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求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是立体几何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通过典型例题介绍异面直线间距离的几种常用求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异面直线的距离主要有四种求解途径:1.寻找与二异面直线都垂直的直线,用平移法确定公垂线段,求其长.2.过二异面直线中的一条,作另一条的平行平面,求线,面距离.3.分别过两条异面直线作两个平行平面,求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求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是高中立体几何重、难点之一,遇到这类问题,许多学生往往感到比较困难,常常无从下手,对寻求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更是感到无所适从.解答此类问题,主要的方法有“定义法”和“转化法”,“转化法”常将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转化为直线与平面的距离,或转化为平面与平面的距离,或转化为求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或转化为用等体积变换的方法等来求解.下面我将求两条异面直线距离的方法作一归纳总结,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且相交的直线叫做这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而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求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是立体几何的难点之一.主要难在学生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找出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或将所求的问题进行转化.下面针对这两个难点谈谈求两条异面直线距离的常用方法.一、定义法其思路是在已知图形中找出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且相交的直线,然后再求出公垂线段的长.例1如图1,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的长和宽都是4cm,高是2cm.求异面直线AD和BC1的距离.分析:由ABCD-A1B1C1…  相似文献   

5.
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如果利用转化的思想既易于理解,又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求两条异面直线距离的方法,主要有: 1、直接构造公垂线段; 2、利用异面直线上两点间距离公式; 3、转化为求平行的直线和平面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张虹侠 《考试周刊》2008,(52):58-58
空间距离可分解为七种: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平行于一个平面的直线到此平面的距离,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这七种求法基本上都是转化两点间的距离来求,因此,会求空间两点间的距离是基础,求点到直线和点到平面的距离是重点,求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是难点。本文提供求异面直线距离的几种策略,以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7.
浅议用最值法求两条异面直线距离的可靠性吕永藩(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高中722201)用“最值法”求异面直线的距离的理论根据是: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是连接两条异面直线上任意两点的连线的最短者.具体作法是,先在两条异面直线上各选一点M、P,构造三角形来建立函数...  相似文献   

8.
求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是高中立体几何的重点也是难点知识,遇到求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问题,许多学生往往感到比较困难,常常无从下手,而且大多对于寻求异面直线公垂线段感到无所适从,解答此类问题,主要的方法有“定义法”和“转化法”,特别是转化的思想技巧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转化法”常将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转变成直线与平面的距离或平面与平面的距离来解,有时还可借助于棱锥体积来求.它联系到直线与平面、多面体、平面几何、代数的多种知识,对于巩固、深化知识很有好处,下面我们把求两条异面直线距离的方法作一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9.
两条异面直线的定义及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距离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下面介绍几种异面直线间距离的求法。 (1)过两条异面直线中一条做一平面与另一直线平行,把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转化为求直线到平面的距离。(直线与平面平行) 例1、一圆台上底面半径OA=r,下底半径O_1B=2r OA⊥O_1B,求圆台的轴OO_1与AB的距高。  相似文献   

10.
雷光会 《职教论坛》2002,(14):60-60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内容的一部分,通过对它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我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深切地体会到,求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怎样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呢?本文拟对一道求异面直线距离的题目给出三种不同的解法来探讨求异面直线间距离的方法,以收抛砖引玉之效。题目:已知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1,求直线DA'与AC的距离(如图1)分析一:显然,直线DA'与AC是异面直线,此题就是求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关键是找出DA'与AC的公垂线。取AD的中点G,连结AC,BD交于…  相似文献   

11.
异面直线上两点的距离公式的教学探微上海市金山县中学戴丽萍现行高中课本《立体几何》(全一册)P.42上通过例题“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θ,它们的公垂线段AA的长度为d.在直线a、b上分别取点E、F,设AE=m,AF=n,求EF”,推导出异...  相似文献   

12.
求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是立体几何中的难点也是重点,突破的关键就是要根据异面直线距离的定义适当化难为易,下面从一道题的解答过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异面直线距离的求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异面直线距离是立体几何中一个难点,学好这一内容对于点面、线面、及面面距离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影响很大.本文系统地介绍一些求异面直线距离的各种方法,并举出一些例题。用多种方法求解.1 直接法直接作出两异面直线公垂线段,再求这  相似文献   

14.
空间七大距离:点点、点面、电线、线线、线面、面面距离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而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又是难点中的难点.其难就在于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需满足:①和两异面直线都垂直。②和两异面直线都相交.因此,若能突破求异面直线距离这个难点.其它距离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5.
赵春祥 《新高考》2004,(7):37-38
立体几何中的求距离,是高考中的命题热点.空间的距离包括两点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直线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它的平行平面的距离;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以及球面上两点之间的球面距离.其中重点是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及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这些距离的计算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难点.引入向量后,通过将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转化为数量关系,将过去的形式逻辑证明转化为数值运算,即借助向量法使解题模式化,用机械性操作把问题转化,因此,向量为立体几何代数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16.
求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是立体儿何重、难点之一.常有直接法和转化法:直接法是利用图形性质,直接找出该公垂线,然后求解.转化法是通过空间图形性质,将异面直线距离转化为直线与其平行平面间的距离,或转化为分别过两异面直线的平行平面间的距离,或转化为求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或用等体积变换的方法来解.  相似文献   

17.
在现行高一立体几何课本中,谈到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其中最难理解和掌握的是异面关系,这也是教学的难点。要作出它们的公垂线就相当困难,而求两异面直线的距离更是如此。这就需要我们另辟途径,通过问题的转化进行求解,当然对一般的两异面直线的距离不易求出,但对一些情况比较特殊的两异面直线的距离,我们还是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18.
求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是立体几何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这一类问题的技巧。本文介绍以下几种解法。一、直线法一般地,过两条异面直线a、b中任一条(如b),作垂直于另一条直线(如a)的平面α,垂足为A,再过A在平面α内作直线AB垂直于直线 b,垂足是B,则线段AB的长度就是异面直线a与b的距离(如图1),这里关键是作垂面α。  相似文献   

19.
求异面直线距离的主要途径有四种: 一、寻找与二异面直线都垂直的直线,平移此垂线确定公垂线段,求其长。二、过二异面直线中的一条,作另一条的平行平面,然后求线、面距离。三、分别过两条异面直线作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再求二平面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的斯坦纳定理(文[1],但文献中并未证明)能从全新的视角求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从而确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 一、斯坦纳定理及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