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描述翻译研究的方法论视角,研究小说《二马》中文化词汇的英译策略,手动提取原文中的汉语文化词汇及其译本中对应的"翻译",形成平行语对并进行数据统计。研究发现,译者使用到了八种翻译方法,总体上倾向于采用文化替换类翻译策略。译者在翻译方法上的选择主要受历史文化语境和文内语境的制约。此外,汉语语言系统的特殊性也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文化词汇的英译。  相似文献   

2.
文化语境即是与文本生产和接受行为有关的文化总和。社会文化语境因素对于成功翻译实践具有重要作用。译者应认真审视翻译所涉及的社会文化语境因素,根据原文的具体情况和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灵活选择正确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淦丽霞 《现代语文》2015,(2):139-141
霍米·巴巴,作为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化翻译思想及其"杂糅"和"第三空间"的理论概念为当今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和文化身份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具体策略,也展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影响力和现实借鉴意义。通过归纳分析巴巴的文化翻译思想,结合中国文化外译的实际情况,试析适合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英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化翻译学派强调翻译研究应置于文化交流的大语境中。传统的黄梅戏英译过多地专注于语言层次的翻译策略与技巧,忽视了文化层面的译本选择。本文以文化翻译观为视角,提出黄梅戏英译研究与实践应充分考量源文化输出需求与目的语文化接受度,整合多元化的翻译人才和推介途径,才能更好地促进黄梅戏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5.
论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涉及很多文化因素,文化语境在文学翻译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学翻译受到包括源语文化语境、译入语文化语境和译者文化语境在内的文化语境的影响,译者从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选用及文本的理解与阐释这一过程中,无不打上文化语境的烙印,因而作为文学翻译活动的主体和创造者,译者应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6.
语境的理解和翻译策略的选择是翻译活动进行的基础。以《诗经》为例,分析文化语境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并探讨可采取的翻译策略,这对翻译的文化语境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晓辉 《英语辅导》2014,(3):187-189
《浮生六记》的英译(林语堂翻译)中出现了大量蕴含深厚中国文化的翻译,其翻译成功的因素值得研究。从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以及翻译目的论为出发点,来探讨英译《浮生六记》中部分有中国文化特色语句的翻译策略。主要论述以下几类富含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文具用品,食物,特殊地名等。  相似文献   

8.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在对贵州的民族文化进行英译的过程时,鉴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译者要遵循不同的翻译策略,即采用"归化"和"异化"原则传播贵州民族文化;把握好翻译的"度",忠实原文的同时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伊犁旅游资料的英译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在具体操作时,一定要考虑到伊犁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语境,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才能提高译文的质量,吸引更多国外游客,促进伊犁对外文化宣传和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商丘文化词汇丰富多彩,在对这些文化词汇的英译中,译者首先要有文化意识,要在汉语、英语的文化语境中进行翻译。用目的论翻译理论对商丘市文化词汇的英译进行指导分析,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具体说来,就是用目的论三原则分析了“玄鸟生商”之英译、微子启的英译、中国古代纪年的英译,并认为译者要采取相应灵活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得文化词汇的译介既能保留源语文化的文化特点又能形神兼备地在目的语文化中产生相同效果的文化共鸣,从而实现两种文化有效的交流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文化语境与语篇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域,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民族风俗、民族文化及价值观念,不同思维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存在着差异,因而相同的事物会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产生不同联想意义,甚至会出现文化上的空缺。因而在进行语篇翻译时,应注意其深层的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文化负载信息是指包含浓厚民族文化特征的词汇、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具有其特定的内涵意义和极强的语境依赖性,文化负载信息也是造成词义空缺的主要原因。如果将其与一般语言单位采用同样的翻译策略进行处理,貌似便捷,实则无益于文化交流。该文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出发,主张应综合文化优势,结合文本功能,充分估计受众接受能力,兼顾作者目的等因素,从而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以期很好地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杨铃 《海外英语》2012,(3):158-159,169
翻译学中的文化转向使翻译研究以纯语言层面为突破口,开拓了转向文化层面研究的新局面。伴随着翻译实践中文化因素的影响,相对应地,译者的文化态度、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策略选择等都会受其影响。同时,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在文化因素的影响下,也将面临着新的思量。翻译实践中,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在整个翻译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作为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应该综合运用翻译策略,针对不同的翻译现象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使得异域文化在目标语语境中获得最好的传递。  相似文献   

14.
文化负载信息是指包含浓厚民族文化特征的词汇、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具有其特定的内涵意义和极强的语境依赖性,文化负载信息也是造成词义空缺的主要原因。如果将其与一般语言单位采用同样的翻译策略进行处理,貌似便捷,实则无益于文化交流。该文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出发,主张应综合文化优势,结合文本功能,充分估计受众接受能力,兼顾作者目的等因素,从而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以期很好地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典籍的英译已成为大势所趋。对翻译方法的采用,翻译界一直莫衷一是,但大体的翻译策略依然是围着异化和归化展开的。在如今的世界文化大融合中,彰显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可采用厚翻译与中国英语相结合的翻译手段,而由此可能会导致的读者接受性只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权力与话语: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操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跨文化语境下,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具有操纵作用。其主要表现是意识形态对翻译的选材,翻译的解码过程,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翻译目的的操纵。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调整民族心态,坚持本土文化身份,以务实的态度促使文化的良性互动和多元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意象是在一定文化环境下生成的一种文化符号,具有独特的文化含义和很强的语境适应性。元杂剧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象,例如,宫调、曲牌、典故以及人名等。对元杂剧文化意象的译介有利于中国古典文化广泛、深入地传播。本文在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指导之下对元杂剧的三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三类文化意象的英译策略,以期为文化意象的翻译实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讨论旅游资料的英译问题。在旅游资料的英译中,可以使用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来处理文化信息。在翻译方法上,主要表现为音译加释义,直译加意译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化大规模对外传播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的英译更需与本土译学理论相结合。该文尝试以胡庚生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指导,从三维转换的角度,对《围城》中四字格的英译进行研究,发现:译者通过判断四字格本身的历史性、结构性,以及在上下文语境中获得的修辞性、交际性,选择意译、增译、词性转换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周丽 《考试周刊》2015,(25):14-15
"三维"适应性转换是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本翻译方法和原则。该观点倡导,译者要在三维(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即包括原语和目的语语言、文化、交际语境、社会环境、作者、读者和委托人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做出适应性选择并给出整合适应度较高的译文。本文以该方法和原则为指导,以例证分析做途径,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层面分析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并试图找到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