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探究活动能引发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对科学、对自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领他们自觉地学习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他们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他们依据事实进行理性思考的科学态度,为后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探究活动作为科学课的根本,也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课堂教学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充实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既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如何在小学科  相似文献   

3.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提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科学课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科学源于生活,生活蕴涵科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设法从尊重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方面入手,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5.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设法从尊重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方面入手,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因此,生物教师要努力创造合作探究的课堂环境,引导、指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他们在生物学习方面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7.
把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置于教育目标的核心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应为学生尽可能提供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在获取科学知识、科学体验、科学乐趣的同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8.
许秀英 《科学课》2010,(1):44-45
把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置于教育目标的核心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应为学生尽可能提供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在获取科学知识、科学体验、科学乐趣的同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9.
叶温 《中国教师》2014,(4):20-21
<正>小学科学课外饲养(种植)活动,即"饲养(种植)活动",是课堂探究的补充,既能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能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最终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带领小学生开展饲养(种植)活动,既能使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归根结底,带领小学生开展饲养(种植)活动能体现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意识。  相似文献   

10.
<正>科学新课标提出:探究能力是新世纪人才所必备的素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们学校配备了"科学探究室",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那如何有效利用"科学探索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  相似文献   

11.
所谓“探究学习”是指这样一种学习活动: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探究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是儿童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知识。它不同于传统的理科教学。传统教  相似文献   

12.
如何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这是科学教育的宗旨。  相似文献   

13.
宋营弟 《科学课》2009,(9):14-15
科学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4.
科学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探究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会不断地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中获得巨大的兴奋感和自信心.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探究这把金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打开科学之门,放开手脚,异想天开,自由自主地探究,使他们在获取科学知识、科学体验、科学乐趣的同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全面提高科学素养,掌握科学知识,了解探究方法,培养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通过科学课教学,不仅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使他们的科学精神、学科学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使他们从小立志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富于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这  相似文献   

18.
项贤良 《文教资料》2005,(22):76-78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得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历史。本文拟通过《蜗牛》一课教学案例,就科学学科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课程把探究做为一种科学学习的目标,更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学习科学的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科学、体会科学、领悟科学,研究科学,提升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索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培养对科学的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正>《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怎样引导学生有效探究?这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和材料,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使他们在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