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学生为本,要求高校的教育和管理以学生的权利为本位,体现在学生方面最重要的权利是受教育权。学生权利的实现和保障,应最终落实在营造体现法治精神的和谐育人环境上。一、以学生为本,正确处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教育管理权和学生权利、依法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关系,充分发挥管理育人的功能在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首先应明确的是,学生是教育和管理的主体,而不仅仅是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更不能视学生为教育和管理的客体,因而,要提倡民主、平等、法治,尊重和维护学生的人格,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宽松的氛围;要视学生为拥有独立法律地位、独立…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 ,我们坚持进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了“民主依法、管理注情、凝聚师心”工作机制 ,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 ,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一、依法优化民主管理 ,用机制保障教职工民主管理权的落实我们以为 ,教职工民主管理学校并不是校长民主意识增强到位的“恩赐” ,而是宪法和教育法规所赋予教职工的神圣权利 ,因此 ,依法建立科学、健康、有序的民主管理机制 ,规范教育行为 ,保障教职工管理学校权利的落实 ,是我们加速学校民主建设法制化进程的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用有效机制来保障。这种机制就是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正天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高水平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着力促进教育公平,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权利。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优质协调和公平普惠两条主线,统筹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创新教育督导体制机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为了保障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程的实施,市政府要求必须严格评估验收,切实保证质量。为  相似文献   

4.
学校,随着全社会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依法制校已成为目前学校管理的主流,校长决不能以权代法,权大于法,违反法律。学校必须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以教师为本,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5.
浅议学生体育权利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类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学生在校享有体育权利,包括接受正常体育教育的权利,通过体育学习获得身体健康的权利,接受合格的体育教师教学的权利、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的权利,使用相应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权利。为了保护学生的体育权利,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本文试从法律法规与学校体育的角度探讨如何保障学生的体育权利,从而维护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权益,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为切实推进学校体育中的素质教育和依法治教、依法治体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类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学生在校享有体育权利,包括接受正常体育教育的权利,通过体育学习获得身体健康的权利,接受合格的体育教师教学的权利、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的权利,使用相应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权利。为了保护学生的体育权利,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本文试从法律法规与学校体育的角度探讨如何保障学生的体育权利,从而维护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权益,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为切实推进学校体育中的素质教育和依法治教、依法治体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权利及其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的权利是教育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作为主体的学生享有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广泛的权利,但由于传统的学生权利观的影响,某些学校、教师、家长法律意识淡薄,有意或无意地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使学生身心受到损害,以至于师生、校生对薄公堂,学校、教师成为被告。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学生的权利,依法履行好维护和保障学生权利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办好孤独症儿童教育,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法保障孤独症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举措,是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法定职责。要坚持育人为本,实现从机械僵化的康复、个训为主的医学模式向素养导向的素质教育模式转型,探索建立孤独症儿童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实施德智体美劳整体教育,促进孤独症儿童全面发展。要强化学习支持、辅助技术支持、心理支持等专业支持,促进孤独症儿童教育质量提升,助力孤独症儿童充分平等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使义务教育法顺利实施必须坚持国家为主,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共同保障的原则,在这四个保障主体中,学校的  相似文献   

10.
明确学校与教师、学生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依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为高等学校管理制度创新提供了法律依据。以权利文化为核心依法治校,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权力与职责的统一,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和保障。依法治校必须从应然走向实然。  相似文献   

11.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12.
申诉制度是高校内部一种学生权利救济机制,体现并健全了学校管理应"以学生为本"的核心思想.提出申诉是学生依法享有的权利,保护学生申诉权利是学校应当履行的相应责任.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13,(6):14-15
"规划学校发展"是科学发展总纲"营造育人文化"构建人文环境"领导课程教学"增强改革与活力"引领教师成长"强化师资力量"优化内部管理"激活教师积极性"调适外部环境"是学校发展坚实后盾"规划学校发展"是科学发展总纲主持人提示:履行实施义务教育使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有质量的义务教育,着力保障农民工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才能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研究》2009,(5):39-39
近日,广东省政府出台意见,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特别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以改善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制度和长效机制为保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求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一、高校管理工作要依法开展近年来,我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国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高校管理新《规定》明确提出了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学生对保障自身权利的意识也不断增强,以前“学校怎么要求学生就怎么做”的管理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形式需要。因此,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走上法制化轨道,学生管理工作必须遵循依法治校的方略。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权利保障:权力和权利辨析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下大学生的权利被广泛关注,但是大学生的权利却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和维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权力保障.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中,大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权力却微乎其微.权利必须用权力来维护和保障.由此,应正视权利和权力的本质区别;在学校管理中赋予大学生合法的地位和身份,给予其参与管理学校的权力;组建大学生自治组织,用相对独立的权力维护其权利,从而加强大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权力来使大学生权利得到根本性的保障和维护.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诉讼案例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近年来涉及高校和大学生的诉讼案例的分析,结合学校管理的实际,提出了学校管理应坚持“依法办学、依法管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要以平等的法律主体作为最主要的关系;对大学生已经触犯法律行为的问题,不必要也不应该仅仅用思想政治教育去解决;法律意识、遵纪守法、维护法律尊严,应是学生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素质;学校需要树立对外法律公关形象等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8.
李元本 《教育导刊》2009,(12):30-32
保证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已成为深化高校管理制度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鉴于目前法律、法规对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权利规定缺失的情况,我们应以宪法为法律依据,贯彻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完善教育立法,确认并保障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这对于实现学校管理民主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荣丽娟 《吉林教育》2007,(11):60-60
班级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基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舞台。班级管理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一、以人为本,和谐人际关系班级管理,育人是根本。民主平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法制意识也随之不断增强,依法治校的呼声日益高涨,依法治校已经成为目前学校管理的主流。然而,在今天的学校教育管理中还存在着以权代法、权大于法和违反法律的现象。因此,学校如何坚持依法治校,仍然是目前学校教育、管理中极为重要和极为敏感的问题。依法治校涉及政府环境、社会环境等众多方面,而本只就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来探讨何以做到真正依法治校,即学校如何尊重教师的合法权利和义务,如何保障学生的各项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