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徐影影  闻素霞 《科教文汇》2014,(24):207-208
本文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某中学250名初中生,以自评抑郁量表(SD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为测量工具,筛选抑郁、状态焦虑得分排在前30%的学生60名。以表达性写作实验和追踪测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表达性写作方式对中学生的抑郁、焦虑情绪干预的效果;分析情感表达与认知加工在表达性写作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两种写作方式都能有效改善中学生负性情绪;表达性写作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是通过表达宣泄负面情绪后,经重新评价负性事件达到改变对负性事件的认知来改善负性情绪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研究大一新生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的频率、应激强度以及对负性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并以此来提高有效调控负性情绪应对能力。主要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应对方式问卷"(SCR)对160名大一新生的生活事件发生频率、应激强度及应对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首先对大一新生产生影响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主要是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因素,而面对这些负性生活事件大部分人都能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应对。其次应对方式与负性生活事件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故大一新生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的方式与多种因素有关,大部分大一新生能以积极应对方式应对。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音乐治疗干预中职生抑郁、焦虑情绪的有效性,该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查工具,对8名音乐专业中职学生的抑郁、焦虑情绪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实施音乐团体活动之后,8名中职生的抑郁、焦虑情绪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和探讨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与焦虑、抑郁的状况及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南昌市464名高校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职业倦怠量表教师版(MBI-E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研究,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校青年教师存在中度的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以及轻度的情感淡漠;存在中度焦虑和轻度抑郁;情绪衰竭和情感淡漠对焦虑与抑郁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结论: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与心理健康应得到重视,建构心理健康维护网络与扶助机制建设体系为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一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一名由自卑心理导致一般心理问题的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方案。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认知,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经过六次的心理咨询,来访者焦虑、抑郁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本案例成功运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的主观幸福感与抑郁情绪,并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自评抑郁量表(SDS),对北京市某三甲综合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95例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幸福感指数得分为(7.64±3.58)分;一般资料中影响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住院次数、生活自理能力(P0.05),疾病严重程度(P0.01);抑郁自评得分为(50.23±11.93)分,严重度指数为0.63,为中至重度水平,33.7%的患者为重度,74.7%的患者存在抑郁;患者主观幸福感与抑郁呈负相关(r=-0.37,P0.01)。结论: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存在较低的主观幸福感和较重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加强心理干预,改善其消极的情绪状态,增加主观幸福感,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负性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表现为抑郁、焦虑等症状。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研究生群体所出现的种种困惑和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某高校一项针对研究生的调查显示,部分研究生存在躯体症状及心理不适,表现为抑郁、焦虑、强迫、恐惧、孤独、精神病性  相似文献   

8.
李凌锐 《科教文汇》2014,(2):219-220
独立学院大二男生因自卑、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困扰主动前来咨询,被咨询师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通过采用摄入性会谈、倾听、共情等技术,综合运用自主放松训练、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走出心理困境,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前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较高,其中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是最为普遍的心理并发症.确定此类负性情绪的成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将有益于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为此,我们从患者的躯体和社会因素两方面来考察血透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成因,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悦  王法硕 《情报杂志》2021,(4):179-186
[目的/意义]邻避事件中,非利益相关公众在网络空间"借机"宣泄负性情绪而导致的舆情,可能放大当地利益相关公众的负性情绪和风险感知,致使邻避事件的冲突激化。对非利益相关公众这种负性情绪在政府回应前后的变化及其与信息转发意愿的关系进行探讨,是网络时代舆情治理的重要议题,但目前鲜有研究涉及。[方法/过程]采用2(情绪性:高负性情绪、低负性情绪)×2(回应透明度:高透明、低透明)组间设计,以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政府回应对个体负性情绪变化状况的影响,同时通过回归分析探讨个体的负性情绪在政府回应前后对其信息转发意愿的影响以及政府信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在政府未回应时,非利益相关公众的负性情绪感受越高,对非官方信息的转发意愿越强,而在政府回应后,负性情绪感受越低,对官方回应信息的转发意愿越强;政府未回应时,对政府的信任能够减弱负性情绪对非官方信息转发意愿的正向影响,政府回应后,对政府的信任能够增强负性情绪对官方回应信息转发意愿的负向影响;政府回应尤其是高透明的回应,能够显著降低非利益相关公众的负性情绪感受。  相似文献   

11.
李旭 《百科知识》2015,(3):41-42
<正>每个人都经历过抑郁情绪,抑郁症也是心理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科学家认为"抑郁"是我们在应对重大生活事件,比如分离和疾病,所发展出来的一种适应性的方式。人类为什么会进化出这种令人痛苦的适应方式呢?抑郁情绪会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呢?如果换个角度,我们或许会发现抑郁心情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2.
王敏 《科教文汇》2011,(35):200-201
情绪是影响中学生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情绪管理有助于中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应加强对中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对中学生的认知调控能力、情绪宣泄能力、对象转移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初高中学生心理压力事件的相关性组成因素,初步了解及分析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事件及相关因素。方法: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2015年7月2日到2017年2月10日寒、暑假期间就诊于重庆市新桥医院心理门诊的12岁到18岁在校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中学生心理压力事件中学习压力比例较高、其次是人际关系、情绪波动性;2.中学生总体心理压力事件有城乡差异,农村大于城市;3.中学生总体心理压力事件有学校层次差异,普通中学高于重点中学。4.高中学生心理压力事件比例大于初中学生,女生心理压力事件大于男生;结论:中学生心理压力事件与多因素相关,学习压力为主要心理压力事件,其次是人际关系、情绪波动性,这些压力事件可导致学生出现紧张性头痛、轻度神经衰弱、焦虑等心身症状,对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造成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求数学焦虑、师长信念、自我信念、数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数学焦虑简易量表(MAQ)和自编的师长、自我信念、数学行为倾向量表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师生访谈,使用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结果,中学生的数学焦虑与师长信念、学生自我信念、学生数学行为显著负相关;师长信念与学生数学行为、学生自我信念显著正相关。结论师长的信念和行为对中学生的数学焦虑和数学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改善中学生的数学焦虑必须改善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信念和行为方式,也需要社会各界作出长期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运动领域中,焦虑作为一个特殊的情绪特征,可以直接影响运动员比赛或训练时竞技水平的发挥。因此,运动员的赛前焦虑情况一直是国内外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哈迪与法基突变模型中对八名女篮球运动员进行的实验为依据,在该视角下,运用竞赛状态焦虑问卷对运动员不同焦虑状态下运动表现进行实验研究,探索不同篮球水平运动员的认知焦虑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得到认知焦率与运动表现的关系,旨在为运动员平时训练及赛前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取得良好的运动表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旨在为高校面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心理工作提供建议。[方法/过程]对381名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使用自编个人信息问卷及心理状态自评量表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使用SPSS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性检验。[结果/结论]本研究中调查得到的学生自评焦虑得分粗分为32.51±7.61分,自评抑郁得分粗分为36.39±8.46分,对比国内常模有显著升高。在基础特征中,女性学生的焦虑情绪在疫情中受到更多影响。在风险传播上,通过以确诊病例数制作的风险划分表发现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出现边缘带效应,极低风险与极高风险地区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受到更多影响。在网络谣言传播上,参与过传播不实新闻的学生焦虑、抑郁情绪在疫情中受到更多影响。高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对女性学生、来自较高风险地区学生给予更多关注。认真做好持续的疫情防护知识宣传和日常落实。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的培养,及时发布清晰的官方通知解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高原心脏病治疗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182例高原心脏病的住院患者,采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HAD)测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182例患者中,出现焦虑者72例,占39.56%;抑郁者39例,占21.42%。是否接受高原疾病健康教育、发病情况及医疗费用对患者的心理影响较大,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对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影响较小,心理异常的高原心脏病患者其水肿消退时间、治愈时间明显较心理正常的患者延长。结论: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可加重高原心脏病病情,影响其发生、发展及转归。  相似文献   

18.
研究采用2(积极框架、消极框架)×2(低焦虑组、高焦虑组)的实验设计,结合E-prime和眼动追踪技术,探讨焦虑情绪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低焦虑组相比,高焦虑组在积极框架下耗费了较少的认知努力(cognitive effort),而在消极框架下高焦虑组则耗费较多的认知努力;消极框架下高焦虑者比低焦虑者更倾向于风险规避,而在积极框架下低焦虑者比高焦虑者更倾向于风险规避;实验中尽管被试在不同框架下耗费的认知努力存在较大差异,但由于受到焦虑情绪影响,导致实验中3个问题的框架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人一生不如意的事常常十之八九。假如某一天你被通知下岗,抑郁、焦虑、悲痛等负性情绪肯定会随之袭来,此时应学会一些心理困境自救方法。 自勉法 自勉就是以积极的信念暗示自己,努力挖掘自己的优点与长处,而不是无意中把悲观沮丧、挫折感放大。只有在不幸与失败中奋起的人才能最终成大器。 倾诉法 心中的忧闷、悲伤等也可以向亲友,甚至向不相识的人倾吐,或通过记日记、写作等诉诸文字,在“一吐为快”后,可以排解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成人孤独感、抑郁情绪和价值观的状态。方法 :通过面谈和网上问卷调查法。共回收有效问卷121份。结果:(1)中等程度孤独感的有65人(53.72%),中等以上孤独感的有33人(27.27%)。(2)成人孤独感与抑郁情绪的关系正相关(P<0.01)。结论 :男性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自我提升价值观(权力、成就)取向、安全取向,女性表达了更高水平的慈爱价值观取向。一半以上的人具有中等程度的孤独感。孤独感越强的成人抑郁情绪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