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女关系是女性认识自我的前提,对女性建构身份有着重要意义。在自传体小说《暴力的孩子们》中,具有双重文化身份的莱辛,突破了单一的性别角度,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呈现独特的母女关系,探索更深、更广意义上的种族和性别政治。  相似文献   

2.
与猫相知     
如果隐去地名和作者,恐怕很少有读者会猜到这本《特别的猫》出自多丽丝·莱辛之手。莱辛的作品总被赋予太多政治、阶级、性别的意义。无论本人是否愿意,她已经被不少评论者贴上了"女权主义"的标签。很难想象对社会问题敏感、积极介入政治活动的莱辛,用整整一本书,讲述一种相当女性化的宠物——猫的故事。柔软的毛皮、优雅的身姿、丰富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多丽丝·莱辛既是英国著名作家,也是女性作家群体中的佼佼者。她以其悲悯的情怀、多角度的眼界在其生涯中创作了众多优秀的叙事作品。站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上看其作品,我们能够从中窥见多丽丝·莱辛对于种族、性别、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沉反思,这种思考具有极强的社会学意义和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莱辛、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论比较周然毅当恩格斯说车尔尼雪夫斯其是“社会主义的莱辛”①的时候,恐怕主要是就莱辛之于德国启蒙运动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作为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启蒙者而言的。然而细读他们的论著.又觉得仿佛不尽如此。他们同是出生于牧师家庭...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伦理、人生两个方面对多丽丝·莱辛作品中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的关系加以分析,揭示莱辛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勾勒出莱辛的生态伦理观、生态人生观,以及建立在其伦理观和人生观基础上的生态理想。  相似文献   

6.
莱辛在他的美学著作《拉奥孔》中 ,探讨了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以及各门艺术的本质。这里 ,他把现实生活中的人以及他们的活动摆至首位。莱辛的理论是人本主义艺术理想与现实主义表现的汇合。在《汉堡剧评》中 ,莱辛通过市民意识的表现 ,希冀唤醒独立的民族意识 ,建立一种完全不同于新古典主义的 ,富有时代特色的市民戏剧理论和一般文学的现实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多丽丝.莱辛在《简·萨默斯的日记》中的女性自我呈现体现在女性气质的梦魇重复、女性以身体为主体形式的抗争、女性生活空间的建构和女性历史的追溯与重塑。女性主义叙事学结合文本叙述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分析,反映了莱辛的文化身份和在女性自我呈现中建构的女性身份及其体现的性别政治。  相似文献   

8.
莱辛在当代西方所接受的苏非主义是古老东方宗教哲学在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演变,它跨越了东西方地域和文化的界线。在作品中莱辛始终把苏非思想作为自己突破思想桎梏的手段和媒介,东方的感悟和西方的理性在她的作品中互相渗透合而为一。莱辛对以苏非主义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和思想的接受和提倡,是一个西方知识分子与东方进行的对话。在平等而开放的对话中,莱辛试图让西方人能用"他者的眼睛"来重新审视自我和反思西方狭隘保守的文化观,让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互相交流补充共同发展。这种强调多元之美的文化观正是当今世界发展所需要的,是莱辛与苏非主义关系研究中不可忽视的维度。  相似文献   

9.
《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被公认的代表作。该部作品中莱辛对同性恋者有多处细致描写。从空间理论的角度看,处于“他者空间”的同性恋者被正统社会所边缘化并采取了一些激进行为。莱辛对同性恋的描写冲破了人类性别两元之分的羁绊,一方面表达了对同性恋者艰难困境和他者地位的同情,以及对同性恋者在争取社会权利和生存空间中所采取的激进行为而感到无奈的心情;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希望打破性别空间二元对立和消除性别差异空间的愿景。  相似文献   

10.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从诞生起就被认为是为妇女解放吹响了号角,但是作者在1972年的再版前言里断然否认了这一点。文章试图通过对《金色笔记》文本的一些粗浅分析,探讨莱辛的两性观被广泛误解的原因,进而提出并证明莱辛的雌雄同体的性别观。  相似文献   

11.
多丽丝·莱辛一生笔耕不辍,其作品题材与风格十分广泛,并在各个时期创作特点也各不相同,但有一个主题始终贯穿,那就是人道主义精神:从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反对种族、性别、阶级压迫,到倡导正视差异、家庭成员平等和关爱,再到呼吁老年人应享与他人同等权利和自由。莱辛用她的文学书写传达了人道主义精神之精髓。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分析莱辛《裂缝》文本中女性与自然在象征方面的联系,探究莱辛在这部作品中对男性与女性之间和自然与人类之间关系的思考及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3.
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对女权运动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莱辛的作品关注女性生存和女性自由,同时也关注女性自身的关系。在短篇小说《城市之路》中,Lilla和Marie是亲姐妹。分析她们之间的“负面姐妹关系”,从而去探索莱辛笔下女性主义自身的阴暗面以及她对女性主义和女权运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多丽丝.莱辛的《屋顶丽人》和约翰.厄普代克的《A&P》通过男女性别冲突形象地展现了男主人公汤姆和萨米的生存状态、成长历程和未来图景,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初叶以英美两国为主的西方社会生活的空虚无聊和枯燥乏味,以及陈腐守旧的伦理道德对人的天性的压抑和束缚。很显然,莱辛和厄普代克通过后现代社会中普通人的普通故事表达了他们相同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女性的关怀。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为支撑,采用"环境"与"性别"双重视角,重新审视《野草在歌唱》中人与自然、两性之间以及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解读出莱辛对重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两性平等共存局面的期盼,希望这一解读能对人类构建和谐社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艺术理论史上,最早明确论及诗画关系的是苏轼.与我们所熟知的德国启蒙主义美学家莱辛的观点相反,苏轼更为强调的是这两门原本不同的艺术的融通合一.我们知道,莱辛的名著《拉奥孔》,是专门“论画与诗的界限”的.作者引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话,力图阐明“它们在题材和摹仿方式上都有区别.”莱辛这一诗画异质观显然有着深刻的思想理论背景.在波澜壮阔的启蒙主义运动中,  相似文献   

17.
朵丽丝.莱辛于1950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青草高歌》(The Grass Is Singing),从此开始了数十载的写作生涯。在中国,莱辛的文学作品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关于她作品的论文和评论也层出不穷。但一直以来,大家最为广泛关注和评论的是莱辛的长篇小说《金色笔记》,其短篇小说无论是原文资料、还是相关的研究都相对贫乏。对莱辛的短篇小说《到十九号房》从内容、主题和手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展现莱辛短篇小说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诺贝尔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处女作《野草在唱歌》中的女主人公,玛丽凄苦无依、爱情纠结、悲剧收场的一生惹人同情,然而莱辛开篇却以新闻报道后周遭白人们的默契避谈道出了当时众人对她的死不是同情,而是漠不关心。莱辛以其独特的视角刻画出玛丽物质生活的贫困和精神世界的荒芜。窘困的生活,酷热的天气,丈夫让她失望,爱人让她纠结,这些将她步步逼向崩溃的边缘。本文拟从后殖民"他者"的视角出发,透析玛丽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探究殖民环境下主流社会的种族、性别、阶级等层面的"他者"意识对人的戕害。  相似文献   

19.
《野草在歌唱》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多丽丝.莱辛(1919-)的处女作。小说触及了莱辛创作中一再表现的主题:妇女的生存地位和生存困境。本文尝试从"他者"存在和生存困境两个方面分析女主人公玛丽.特纳的悲剧性命运,以揭示创作者莱辛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20.
叶青 《文教资料》2010,(27):14-15
作为讲述人类起源的一则悠长寓言,《裂缝》讲述了男人和女人从诞生日起.经历了一系列的矛盾与斗争,最后却走向了和谐共生。本文试图从男人、女人、自然三者关系来阐释莱辛一生的追求——和谐共生思想这个主题。多丽丝·莱辛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在这部新作中倡导人们要善待自然.正确处理男人与女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