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邮局在传递信件时,对邮资不足的邮件加盖欠资戳记。但所欠资费收回可能性不大,也只是一种形式而已。然而,有的邮件盖欠资戳后,戳上标明的资费和信件已贴邮资相加,反而变成了超资封片。2000年12月29日,由湖南岳阳寄发平信一封,按当时邮资标准已贴80分邮票1枚,加盖一个欠资0.8元的戳记(图1),这样便成了一枚超资封。1989年12月22日,由湖北武汉寄出明信片一枚,原片上没有分文邮资而仅盖有欠资应收8分戳记(图2)。像这样的邮件不如当时退回重寄为好。2000年3月8日,由新疆寄发明信片1枚,按当时邮资标准应为60分,片上已贴20分邮票1枚,实为欠  相似文献   

2.
1925年11月1日前,国内明信片邮资为1.5分,1925年11月1日至1932年4月30日改为2分。这件明信片于11月1日从浙江新市寄安徽万安,除原印(蓝色)帆船1.5分邮资外,并未加贴半分。为此邮局在片背加盖“T”字形欠资戳。11月6日到达万安,邮局在片正面加贴北京版蓝欠资1分邮票(倍  相似文献   

3.
如果在香港投寄一封欠资航空信件,香港邮政会怎 样处理?从“实寄”经验来看,有以下4种不同的方式:1. 不做任何特殊处理,即当作正常邮件处理,信封上亦不 加盖欠资戳印,与贴足航空邮资的邮件同样以航空寄 出。这种方式较常见,多用于欠资金额较少的航空邮件。 2.加盖欠资戳,并标注欠资金额,以空邮递送,欠资额由  相似文献   

4.
岚卿 《上海集邮》2015,(2):44-45
(续上期)1902.8.22苏州寄瑞士欠资封,贴蟠龙1分,销02.8.22苏州汉英戳,上方为T加圈欠资戳,香港4分作海外邮资,销上海8.25英国客邮戳与I.P.O方戳。到瑞士补贴欠资票10分与20分各1枚,盖9.28瑞士Mouden到达戳,2.2万元。民国蟠龙加盖宋字"中华民国"15枚全,新票1—1.1万元;加盖楷字"中华民国"15枚全,新票1.1—1.8万元。光复纪念12枚全,新票1—1.4万元。  相似文献   

5.
2012年第10期45页湖北付家煌文《不规范的“欠资”封》,对“欠资15分,但加盖‘应收0.30元’欠资戳”提出疑义。按照邮政规定:“对未付足资费的,应盖销邮票,并在邮件封面加盖‘欠资’戳记,批明应收款额(按所欠资费加倍计算),发投递局处理。”因此邮局处理是符合规定的。  相似文献   

6.
蚁健 《上海集邮》2001,(4):44-44
欠资戳并不少见,但手绘的欠资戳就不多见。 1949年一封由广东广州市寄往广东汕头澄海县莲中乡的信,正面左上角贴有邮票三枚,但均在邮递的过程中失去,仅留存邮票的残迹。此封到达杜厝邮局时,邮政人员不承认已纳邮资,故按欠资邮件处理,用笔在信封正面左上角手绘了一个“欠资戳”(见图)。又在封背加贴一白纸条,注明“应纳欠资费3千元(商用数码)”。并在白纸条上加盖杜厝邮局“卅八、四月、廿五”的邮政日戳。  相似文献   

7.
1951年全国币制统一,东北地区的邮资从5月1日起改按人民币计算,国内平信即由原东北币5000元折算为人民币525元。7月1日起取消东北的地区性邮资,改为全国统一的邮资,国内平信为800元。本期封面所刊是这一邮资变动时期的欠资封。 此封自延吉寄天津,贴“改9”25元和“普3”500元各一枚,为5—6月间东北地区的国内平信邮资,但收信局所盖邮戳为“延吉/2.7.51/YENKI”三格小圆戳,时间已是7月,所贴邮资不敷,故又盖以“欠资”指示戳。到天津后,贴“欠1”100元和200元各一枚,以“天津十一甲/51.7.619/TIENTSIN 11”点线三格戳盖  相似文献   

8.
肖讯 《集邮博览》2011,(1):45-45
这枚实寄封贴1994-1(2-1)20分邮票3枚,加盖"沪K16"红色邮资机盖戳补资60分,一共是120分邮资,于2002年12月20日由上海北新泾邮局超重本埠寄出,由于邮政编码写错,加盖了一枚9mm×158mm的“邮政编码有误”红色副戳,可能收件人地址不详,无法投寄而退回,  相似文献   

9.
我国邮政部门规定邮资明信片上的邮资图剪下无效,如果贴用从邮资片或邮资封上剪下的邮资图,邮局不承认其纳付邮资,予以退回寄件人。如果邮局疏忽,让其送达收件人手中,应在封上加盖欠资戳记,向收件人补收邮资;如没有任何印记,则属于违规邮品。笔者曾经收到1枚超重实寄封,寄件人将1枚4.2元面值的《吉林风光》邮资明信片贴在C5号信封上,然后用白纸将明信片文字部分遮盖,仅留出邮资图部分(箭头所示),再将其它6枚80分邮票环绕着古塔贴在封上,加在一起是面值9元的邮资,1件超重挂号实寄封,销“上海华东师大2”日戳。  相似文献   

10.
郑挥 《上海集邮》2007,(4):35-36
上世纪90年代初,周日逛邮市时偶然购得一枚清代蓝欠资半分旧票,上销汉英单线小圆戳“宁波NINGPO/6”,十分清晰(图1)。清代邮政在1904年前后曾发行蟠龙加盖“POSTAGEDUE欠资”及蓝欠资邮票,都有半分面值,其用途则值得探究。半分欠资极少见使用,旧票与实寄封都很罕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期收集到一件电报报费收据,65×130mm,盖有1957年8月20日青海贵南双弓形日戳,背面却是作废的普4型欢庆图剪纸邮简的正面,邮资图上加盖“邮资作废”。据刘广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邮资片封简目录》记载,这类邮简于1956年4月停用后,剩余未售的加盖“邮资作废”或“邮电公事”使  相似文献   

12.
第二阶段欠资邮票发行之后 2.1 盖用欠资戳记的无效东北优军邮简(图6) 东北币面值邮资票品于1951年7月1日停用,东北优军邮简原印邮资当即失效。此件利用普东2型优军邮简,寄"东北军区司  相似文献   

13.
正如果说因为寄件人不了解邮资调整,所寄信函因欠资而被退回,然后补资再寄出属于正常的话,那么,补资后再欠资,再退回,再补资,再欠资……相信您快被我绕糊涂了,但这样的事还真的出现过。这是一枚上海寄河南许昌的平信(图1),贴普23上海民居20分邮票一枚,云南民居10分邮票两枚,销有三枚不同时间和地名的日戳。在一枚普通信件上出现这样的情况,估计是因为外埠平信资费刚刚从1996年12月1日由20分调整为50分,而寄件人不清楚,所以贴了20分  相似文献   

14.
丹江口市邮电局为纪念邮电分营,于1998年10月30日利用1994年发行的YP16《湖北风光》邮资片加印字,因明信片邮资标准已于1996年12月1日由0.15元调整至0.40元,故在邮资图左侧加印小方框内置“欠资25分”字样,实属少见。  相似文献   

15.
一、是否仅是“文字欠妥”打开我国近年出版的《中华民国邮票目录》,和台湾省邮政当局出版的《中国邮票目录》,列为民国时期第一套邮票的,都是加盖“临时中立”邮票。这是指利用清代蟠龙邮票与蓝欠资票加盖的“临时中立”邮  相似文献   

16.
集邮问答     
陆牛问:近从新西兰购得龙图邮票,印“TIENTSIN”(天津)铭记,面值“银半分”,绿色,加盖花体黑字“PostageDuc”(欠资)。请问,这是什么时期  相似文献   

17.
《集邮博览》2006年第6期刊登了何铭先生名为“欠资邮件在国内如何补交邮资?”的文章(以下简称“何文”)现就“何文”所提我国国内是否没有发行“欠资”邮票,邮局就用盖销现行邮票的方式来补交“欠资”的问题试述如下:我国自1950年和1984年两次发行“欠资邮票”,以后至今未再发行过“欠资”邮票;而已发行的两组欠资邮票也早就停用了。  相似文献   

18.
这里补充去年第12期42页,继续介绍7种欠资戳,其中6种为椭圆形。 一、单圈式,中间加一条横线,上半部刻“欠资”,下半部刻“分”。山西太原(图①)。 二、双圈式,除刻“欠资”、“分”之外,下半环刻地名和邮政编码。广东佛山(图②)。 三、双圈式,除刻“欠资”、“应收”外,下半环刻地名和支局名。山西灵石(图③)。 四、双圈式,刻有“欠资”、“应收”和地名,外圈带有花纹。江苏南京(图④)。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0月8日,一封由广西柳州寄广西南宁的平信,因超重贴改退批条,要求补贴邮资50分再寄。但邮局为慎重起见,在改退批条上加盖一个规格为10×60mm的戳记,文字为“补足邮资后,将该批条撕下”。  相似文献   

20.
《集邮博览》复刊号刊登了"免资信件何来欠资"一文。笔者仔细观看了该封。又查阅了《中国集邮百科全书》中有关"军人免费"条目:凡现役义务兵从部队交寄的私人通信内容的国内平信或明信片,每件限重20克,经所在部队加盖"义务兵免费信件"三角形戳记,集中交当地邮政部门,邮资免付。非私人通信内容的信函及航空寄递或重量超过20克的平信,按章纳费。从以上规定可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