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湖北英山发现的毕昇墓碑,根据其碑体形制、纹饰题材与风格、气韵,断为宋碑,又据其年款中尚存文字,详加考证,断定此碑立于北宋仁宗皇祐四年。此说经有关专家会同鉴别,大致已成定论。 但近来又有学者以为此碑“绝非宋制”,其理由是:该碑文中出现了“父以‘文’为名,子以‘文’为辈”的现象,即子侄辈“文显”、“文忠”等未避其父辈“毕文”之名,“不合传统避讳原则”。而“赵宋为我国古代最重礼法的朝代。倘若确系宋碑,则其不避父名……岂不很值得奇怪!” 作为一位文物研究专家,从避讳的角度,对于墓碑的年代鉴定提出质疑,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在文物鉴定中,对于碑志、版本、书画的鉴定,往往以其中的文字是否反映了避讳的现象,作为辨别和确定该项文物的真伪和年代的佐证之一;而毕碑的时代特征和被认定的年代与不避讳的现象,又似乎有其矛盾  相似文献   

2.
碑在我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大演化阶段。首先是无字碑时期,这一时期,碑被当做一种工具,或用于下葬,或用于拴系牲畜等;其次是有字碑时期,即在碑上篆刻文字,以颂扬人的功绩、德行,或者记载史实等。秦时期的碑属于具有实用功能的实用碑。根据文献记载以及考古发现,当时的碑有三种。一种属于下棺用的碑,天子称为丰碑,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南宋拓《道因法师碑》一册,十分珍贵。1987年,北京庆云堂将这本碑帖售予中国历史博物馆,成为馆藏《道因法师碑》中的最早拓本。此册拓本内有清代宋权、宋荦父子、民国时期蒯光典、蒯寿枢叔侄等人钤印共计17枚;清代乾隆时期大臣王文治题跋多则,可谓递藏有序。更为重要的是,这册拓本属于古代碑帖中少有的“赐本”,是清初顺治皇帝赐给大臣宋权的“御赐”之物;民国时期,收藏者蒯寿枢更是带着这册拓本参加了京师赈灾书画展览会,成为古代碑帖参与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4.
<正>在古代碑刻中,纪事碑、纂言碑较为常见。民国以后,纂言类的官方文书、私家文书、乡规民约、告示等,鲜有刻成碑文的。武汉是一座大城市,然而民国时期保存下来的碑刻,以纪念碑、地界碑和书法碑居多,来自官方的纪事碑几乎稀有。2005年,武汉文保志愿者严涛、宗晓斌等人在汉口华清街一户居民家中,  相似文献   

5.
正30多年前,在集安博物馆工作时,接触了许多好太王碑的照片。有国内外图书杂志上发表过的照片,也有近些年拍摄的不同季节的照片。有好太王碑老碑亭的照片,也有新碑亭的照片。每一幅照片的后面都有关于好太王碑的真实故事。一、松原新发现的好太王碑老照片2017年元旦前,通化市文联各协会(学会)负责人座谈会上,摄影家协会祝双林会长给我看了一幅老照片——这  相似文献   

6.
无欲则刚     
王继兴,1940年生,北京大学新闻研究班毕业,现任河南日报高级编辑、编委委员,大河报总编辑,漫画月刊杂志主编,郑州大学新闻系兼职教授。著有《编报余墨》、《黄叶集》等。系中国书法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一级书法艺术委员。其行草作品风格雄秀隽逸,多次参加全国和省级展览并获奖,被多家碑林镌刻入碑,且入选《集行草字典》和’95跨世纪当代翰墨艺术家书画库,其传记编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润格大全》。1992年国务院批准其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七月在新疆召开的全国文史馆书画笔会上,有一位福州籍的著名诗人、书法家,九十高龄依然精神矍烁,表现特别活跃,创作诗歌、书画颇丰,与会者无不叹服。笔者闻悉不禁心神往之,友人告知:“宝刀不老、风采依旧者在福建省除了赵玉林先生外,还会有第二个人吗?”  相似文献   

8.
在海口的热闹街区,如果是书画爱好者,总会注意的一种与书画有关的店铺——书画装裱店。作为省会城市的海口,十几年来,出现了若干间书画装裱店,比较早的有位于新华路,海口图书馆的“骏雅斋”(广东书法家陈景舒题名),海口戏院附近的“楚云轩”;又如龙华二横路的“墨雅斋”、“玉明堂”(沈鹏题写)等。海口的装裱店除了承领“装裱”书画业务外,还经营文房四宝之类的商品。这些装裱店的老板及装裱工大多来之大陆各省。海口究竟有多少间装裱店,我没有统计过,可就自己来说,写好一幅字或完成一幅画作后,拿去装裱是比较方便的。  相似文献   

9.
浙江海宁观潮胜地公园于1995年建成了一块芳草如茵、绿树繁花、假山小溪交相辉映的"史量才小区",紫藤覆盖的长廊尽头有一座小巧的史量才纪念亭和两块并肩而立的旧碑以及一块由上海市新闻学会和海宁市政府联合竖立的新碑.重建的碑、亭与新碑遥相呼应,形成三角鼎立的布局,年年岁岁伴随着汹涌澎湃的海宁潮迎送着万千前来游览观光的人们.  相似文献   

10.
麓山三绝碑     
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著名书法家李邕应潭州(长沙之古称)司马窦彦澄之请,撰写并刻了麓山寺碑。碑末纪年后有“江夏黄仙鹤刻”六字,据《岳麓志》载“仙鹤即邕托名也”。因此碑集文、书、刻三美。世人又称三绝碑。李邕官至北海大守,人称李北海,故此碑亦称北海碑。  相似文献   

11.
正北京国子监"十三经碑林"展厅内,有一通明代"国子监题名记"碑。碑通高206cm,宽85cm。碑身断为三截,左下角亦断。该碑系就元碑洗磨后重刻,原在国子监辟雍殿东厢正堂之右,南向。由于久经风雨剥蚀,碑文磨泐殆尽,幸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该碑拓片一通(北京8370-1),额题"国子监题名记",篆书;上截右题"国子监祭酒司业题名记",记文大部分清晰可辨;中刻祭酒题名,碑文大半磨泐不辨;下截刻司业题名,字迹完全磨灭,记文与题名俱楷书。  相似文献   

12.
自元内府设立奎章阁开始,书画鉴定这一职事有了官方可寻的历史。奎章阁建立后不久,书画鉴藏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官方认可的书画鉴定职衔—鉴书博士,柯九思即是第一位鉴书博士。柯九思任职奎章阁期间,大量审阅元内府的书画藏品,其多年研习书画的实践经验和鉴定才能得以施展,同时也使奎章阁的鉴赏活动有了权威性,丰富了元内府的书画收藏。柯九思的很多题跋是在奎章阁任职期间所题写,据此可一窥柯九思鉴定书画的功力、理念及个人收藏倾向。本文从柯九思现存题跋墨迹入手,考察其书画收藏鉴赏和交游,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元代皇室收藏的盛况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3.
野庙碑陆龟蒙碑者,悲也。古者悬而定,用水,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国留之不思去,碑之名由是而得。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莅故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美。余之碑野庙也,非有政事功德可纪,直悲夫哈妈其力,以车无名之土木而已矣。凤龙门,好事克,山极术滨,多滤机。其庙貌有雄而社、目而历者,则日将军;有2而愿、哲而少者,则日某郎;有担而尊严者,则日始;有妇而容艳者,则日始。其居处则社之以庭堂,峡之以陛级,左右老本,港直森拱,萝笃*于上,鹤鹊定其间。车马徒策,丛杂怪状。欧作之,欧饰之,走畏恐后,大者推十,…  相似文献   

14.
对被污染、损坏的书画进行清洗或修补,是图书馆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下面介绍一些去污和修复的简易方法,以资参考。书画的污染物主要有泥土、霉斑、墨水、油脂、蝇屎等。去污常用方法主要有干洗和湿洗。应根据污迹的性质和书画具体情况来决定采用哪种清洗方法和使用什么清洗剂。  相似文献   

15.
鲁迅于1915~1919年间,收集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及隋、唐石刻的大量拓本,陆续予以整理,在1916~1918年《鲁迅日记》上有“录碑”、“夜独坐录碑”及“夜校碑”  相似文献   

16.
范腾端是在国立北平图书馆金石部工作最久的馆员,其擅篆隶,有邓石如之风,一生以碑刻、墓志拓片编目为主要工作.关于他的生平资料非常少见,其所编之目录,亦多属集体作品.由其所编的4种金石目录《国子监碑目》《馆藏李唐墓志目》《国立北平图书馆藏碑目墓志类》《国立北平图书馆藏云南碑目初编》在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东方朔画赞碑》,俗称颜子碑.晋散骑常侍夏候湛撰,唐颜真卿书,并撰书碑阴记及题额.碑原在陵县神头东方朔祠内,后祠圯碑覆于土,明万历年间康福庆仿制一碑,俗称"小画赞".  相似文献   

18.
张玉兰 《兰台世界》2012,(36):55-56
本文通过对大量古今资料、研究成果和实物的考证、甄别,从研究大风歌碑的确立年代入手,对大风歌碑确立的背景、年代及汉碑残存作出较为明晰的描述和推论;对元代摹刻大风歌碑的经过作出了真实的还原。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公之于众的下行公文,宋代榜文文书副本的复制载体有纸张、木板、粉壁、碑石之别,与之相应的复制方式则有手工书写、雕版印刷、勒石刻碑的不同。榜文文书副本的复制载体和复制方式的统一与其传播效果有密切关系:书写的榜文优长在于大字醒目,简便易行;雕版印刷的榜文复制速度快、数量多,便于在流动人群中广泛传播;勒石刻碑的榜文威严庄重且留存时间相对久远。文书副本载体与复制方式各异的榜文成为宋代官方施政信息布达民间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助推中央和地方行政事务的得力工具。  相似文献   

20.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6周年之际,凝聚着当代百余位书画大师心血的《毛泽东诗词书画精品典藏》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由开封中原书城独家发行。《毛泽东诗词书画精品典藏》是我国第一部独家约稿、命题创作的书画精品集;第一部全宣纸印刷、190克白纸板衬底、丝绫手工裱装的书画作品;第一部四开可通版印刷,中缝无钉无线,创书籍装帧新工艺的书画出版物。 这套书共分“手迹卷”、“书法卷”、“绘画卷”三本及一本“附本”。“手迹卷”以迄今公布的史料为准,“书法卷”由70多位书法名家分别撰写一首毛泽东诗词,或摘书其中名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