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人合一""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些词句,都为我们所熟悉、记诵,但对于它们的出处——《周易》一书,绝大多数人是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或许是因为《周易》被一些人误传为"算命书",大名鼎鼎;说不熟悉,或许是因为大家对于《周易》的内容和历史文化地位还缺乏深入了解。本期"名家出题"栏目中,《周易》研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2.
马琰 《中学生物学》2011,27(6):40-41
笔者有幸聆听了高校教师上的一节初中生物课,课题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其中的几个片段着实令人回味。片段一":小测验"引入。师:我们现在进行一个小测验,但同学们不用紧张,因为可以翻书。但我告诉你——翻书没用。请同学们听歌曲联唱。紧接着,老师播放了自己剪接的几段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采红菱》、《映山红》、《采槟榔》。(学生听歌,开心、疑惑。)师:同学们,这是音乐课吗?这些歌曲与生物有关  相似文献   

3.
我最早认识诗人普希金,是他的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本童话书是我儿时最早的启蒙读物,还有《小红帽》,还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还有《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些故事书都是低幼的彩图读物,但这些书,几十年过去了,仍留在我的记忆中,我记得它们的开本大小.记得它们的封面和图片。  相似文献   

4.
较量     
人篇(一)"小欣,妈妈帮你把书买回来了。"妈妈左手一个袋,右手一个兜地回到家,一边往外拿书,一边说:"瞧,这是《新精讲》,这是《金四导》,这是《学王一拖三》,这是新版《尖子生题集》,哦,对了,还有这本《轻松30分》……"我立刻放下手中的作业,向那些书走去。翻翻这本,瞧瞧那本,心想这下考试肯定没问题了!我捧着这些新书进了书房,刚想把它们放进书橱,看见有几本名著"占"了点地方,我把它们  相似文献   

5.
在与《小王子》《夏洛的网》并列"20世纪最佳童书"的《神奇的收费亭》里,有一位声音守护人,她会制造各种声音。她告诉故事的主角——小男孩米洛,你得先明确地决定一个声音看起来像什么,然后才能把它们制造出来——低音鼓的声音是巨大的棉球,有羊毛般蓬松的质感。  相似文献   

6.
英国作家吉卜林的《丛林之书》是儿童文学的经典著作,文中阐发的"丛林法则"思想是这套书的逻辑起点。"丛林法则"崇尚纪律、遵从、责任等一系列在动物世界中需要保持的拟人化品质。这些品质与米歇尔.福柯在《归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一书中的"规训"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论文就是试图通过"规训"理论来分析《丛林之书》中的"丛林法则",从而揭示其中所蕴含的"规训"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编点评:爱读书的小作者是一个"历史迷",说起历史人物来如数家珍,连七卷厚厚的《明朝那些事儿》她都读完了!瞧——三年级的时候,我开始沉迷于历史书,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喜欢三国时期的历史和典故,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故事栩栩如生,令人仿佛身临其境。火烧新野、血战赤壁、智夺荆州……这些故事令我体会到历史原来这么有趣。在书中,我认识了许多历史英雄  相似文献   

8.
漫长的暑假正是出游的好时机。而每当说起旅行,人们马上想到的是"去哪里",更关心的是"怎么玩",没有太多人会想过这些问题:"为什么我要旅行?"或"我在旅程中想寻觅什么?"本期带来的原声材料改编自《旅行的艺术》(The Art of Travel)这本著名的旅游智慧书,由作家本人为我们讲述他对旅游的别样思考——听·力·小·提·示:本文生词难度不高,但作者擅长用简单的语言和长句来表达比较深的意思,有些地方语速还很快,对听者很有挑战性,适合用于听力理解训练。  相似文献   

9.
<正>陈寅恪先生将书分为三类:最低限度的读物、进一步学习的读物、深入研究的读物。三类书中他尤其强调第一类。陈寅恪认为第一类是必读书,从中可以得到最低限度的知识。譬如,他认为,无论一个人的爱憎好恶如何,《诗经》《尚书》乃人人必读之书。因为它们是我们先民智慧的结晶。陈寅恪读书,注重原典和最基础的书,这可以说是他读书的一个诀窍。为什么要读"老书"?因为"老书"有"原创性"和"基础性",而且"老书"往往是一门学科的入门书。读"老书",  相似文献   

10.
与大多数出生在80年代的人一样,我关于阅读的记忆可以追朔到小学之前,虽已记不得第一本阅读的书是什么,但一定不是《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等舶来品,而是那些将故事简化并用图片来展示故事情节的小开本的书,我们都统称为"小人书"。也就是通过阅读这些"小人书",我知道了《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文学名著,开始了对文学最初的理解,开启了我对浩瀚书海的无边向往。一本书不可能包罗万象,但有些书  相似文献   

11.
《家教世界》2012,(4):19
英国《卫报》近来评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不幸"荣获"这一称号——因为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几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料袋无所不在,直到有一天,我们都已离去,这些家伙仍然占据着地球,因为它们是"永生"的。  相似文献   

12.
有很多书他没有阅读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不久将会开始阅读它们。[1]我从来没有读过《战争与和平》和《尤利西斯》。  相似文献   

13.
小书虫     
我是一个"小书虫"!一双又黑又亮的眼睛是我"啃"书的主要工具,加上一双会勾勾画画的巧手,组成了我——一个超级"书虫"!我家客厅里有一座美丽的"书香城堡",它是用散发着油墨香气的书砌成的。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去"城堡"看看,哪怕只是  相似文献   

14.
正《山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每个中国人幼年时期的神话启蒙几乎都是从这些故事开始的,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出处,那就是《山海经》。很多人把《山海经》当做"古今语怪之祖",鲁迅先生在散文《阿长与山海经》里说从小就渴望得到一本绘图的《山海经》,因为那里面净是些"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见鲁迅也把它当作怪书来读。  相似文献   

15.
梦外梦里     
曹迪民说,他怕鬼。如果鬼来了,他逃也来不及。曹迪民说,除了变形金刚的书,他还喜欢看鬼书,不是写鬼的书,而是他妈妈讲的"你又在看那些鬼书了是不是"的"鬼书"。就是《七龙珠》《圣斗士》之类。曹迪民说,这种鬼书,马路上的小书店都有卖的。经过小书店,老板会说,小弟弟,你要买好看的书吗?他就领你到后面的房间里,拿出这些鬼书卖给你。每卷五本,17元。  相似文献   

16.
<正>看过一篇题为《是谁扼杀了孩子的创意》的文章,作者写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位家长给我看她二女儿的考卷:"下列哪一种东西会长大?桃树、小草、种子。"我一看傻眼了,它们都会长大呀!结果标准答案是"小草",因为课本上说"桃树会开花,小草会长大,种子会发芽"。有一点生活常识的人都能看出这是一道开放题,却愣是被教师弄成了一道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参考答案的"标准"让人啼笑皆非。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常识并不基于生活常识,而是基于应试常识——符合标准答案才能得分。  相似文献   

17.
<正>戏文中常把"学校"称"南学",如《三娘教子》薛倚哥:"薛倚哥在南学懒把书念,怀抱着圣贤书转回家园",又如《铡美案》包文正:"送你儿南学把书念,只读书来莫要做官",再如《花亭会》张梅英:"我二老待他恩义重,送他南学把书攻",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那么,为什么称南学?南学又是什么意思?古学校还有哪些称呼,本文拟作一考释。  相似文献   

18.
在我房间的书柜上,陈列着许多的书,有中国的四大名著,有外国的《鲁滨逊漂流记》,有沈石溪的动物系列……这些都是我的宝贝,平时只要我一有空,就会与它们作伴,与它们亲密交谈。其中,我最喜欢看的就是《三  相似文献   

19.
<正>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一书,扉页正中间有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以上课为乐,并愿将每一节课作为礼物呈现给孩子的老师们!它如一缕阳光温暖着我们这些喜欢数学的老师。俞老师把数学课分为"种子课"和"生长课",源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何谓"种子课",俞老师没有直接下定义,而是进行了一番生  相似文献   

20.
正俗话说得好,"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人人都有偶像,我也不例外,我的偶像就是"阳光姐姐"——伍美珍。伍美珍姐姐写的书,标题往往都非常古怪,如《眉飞色舞的飞猪》中的《这个变态的家伙拧我的脸蛋了》《眉飞色舞的斑竹飞猪》,一下子就能吸引住我的眼球。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拿起伍美珍姐姐的书细细"品尝"。有时我"扑哧"一声笑出来,便把所有不开心的事抛到了九霄云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