼓励,使学生树立起极大的学习信心,从而期待获得理想的教育后果。然而,也有不少教师抱怨说,自己已给予学生不少的表扬与肯定,但学生就是不能长久地被激励下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罗森塔尔效应”会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