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火在烧寮?     
地理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在中国年降水量图上找出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同学们很快找出了台湾的火烧寮。有学生问:“为什么那里降水这么多?”老师故作认真地回答:“大家看,它的名字叫火烧寮,大火在烧寮啊,还不下多点雨来淋灭它?”有的学生真是纯真:“这样啊!”有学生反应过来了:“不对,老师在开玩笑。”老师微笑着反问:“那你说是什么原因?”这位学生想了想说:“它在海边。”有学生马上反驳:“火烧寮附近的台北也在海边,为什么那里的降水比火烧寮少这么多?”老师说:“讲得很好。大家回忆一下,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  相似文献   

2.
幽黑连连看     
一天地理老师问同学们:“河水向哪里流呀?”一学生猛站起来唱到:“大河向东流啊。”老师没理会他,接着说:“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啊?”那位同学又唱到:“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老师气急地说:“你给我滚出去!”学生唱到:“说走咱就走啊。”老师无奈地说:“你有病吧?”学生说:“你有我有全都有啊!”  相似文献   

3.
我国年降水量的最高纪录是台湾的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达6558毫米。不过,中国真正的“雨城”却另有所属,它就是位于青藏高原东侧四川盆地西部的雅安。雅安年平均降水量为1800毫米,全年降水日在240天以上,日最大降水量达340毫米。每到盛夏暴雨季节,常见乌云翻滚,雨脚如麻。有的年份,几乎天天下雨,大雨滂沱,形似天漏,自古就有“雨城”之称。  相似文献   

4.
案例一: (片断一)老师引入教学:“上节课认识了塑料的哪些知识?哪些地方用到了塑料用品?”学生踊跃举手回答。接着老师又问:“为什么下雨天要穿塑料胶鞋?为什么洗碗时要戴上塑料手套呢?”(师边问边展示她手中的橡胶手套)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道:“我妈妈就是用它来搞卫生的。”“我家里也有这种手套。”“可以防水啊。”一个小男孩边叫边晃悠着他手中的橡胶手套。老师一听,对小男孩说:“你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做实验来研究一下塑料还有什么特点。”师转身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个故事:几个小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着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歌唱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这个故事让我久久回味,它包含了太多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细细思考的问题。学生们说得多好啊:老师,您为什么不能蹲下来呢?…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说的是一位低年级的老师在教“云”这个字时,采用启发式教学:“同学们,谁认识这个字啊?”学生摇头,于是老师启发一学生说:“你的头上是什么?”学生用手摸了摸头上说:“帽子。”“帽子上面呢?”“楼板。”“楼板上面呢?”“楼顶。”“楼顶上面呢?”“天空。”“天空里面呢?”“太阳。”“还有呢?”“月亮。”“再有呢?”“星星。”“还有什么东西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飞机。”“不是金属做的。”“小鸟。”“也不是动物。”“空气。”跟空气差不多儿。”学生:“……”老师冒汗了,学生也冒汗了…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接受我国记者采访时,讲了这么一件耐心寻味的小事:那是安南上中学时,一次课上,老师拿出了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齐声喊道:“一个黑点。”老师非常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教师教导着他的学生。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个白点。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白点。”老师高兴地笑了:“孩子们,太好了,无限美好的…  相似文献   

8.
阿瓜     
《初中生学习》2010,(1):48-49
好歹吱一声啊 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阿瓜,阿瓜站起来却一声不吭。 老师:“阿瓜?” 老师:“阿瓜?” 老师:“阿瓜,你怎么回事啊?你到底知不知道答案啊?好歹吱一声啊!”  相似文献   

9.
茄子时刻     
侧索 生物课上,老师在讲解鱼的结构。某君在伏案休息。老师面有愠色,遂唤醒之:“这位同学,我刚才讲的,你都明白了吧?”某君喃喃:“明白明白!”“那请你告诉我们,侧索在什么地方?”“啊?厕所?厕所在走廊尽头啊!”  相似文献   

10.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一位哲人望着月亮,如痴如醉。他的学生不解地问:“老师,您怎么那么高兴?”老师平静地回答:“我在赏花。”学生很是吃惊:“老师,哪儿有花啊?”“心中有花,眼里自然也就有花了。”  相似文献   

11.
多问一句     
王强 《师道》2003,(7):38-38
公开课上,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坐井观天》。当读到“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时,有个男生高高地把手举起,老师见他那么积极,便示意他朗读。那男生语气急促,读得结结巴巴:“天———不———不过,井———井口,那———那么大。”逗得听课老师与所有的学生哄堂大笑。老师心头的怒气一下就窜上来了,心里念叨着:“你平时调皮捣蛋也就算了,这可是公开课啊!你这不是存心让我下不了台吗?”当时她恨不得马上把那个学生给撵出去。但是理智告诉她必须镇定。于是,她心平气和地多问了一句:“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念吗?”那男生说:“因为青蛙…  相似文献   

12.
今天的校园,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软伤害”现象依然存在。归纳起来,这种“软伤害”有以下几种类型:其一是把学生比作动物,取笑学生生理缺陷。如:“你真是头笨驴啊!给你讲过多少遍了?就是跟驴讲了这么多遍它也会了呀!”“怎么,不服气啊?  相似文献   

13.
在教师的岗位上北京22中孙维刚有两句话我永远难忘。那是1991年10月在人民大会堂,一位老师说:敬师的成绩,都是学生给予的。”另一位老师则说:“对待学生要宽容。”两句话,何等地好啊!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同样的灼见真知。什么是教师的成绩?培养出了民族的...  相似文献   

14.
刊中娱乐网     
美术课一位刚毕业执教的小学美术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问学生:“这是什么呀?”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是屁股。”女老师哭着去找校长,校长听后到教室训斥学生说:“你们越来越不像话了,为什么又把老师气哭了?”回头一看黑板,更恼了:“啊。你们还在黑板上画了个屁股。”绝句老师:请用“况且”一词造句。学生:过年了,村里的戏台搭了起来,只听见锣鼓“况且,况且”地敲了起来。抄袭成风小王在图书馆翻开一本作文书,想找些素材,却看到某篇文章前有这样一行字:本文被人已抄,请勿再使用,特此公告。小王颇感遗憾,随手在下…  相似文献   

15.
娱乐逗秀场     
梦学生:“老师,我已梦见自请问,我怎样才老师:“少睡觉!”考试时,一道试题问:《三是谁写的?收上来:大小仲马,千里马。公园的椅子上坐着一位老妇人,一个小孩子走过来。“婆婆,您的牙还行吗?”“已经不行了,都掉了。”于是小孩子拿出一包胡桃,说:“请您替我拿一拿,我去打球。”哪个马胡 桃小约翰大声祷告:“上帝啊,我生日那天让他们送我一大盒巧克力吧!”妈妈:“你嚷什么呀,小点声,上帝也听得见。”小约翰:“我知道,可是在隔壁的爷爷听不见呀。”叫爷爷送礼学生:“老师,您在我的练习本上写的什么?”老师:“要把字…  相似文献   

16.
讲台上放着一只装有半杯茶的玻璃杯。教常识课的李老师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茶杯,然后他问大家:“杯里装的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装的是茶。”李老师又问:“还有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补充说:“有水”,“开水”,“茶叶”,“茶色的液体”……李老师再问:“还有什么?”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做声了。李老师告诉大家:“还装有半杯空气。”刚说完,只听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李老师笑了:“没想到吧?茶杯么,总是用来装茶、装水、装饮料的,所以一见到茶杯,你们就自然地会想到它盛水一类的功能,而不容…  相似文献   

17.
冯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一怔。“你们好啊!”冯老师满脸洋溢着真挚的笑意,声音充满了亲切和关爱。正想上课,突然,有个学生举手站了起来,还没等老师问他什么事情,便急急的说:“冯老师,可以给你提个问题吗?”“当然可以了。”冯老师仍然微笑着。“你今天为什么戴眼镜了?”“对呀,你为什么戴眼镜了?”这时很多学生也随声附和起来。冯老师这才想起走进教室时孩子们满脸疑惑的原因。冯老师并没有急于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而是故意问他们:“好看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好看”,有的说“不好看”,有的不说话…  相似文献   

18.
大老爷们儿     
老师问第一天来上幼儿园的小男孩:“你叫名字啊?” 小男孩说:“小雨。” 老师又问:“你为什么叫小雨啊?”  相似文献   

19.
昨天回到家,女儿素素问我:“妈妈,你有‘感动中国颁奖会’上的颁奖词吗?”我说:“当然有啊.电脑上一查都出来了。”“那你有没有为别人写过推荐词啊?”这下倒被女儿问住了。一想,肯定写过:推荐老师参加优秀教师评比啊,推荐老师参加某一方面的竞赛啦……  相似文献   

20.
一、案例描述 在软式排球模块的第一节课上,笔者教学生们做正面双手垫球。在准备活动、讲解示范完后,我安排学生依次拿球,但没想到他们拿到球后就吵吵嚷嚷的。有的同学捏捏球说:“老师,怎么这么软,没有气。”有的往地上拍拍说:“老师,怎么拍不起来啊?”有的学生两手按按说:“老师,这球像面包,怎么一按就瘪啊,是不是坏了?”这时,班里一个平时最爱出风头的男生得意地说:“这是软式排球,老师刚才不是介绍了吗?你们懂吗?!”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不时还夹杂着一些哄笑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