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谢元新 《科教文汇》2014,(24):114-115
新形势下,为了保证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顺利实施,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制订科学且合理的单元教学计划,来指导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优质的教学单元设计可以为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提供高质的行动纲领,使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忽视教学单元设计不仅仅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很容易导致初中体育教学走上弯路,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初中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如何制订科学有效的初中体育教学单元设计,已经成为广大初中体育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吕超 《科教文汇》2007,(1):28-29
体育教学能力是在体育学科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是体育教师顺利完成体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形式下,体育教师面时教学内容选择要求合理、课堂教学组织要求有效、教学评价手段要求多样等特点,应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加工体育教材、教学设计创新、增强课堂组织管理、教学评价科学化等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新课标应该注重差异化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完成教学目的和内容。初中体育教育者的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差异化教学,对待不同学生的需求,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感受。接下来笔者会总结工作以来在课堂教学中的经验,阐述初中体育教学中差异化教学的思考。在课堂教学的改革进程中,明确指出学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占领主导地位。根据这种情况,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者应该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结合着差异化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以此完成初中体育教育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4.
杨芬 《知识窗》2013,(12):48-4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体育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增强初中生的身体素质,有效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体育教学的实践经验,从初中体育游戏教学的原则入手,谈了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一、初中体育游戏教学的概念所谓游戏教学,是指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来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以保证学生的身心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加快着教育改革的脚步,新课程标准将尊重学生放到了关键的位置,这是以往所不同的根本环节,作为初中体育教师要抓住这一趋势和方向。本研究根据初中体育教学对新课程标准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发挥学生在初中体育教学的主动作用的观点,希望望能对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达昭 《科教文汇》2013,(3):148+154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学手段也日益先进。在新课程改革中,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往往枯燥无味,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让课堂教学变得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学改革目标。本文结合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就如何科学运用这一新技术进行详细地论述。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这并不排斥课前的预设,教学设计对于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来说,仍然是个不可缺少的准备环节。  相似文献   

8.
侯小明 《科教文汇》2013,(29):180-180,184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不断深入,使我们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有可能通过做好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蒋海明 《科学大众》2015,(1):160-161,158
新课程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加强教法改革学法指导,"演示法"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传统体育教学中被许多体育教师广泛采用。然而,在新课程体现"健康第一"和"以生为本"的理念下,"演示法",又被赋予新的内涵,如何科学、有效、创新地运用"演示法"提升体育课堂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本文就在体育课堂中以"主题演示、有效演示"作为贯彻"演示法"的方法,在体育课基本部分采用"主题确定、主题设计、主题发挥"进行个人教学策略的尝试,并作了定量和实验研究,在此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新课程改革改革几年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观念已经为广大基层体育教师接受,并且大家在体育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努力实践这些理念和观念。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种现象:许多体育教师尽管掌握了许多新的教学观念,他们从思想上也认同这种教学观念,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新课程教学行为中,  相似文献   

11.
初中体育课,是一门以锻炼身体为主要方式,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综合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初中必修课程。体育教学应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形势。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师的参与意识、教学实践创新以及教学研究氛围等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师传统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束缚、培训方式但以及体育教学改革环境的障碍等.针对这些问题,就如何在体育新课程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学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这并不排斥课前的预设,教学设计对于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来说,仍然是个不可缺少的准备环节.但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毕竟不同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它要求我们把新课程理念预设到课堂教学中去,从着重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具体地说要做到以下四要四不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体育中考的全面执行和难度系数的逐步提高,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也越来越被关注,如何有效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高效性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等对高效的体育教学进行了分析,着重从当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借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研究认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5.
修国瑞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S):128-128,197
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师的参与意识、教学实践创新以及教学研究氛围等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师传统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束缚、培训方式但以及体育教学改革环境的障碍等。针对这些问题,就如何在体育新课程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学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秉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对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标准体育教师应紧随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目标,主动对自身的职业技能进行提升,掌握更加科学有效的体育训练与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并热爱体育.前述目标的实现需要学校和相关部门建立体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规范模式,为体育教师构建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技能、提高其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为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坚实的基础.由王金稳和曾黎编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一书,系统性地介绍了体育教师教学所需求的十四种技能及相应技能的运用与提升方法,为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途径,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我国各阶段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17.
王振 《科教文汇》2011,(9):151-152
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解放思想,不断提升素质,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健康为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下,转变体育教学观,大胆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新型人才。中学体育教师主要从思想观念与教学目标、角色、教学手段与方法、知识水平与对学生的评价方法等方面在贯彻落实新课改中应有所转变。  相似文献   

18.
初中体育教学在学生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关乎体育课程的进行以及今后的发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目标教学模式,能够推动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深度了解,促进学生对于初中体育的开阔认识,从而在体育学习中更加具有个性。本文从目标教学模式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意义开始研究,深入探讨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对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措施做了深入的研究,希望以此促进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苗青 《科教文汇》2007,(8Z):18-19
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新课程改革改革几年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观念已经为广大基层体育教师接受,并且大家在体育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努力实践这些理念和观念。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种现象:许多体育教师尽管掌握了许多新的教学观念,他们从思想上也认同这种教学观念,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新课程教学行为中,却不能够很好地体现这些新的教学观念,出现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实施赋予了现代体育教学新的内涵,它要求体育教师必须用新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这一重大的改革使原有的沿袭已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开始运作。但不管什么模式必须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中心,这些理念的贯彻将是新课程教学成功的核心基础。为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摒弃旧观念,拓展新思路,用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