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磷浓度实验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是测定水环境中磷浓度的常用方法,对其实验方法进行改进,使其更方便、更快捷地应用在各个研究领域。在深入分析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对显色时间跨度、最佳工作波长和样品pH值范围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吸光度出现峰值时的波长为工作波长,在磷钼蓝稳定显色期间测定吸光度可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比如20℃时稳定显色的时间跨度为5~25min,最佳工作波长为710nm。测定正磷酸盐溶液磷浓度时不需消解,正磷酸盐溶液pH在3~11范围内不影响显色反应,不会影响磷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玉米交链孢叶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5℃,适宜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温度范围分别为10~35℃和8~40℃,适宜温度分别为15~30℃和20~30℃;分生孢子的湿热致死温度为48℃10min,干热致死温度为100min或120℃20min。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pH值范围均为3~10,适宜pH均为7~8。分生孢子产生及萌发均要求95%以上的相对湿度。紫外光对分生孢子的杀伤作用较弱。退菌特、扑海因、代森锰锌等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温度对桐柏野生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将浓硫酸处理(浓硫酸浸泡12 min)的种子分别置于5℃、10℃、15℃、20℃、25℃、30℃的恒温条件下进行发芽测试,每天记录各个温度下种子的发芽情况,共观察记录一周,最后计算不同温度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试验结果表明,桐柏野生大豆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为20℃~25℃,萌发过程受温度和时间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室内测定表明,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菌丝和分生孢子在10~35℃均能生长,适合温度范围15~30℃,当温度在25℃时,第7d的菌落为2.477±0.084 cm,第14d为4.597±0.069 cm,第21d为6.789±0.073 cm;产孢量分别为1.676×108孢子/皿,4.283×109孢子/皿,7.062×108孢子/皿,说明25℃最适合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生长.  相似文献   

5.
以芹菜、黄瓜、萝卜和青菜(上海青)为原料,在15℃、20℃、25℃和30℃共4个温度和3个食盐浓度下,研究温度、食盐浓度和发酵时间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温度和食盐浓度越高,NaNO2含量的峰值越低、出现越早。  相似文献   

6.
我们采用了中草药煎剂灌肠对部分尿毒症的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方药:制附子15g、生牡蛎60g、大黄30g、丹皮10g水煎制300mL煎成50ml为宜,温度在35~40℃。用16号~18号导尿管,插入肛门20cm~3cm为佳,缓缓将药液灌入直肠和乙状结肠内保留2h以上者效果佳。如果患者伴有消化道出血者,灌肠药中可加生槐花30g,生地榆30g,如果发烧热盛者加蒲公英30g煎制灌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瓦氏黄颡鱼氨氮排泄及能量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温度水平下,对瓦氏黄颡鱼的氨氮排泄率及鱼体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10℃、15℃、20℃、25℃及30℃的水温下,瓦氏黄颡鱼的氨氮排泄率分别为2.69、3.92、5.72、6.96和8.71mg/(kg·h)。其氨氮排泄率与温度的回归关系可用幂函数方程描述:y=0.2128x1.086(n=48,R2=0.883,p<0.01)。蛋白质、脂肪占总鱼体重的百分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灰份占鱼体总重的百分含量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番茄褐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9~38℃,适宜温度为27~30℃;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温度范围分别为25~35℃和10~40℃,适宜温度分别为30℃和27~30℃;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1℃和55℃.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pH值范围分别为3~10和4~10,适宜pH值均为6~7.分生孢子产生及萌发均要求95%以上的相对湿度.紫外光对分生孢子有很强的杀伤作用,病菌可以在大棚内外越冬.退菌特、代森锰锌、扑海因、速克灵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沙地云杉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三种林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3种林型不同土层0-10cm、10-20cm、20-30cm、30-40cm、40-50cm硝态氮、树脂磷总磷及全钾含量季节性动态特征.为沙地云杉土壤养分季节动态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番茄褐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9~38℃,适宜温度为27~30℃;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温度范围分别为25~35℃和10~40℃,适宜温度分别为30℃、和27~30℃;菌丝体及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1℃和55℃。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pH值范围分别为3~10和4~10,适宜pH值均为6~7。分生孢子产生及萌发均要求95%以上的相对湿度。紫外光对分生孢子有很强的杀伤作用,病菌可以在大棚内外越冬。退菌特、代森锰锌、扑海因、速克灵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渭北旱原不同树龄果园的土壤养分特征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土壤的全氮、全磷含量在不同树龄果园中的分布特征,在渭北旱原王东沟试区。选取树龄为1、5、10、15、20a果园及农田为研究样地,分层采集0-10cm、10-20cm土壤样品,采用F10wSvs仪器测定,分析得出土壤中的全氮、全磷的含量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苹果种植时间增加,土壤表层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全氮含量随之降低,全磷含量随之增加。在垂直空间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的全氮、全磷含量下降。根据土壤中全氮全磷的变化特征,在平衡施肥的基础上,及时定量调控土壤养分,进而提高果园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几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作为培养原料,对袋料栽培单片黑木耳的最优培养基配方及其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的7个试验培养基配方中,以配方7为最佳,即玉米芯40%,稻草15%,棉杆30%,豆秸14%,石灰1%。在初期培养温度25℃,湿度60%,黑暗或弱光;中期培养温度20℃,湿度80%,光照30%-60%;后期培养温度25℃及20℃各12h,其湿度分别对应90%及95%,光照60%和100%,且加强氧气供给,早晚各通风换气30min的培养条件下,菌丝体30d满袋,10d出耳,且木耳量多、色深,一茬产量可达37.18g(干重),产出比(木耳干重除以栽培料干重)可达18.59%。  相似文献   

13.
以灭菌茶园土壤施入混合菌肥,探讨茶叶专用菌肥微生物在不同土壤环境中存活状况、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菌肥细菌生长适宜的土壤环境条件是土壤含水量为20-25%,土壤温度为25℃,pH4左右的酸性土壤石灰添加量为0.4-0.8%(约土壤pH6.6-7.3)为宜;制约菌肥放线菌在土壤中生长繁殖因素主要为土壤pH和含水量,以土壤pH6.6-7.3,含水量为15-20%为宜.土壤环境因素对菌肥真菌生长的影响大小排序依次为pH、水分和温度,酸性土壤最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条件下,初步探究了温度对蜡梅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蜡梅种子千粒重为212.094±4.168 g.种壳限制蜡梅种子吸水进程,有种壳,浸种96 h,吸水率不足8%,去除种壳,10 h内,吸水率达80.2%.(2)四个温度处理下,萌发率(%)大小为:25℃(78.33)>15℃(77.5)>30℃(55)>4℃(0),4℃下,萌发率为0,15℃种子基本能正常萌发,但萌发活力指数下降,25℃下,种子萌发率,发芽势,活力指数最高,萌发速率最快,30℃下,萌发率显著下降.(3)根TTC还原活力(mg/g/h)比较:25℃(0.5348)>15℃(0.4361)>30℃(0.3318),温度对幼苗鲜、干重、含水量无显著影响,对胚根长度影响显著.可见,种壳限制蜡梅种子吸水,进而影响其萌发.低温限制蜡梅种子萌发,在一定范围内,降温对蜡梅萌发影响不大,高温则延迟萌发,且降低蜡梅种子萌发速度和质量,蜡梅萌发适合的温度在25℃左右.  相似文献   

15.
KI催化H_2O_2分解的速度常数、活化能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通过量气体体积法测定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度常数的装置,普遍存在读数不准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提前知道各时刻被测体系产生的氧气体积,操作方便,读数准确可靠.lnV∞-Vτ~τ直线的线性相关系数,最差的为-0.9996,多数在4个“9”以上.当反应温度分别为15、20、25、30℃时,其速度常数k分别为2.7534×10-4、4.1807×10-4、6.1249×10-4、9.2459×10-4s-1.3次测定结果相对误差均不大于0.6%.直线lnk~1T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由此求得的E15~30℃=58.33kJ.mol-1,与文献値的相对偏差为0.53%.  相似文献   

16.
土壤细菌是土壤微生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碳变化与之密切相关,研究不同环境下土壤细菌特征对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不同环境土壤细菌进行培养与分析,并研究了其土壤细菌菌落在不同温度、酸度及不同土层深度时细菌菌落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环境的土壤中,以菜地里的土壤细菌种类和数量最多,为1.0× 108cfu/g,湖边土壤的细菌数量最少,为6.67×107cfu/g.本培养实验表明,大多细菌最适合的生长环境为pH≈7,土层深度为10cm,温度30℃~40℃的条件下.所以,适宜的环境及人为施肥与耕作可以提高土壤的微生物量.  相似文献   

17.
黄粉甲(Tenebrio moliter)又称黄粉虫、面包虫,是人工养殖最理想的饲料昆虫,温度对黄粉甲的生长和繁殖有明显影响.将黄粉甲在不同的温度条件培养,测定其平均化蛹率;平均死亡率;平均化蛹时间.结果表明黄粉甲最佳培养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8.
细胞融合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细胞工程技术,本研究以鸡红细胞为材料,以PEG(Mw=4000)为诱导剂,研究不同的PEG体积分数(0%、25%、50%、75%、100%),不同的融合时间(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不同的融合温度(20℃、30℃、35℃、38℃、40℃)对鸡红细胞融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PEG的体积分数为50%,融合时间为15 min,温度为38℃时融合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