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明与创新》2010,(6):46-47
犯罪科学从20世纪初开始发展,到今天,DNA鉴定的加入更是让它突飞猛进.前有美剧<犯罪现场调查>(CSI)、<识骨寻踪>的热播,后有国内<重案六组>、<案发现场>的风靡,这些涉及法医学、毒物学、DNA鉴定、痕迹学、指纹学、微量物证、现场分析、弹道学、法庭昆虫学、犯罪现场重建、文件检验、声纹鉴定、颅骨复原、犯罪心理测试等多种法庭科学学科的电视剧让犯罪科学家们前所未有"吃香"起来.  相似文献   

2.
<正>犯罪科学从20世纪初开始发展,到今天,DNA鉴定的加入更是让它突飞猛进。而《犯罪现场调查》(以下简称"CSI")、《识骨寻踪》等美剧的热播,更是让犯罪科学家们前所未有的"吃香"。《CSI》的热播甚至产生了一种"CSI效应":陪审团对证据的要求越来越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的概念,并对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多变性和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的特点、内容、任务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在进行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时的重要对策以及从组织、指挥和现场勘查程序角度介绍了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的实施规范。该方案对计算机犯罪提出了有效的打击力度并减少计算机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4.
犯罪现场重建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重新建立犯罪的经过,并以此获得犯罪的事实真相。本文主要介绍一例抢劫杀人案如何通过现场分析及重建,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5.
在著名美剧《犯罪现场CSI》中,每当那些神气的“法医科学家”带着一点假惺惺的遗憾对一个人说“你的DNA和犯罪现场取到的DNA吻合”时,我们就知道这个人很可能完蛋了。不过最近有科学家却宣称,证明犯罪现场的DNA证据可能会被伪造。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制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和健全,科学、严谨的诉讼过程使得物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随着电影电视中犯罪手法的表现不断细致,加上网络技术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犯罪分子作案手段也不断的发展。犯罪现场遗留物证不断减少,对于犯罪现场物证的破坏严重,犯罪活动正在向着智能化、隐蔽化及反侦察方向发展。这就使得微量物证的鉴定成为针对犯罪的强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7.
当警方找到一件血衣,能否给犯罪分子定罪呢?在从前的刑事案件中,人证是最重要的;而在罪证鉴定无比发达的新时代,如果仅有人证而没有物证,那么嫌疑人的命运又会如何呢?没有血迹证据,无罪释放大量《犯罪现场调查》等破案类电视剧热播以来,美国公众不仅获得了罪证鉴定的普通常识,而且他们越来越崇拜罪证鉴定,特别是法庭上的陪审团成员对物证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没有DNA或指纹证据,嫌疑人被判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比如下面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8.
王刚 《内江科技》2004,25(4):80-80
近些年来,有关犯罪与破案的电影、电视、小说,报告文学作品很多。许多观众和读者从中知道了保护好犯罪现场,对于侦查人员正确分析案件,及时将罪犯捉拿归案,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怎样保护好犯罪现场,以利公司法机关及时准确地打击犯罪分子呢? 现场保护的方法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现场位于  相似文献   

9.
在侦察与反侦察的较量之中,罪犯的作案水平与技能在逐渐提高,但是仍然会留下一些痕迹。因此开展痕迹检验鉴定将有助于充分了解犯罪现场,挖掘出犯罪信息,对于侦察破案非常重要。在文中就痕迹检验鉴定在侦察破案中的证据作用进行探讨,以期司法诉讼提供更大的支持,让司法公正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当前的犯罪现场和从前比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犯罪技能从常规的、简单的变得智能化、多样化,但目前我们的勘查活动还基本停留在原有的固定模式上,例如:技术人员只是利用现场照相、绘图等常规手段,去记录和发现、固定、提取痕迹物证,并对这些痕迹物品、现场及其相互联系加以分析、揭示,所以技术人员必须更新现场勘查观念,必须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不能因循守旧;同时,要提高勘查的技术含量,实现人、机的有效组合。因此,如何根据不同的犯罪现场采取相应的勘查方法及手段,越发显得重要,成为急迫需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I0004-I0004
据每日科学网6月22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遗传学家最近开发了一种新方法,能通过检验唾液来推定一个人的年龄。该研究有望带来最新的检测手段,比如在犯罪现场取证以确定嫌疑人年龄,或根据生理年龄设计个性化医疗方案等。该研究发表在开放网络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 SONE)上。  相似文献   

12.
《大众科技》2008,(10):10-10
美国科学家近期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根据犯罪现场极少量的DNA样本就锁定可能的犯罪嫌疑人。 据美国媒体报道,DNA鉴定技术的使用在法医界越来越普遍,它可以使警方通过犯罪嫌疑人身上留下的任何微小物质判断出他的身份、体态等情况。就目前的法医技术而言,如果在混杂的DNA样本中,属于某个人的DNA物质少于10%,就很难确定这个人的身份和情况。  相似文献   

13.
及利 《知识窗》2010,(5):43-43
美国心理学家夏乌斯博士在《饮食、犯罪、不正当行为》一书中曾提到一个怪癖少年杰利.他从小多动.难以管教.9岁时曾被管教一段时间.11岁即因涉嫌犯罪而被法庭传讯。专家建议他控制糖类食物的摄取后.杰利的性格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4.
工具痕迹是犯罪现场中的一种常见痕迹。对于工具痕迹的收集、提取、鉴定,对于案件侦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办案过程中,这些痕迹的利用往往被忽略,工具痕迹的利用率偏低。本文就此问题做出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对于解决此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犯罪现场勘查是公安机关处理刑事案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正不断得到彰显。在以往的侦查工作中,我国现场勘查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但为满足新形势下打击刑事犯罪的需要,现场勘查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地提高。本文结合中国犯罪现场勘查近年来的主要发展阶段与成果,探究犯罪现场勘查工作面临的新挑战等,并提出对未来犯罪现场勘查工作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新时代》2004,(5):28-30
如今的刑侦工作采用了更多的高科技手段,然而当一群资深的犯罪现场调查员闲聊时,他们相互之间并不是探讨调查取证的技术细节,而是诘侃那些头脑愚蠢、行为笨拙的罪犯。这些罪犯甚至认为,电影《阿呆与阿瓜(Dumb and Dumber)》虽然难懂,但是可以从中获得灵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对现有的计算机犯罪现场重现技术作了综述,最后指明了计算机犯罪现场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与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相融合。  相似文献   

18.
现代的刑事侦查案件中,一些罪犯的犯罪技术也越来越高,但依然会在犯罪现场留下轻微的活动痕迹,因此在刑事案件中对于犯罪现场犯罪痕迹侦查技术的应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为刑事犯罪的侦查提供相应的思路。主要对刑事犯罪现场的痕迹侦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说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晟  刘萨萨 《科技风》2014,(24):209-210
刑事案件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活动的地点,以及遗留有与犯罪活动有关的痕迹物证的一切场所、地点。刑事案件的现场保护工作是指对刑事案件现场,保持现场原本状态,防止现场遭受人为或者自然破坏而采取的保护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犯罪现场,并且立即通知公安机关派员勘验。在实际情况中,首先到达案件现场的多数为基层派出所的警员,因此,基层警员在刑事技术人员到达案件现场前对现场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采取的保护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现场保护工作的好坏,从而影响着后续现场勘查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循声辨魔     
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不断为司法刑侦工作提供新的破案手段,从指纹足印鉴定到血型尸检报告;从远红外扫描成像重现犯罪现场到DNA测试;从测谎仪到虹膜识别;现在又多了一项声纹识别。声纹判案的历史声纹鉴定是司法鉴定中一个既新鲜又古老的方法,人们早就想借助声音来辨别不同个体。在中国古代许多传奇故事中就有类似的做法:某个县太爷或府台大人不幸被一桩棘手的奇案弄得一筹莫展之际,他会灵机一动,模仿罪犯同伙的声音,使用离间计,最后将犯罪团伙个个击破,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这就是中国古人利用声音辨别个体的原始应用。真正意义的声纹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