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根据本县实际。提出了构建县、乡、村即县图书馆、乡镇图书馆、村图书室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的设想,旨在整合和有效利用各类文化资源要素。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基层群众能够享受到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吴江乡镇图书馆发展历程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介绍吴江市(县)乡镇图书馆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从万册图书馆,到分馆模式,到“四位一体”的发展规划,重点介绍2011年3月启动的“四位一体”建设,即整合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中心、乡村图书室(县级流动图书车服务点)资源,设立“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中心”,实现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的全覆盖和普遍均等,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3.
雷晓惠 《当代图书馆》2006,(2):29-30,33
如何搞活图书馆的资源,使闲置的图书尽快发挥作用,山阳县图书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基层图书网点,开展为农服务活动,走出了一条推动基层文化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以红塔区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工作的成效为例,探讨县级公共图书馆如何通过“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县级图书馆资源的作用,形成图书馆联合服务网络,实现城乡资源共享,搞活、发展和壮大农村图书室,合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人们的印象中。宾川鸡足山一直是我省著名的佛教传播地和旅游胜地。似乎和公益图书馆事业”挂不上钩”.然而近日云南省图书馆却大胆创新、独辟蹊径。利用积极参与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契机。以图书为媒介、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平台、以举世闻名的鸡足山佛教文化和旅游文化为优势资源。在风光绮丽的鸡足山麓建起了图书室。这也是宾川鸡足镇的首个图书阅览室。  相似文献   

6.
石屏县图书馆在2007-2011年间将得到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每年捐赠505万码洋的图书。用于支持县图书馆建设。2007年12月12日,首批捐赠价款505万码洋的18.3万册图书到位,这批图书将分配到各村委会“民兵之家”图书室,图书按制度定期流动。同时,2008年全县115个村委会都要建设“民兵之家”图书室。  相似文献   

7.
浅谈乡镇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图书馆是构建较完备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安吉县乡镇图书馆建设的现状,重点阐述了乡镇图书馆应创新办馆模式、规范图书采购、结合“共享工程”、开展拓展服务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从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流通、图书采编等领域的资源配置及其馆内外的资源共享方面探讨了图书馆的资源整合问题,分析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图书馆应组织由学生建立的“学生图书资源共享中心”和教师组建的“教师阅览中心”,以弥补图书馆资源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一辆满载着农业丰产、科技致富类书籍的卡车,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村的各个图书基层点奔波,这辆奔驰在乡镇、企业、军营、学校的义务送书车,一跑就是19年——它就是哈尔滨市图书馆的汽车流动图书馆。19年来,汽车流动图书馆总行程达10余万公里,年接待读者20余万人次,现设有两个分馆,服务站、基层网点已发展到30余个。可以说,流动图书馆的流动。在满足当地群众文化需求、丰富基层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可是现在,这个流动图书馆的“流动”却遇到了困难。  相似文献   

10.
为了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磐安县图书馆开展了“图书为农服务”系列活动。一、送图书下乡活动。全县20个乡镇,给每个乡镇送二千册图书,为农民朋友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二、举行了农村图书馆专业知识培训班。各乡镇文化员、乡镇村图书管理员共3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邀请了浙江省图书馆学会专家主讲。县图书馆对如何做好乡镇村图书登记、编目、上架工作做了业务辅导。三、开展了“全民读书”活动。建立武警中队、高速公路工程、以及乡村图书流动站,为在一流工作的武警战士、民工和农民们送书上门,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四、开展为基层图书馆(室)服务活动。县图书馆送业务下乡、送图书登记册、书签、读者查阅卡下乡,为乡镇村图书馆(室)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大关县“背篼图书馆”服务模式通过整合文化系统资源和社会资源,用“背篼”为不通公路的偏远贫困地区群众背去了精神食粮,助益“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扶贫策略的实践探索。文章论述背篼图书馆的源起和发展历程,“留守儿童流动图书室”建设,以及政府推动、社会共建等机制;探讨背篼图书馆取得的社会效应及其未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高校特色图书室(馆)是指高等学校图书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以捐赠图书及相关资料为主而建设的主题图书馆、图书室。文章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目前高校校友图书室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归纳,提出了强化高校校友图书室建设的四大措施。  相似文献   

13.
郭斌 《图书馆杂志》1997,16(3):38-39
西城区图书馆作为区中心馆,多年来一直把“面向80万(西城区有80万人口),重点在基层”作为办馆方向之一。为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我们克服了目前馆舍面积狭小的困难,充分利甩现有条件,发挥自身优势,从70年代中期开始到目前相继在全区建立了以我馆为中心的中小学图书馆、社区图书室、部队图书室、医院图书室(正在筹建)的图书馆网络。在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网络化建设,扩大服务领域,为地区精神文明作贡献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被人们称为“没有围墙的图书馆”,多次被评为首都精神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0月18日至21日,弥勒图书馆与文化市场稽查队组织开展了“文化进社区,知识进校园”文化活动。先后开展活动4次,送书上门3200余册,书刊借阅4500余册次,接待读者6100余人次;发放“图书馆知识问答”400份,“文化政策法规”2500份,制作灯谜250条,参加者2000余人次,向学校捐赠各类图书473册,配送送书下乡工程图书1689册。受到了社区干部群众、中小学校师生和农村广大农民读者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5.
潘定国 《图书馆》1992,(1):53-55
研究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必须考虑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因此,应当把发展图书馆事业的重心移向基层,移向农村。要变农民阅读书报的“饥饿”状况为“温饱”并逐步达到“小康”水平。由于农村辽阔、人口众多,加之图书事业基础太薄,要在不很长的时间里解决这一问题,只能走统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下的四级图书馆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区是我国社会的基层机构。建立社区图书室是发展市区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论述了社区图书馆应是图书馆网络的组成部分,提出社区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图书馆基层党组织把“凝聚力工程”建设和图书馆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一起抓,必将取得更好的实效。同时提出了图书馆基层党组织从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高度来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8.
曹湘平 《图书馆》1989,(3):50-51
衡东县农村基层图书馆(室)的发展,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而发生了根本变化,到八八年底止,全县共有各类基层图书馆(室)六百七十二个)、其中乡镇图书馆(室)四十个,村图书室三百一十六个,个体图书室四十二个,厂矿企事业单位图书室一百一十九个,学校图书室一百五十五个,共计藏书四十五万余册,全县人平图书零点九二册,大大超过了全国人平图书零点二九册的水平,在衡东县范围内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以县荣桓图书馆为中心馆的区、乡、镇、村、组、个体图书馆  相似文献   

19.
县级图书馆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转变从前那种图书馆只在县城以上的城市才有的旧观念,增加乡村文化事业包括乡村图书馆(宣)的资金投入,努力迭到乡有小型图书馆、村有图书室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县级图书馆辐射与带动作用的重要内容。县级图书馆要帮助村镇建立图书室,并建立与村图书宣的密切联系,创建县、乡、村图书馆互联网站。县级图书馆要开展送图书下乡,用图书流动车、图书流动包等工具将农村最需要的图书定期送书上门。要重视乡村影像、文字等资料的档案建立.尤其是摄影、光碟图像资料.开创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全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哈尔滨市少年宫图书馆在文化大革命前拥有大量的图书和众多的小读者。文革期间,随着少年宫的解散而闭馆,馆藏图书荡然无存。一九七三年少年宫恢复,虽然建立了图书室,也购置了一些图书,但是由于“四人帮”的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统治,少年宫图书室一直未能对外开放。一九八○年少年宫党支部根据党对教育工作的指示,决定重新建馆,并指派专人负责图书室工作。他们首先清理了“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