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经》在第25章《马太福音》中描述了“一个主人让富有的仆人更富有、让贫穷的仆人更贫穷”的故事,演绎出最原始的“马太效应”。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默顿最早用“马太效应”概括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惯性,那就是对已经成名的“显人才”,社会给他们的荣誉、利益、地位、掌声越来越多,而历经千辛万苦创造出成果但尚未成名的“潜人才”却很少有人问津。于是,面对发展太慢、贫困落后等问题,绝大多数人感叹:“人才太少了!”  相似文献   

2.
1 报酬递增机制与市场竞争很多人都知道“让贫者更贫,让富者更富”的马太效应,翻成中国的俗话来说,就是“锦上添花”和“雪上加霜”。这种事古已有之,但随着社会保障体制的逐步完善,这些话似乎开始有点不那么让人心惊肉跳了。譬如说要征遗产税、要征利息税、要征个人所得...  相似文献   

3.
《圣经》中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相似文献   

4.
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走向未来,教育就如同船桨,帮助人类从过去驶向未来。面对又一个契机的教育发展中国家均已认识到,各国乘坐的航船,不仅今天是在不同的起点启程,而且是以不同的速度向前驶去。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富国与穷国之间,中等发达国家与低收入国家之间的距离,仍在继续加大。这种使富国更富有,使穷国更贫穷的“马太效应”,正向全世界报警:落后将带来被开除球籍的问题。70年代以来,体制改革成为世界性趋势。发展道路及其模式的选择,摆在每个发展中国家面前。不论是由于什么原因耽误了发展,严峻的现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恢复发展的契机已一去不复返了,穷国与富国之间在经济、生产技术上的鸿沟已经形成。面对此种状态,正奋起追赶的发展中国家,视  相似文献   

5.
"马太效应"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荣 《内江科技》2006,27(9):53-54
本文从“马太效应”的出处,现象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影响结果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马太效应”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就如何正确对待“马太效应”和应该采取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周邵年  樊嘉禄 《科教文汇》2013,(17):199-200
竹雕是中国传统技艺的一个重要门类,在记载和传播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它的现状和发展却令人担忧,竹雕产业中“马太效应”明显。为了更好地发展竹雕产业,本文以黄山市竹雕产业为例,分析产业发展中的“马太效应”,从而有效利用竹雕产业中的“马太效应”,促进徽州竹雕产业的发展和深化徽文化传承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7.
科学史上的“马太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马太效应”,源自《圣经·马太福音》第25章:“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在科学界也有类似的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这种现象,就是科学上的“马太效应”。在有些情况下,一个权威的一句错话,往往就可能酿成一个重大的失误。马太效应的存在,使得许多不出名的年轻人、“小人物”的科学创见和研究成果得不到发表的机会,即使发表也往往得不到科学界的重视,从而出现科学发展史上的憾事。  相似文献   

8.
古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今,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可见,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往今来人们的不谋而合。然而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也给了我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企业R&D补贴研究大多关注补贴对企业R&D活动的效果评估,对R&D补贴的分配问题研究较为不足。现实中R&D补贴分配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曾经获得补贴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后续补贴,以前未能获得补贴的企业未来也较难获得补贴。本文分析了马太效应的内在机理,提出了形成马太效应的五大根源:竞争择优机制、学习积累效应、纯粹声誉优势、利益集团捕获及审计反腐效应,并根据成因的不同将其分为“良性的马太效应”和“恶性的马太效应”。通过转移概率矩阵法考察了企业R&D补贴分配中的持续效应,证实了企业R&D补贴分配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通过Probit模型分析了造成马太效应的关键变量,发现企业经济指标、R&D指标对企业持续获得补贴存在显著正影响,说明我国企业R&D补贴存在的马太效应为良性马太效应;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实证考察了马太效应对企业R&D活动的影响,发现马太效应对企业R&D投入、专利申请、新产品销售收入方面均为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缪建琴 《科教文汇》2007,(2X):62-62
让学生乐写作、能写作、善写作,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应坚持活用“贝尔纳效应”、“罗森塔尔效应”、“马太效应”三种“心理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11.
20年前,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发现,诞生于西方的创造学在开发人的创造力资源、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便开始尝试在中国传播创造学这门新兴科学。为了让创造学进入学校教育或社会培训的讲堂,我国的出版社已推出一些富有特色的创造学新教材。笔者近期拜读了肖云龙的《创造学基础》(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刘仲林的《中国创造学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和甘自恒的《广义创造学》(科学出版社,2003)。读罢这些新书,顿感春风拂面。富有中国特色的创造学教材的面世,是我国创造学传播的新突破。研究这些新教材的特点,也是一件有意…  相似文献   

12.
社会往往对于已经有相当声望的科学家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为他们提供的各种待遇也越来越富足;而对于那些还没有出名的科学家则不但不承认他们的贡献,还苛刻地限制他们赖以作出努力的条件。美国著名科学家、哲学家默顿借用《圣经》中一句话,把这种存在于科学奖励制度中的优势积累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3.
鲁迅、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在形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都采用“以狗喻人”,都呼喊“救救孩予”,但就思想内容而言,鲁迅的《狂人日记》更深刻,社会反响更强烈。  相似文献   

14.
《科协论坛》2013,(3):37-37
“我是赛先生,通晓天文地理,伴你邀游科学的海洋。”伴着宣传片里“赛先生”富有磁性的声音,利用现代新兴媒体建成的科普平台——《赛先生的背影》在四川科技馆里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赛先生”是从科学的英文单词“science”演变而来。《赛先生的背影》以移动互联网络为基础,以智能手机为终端,集合资讯、图片、视频和增值服务,形成双向互动式科普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科普信息服务和科普资源服务,让用户随时、随地都能了解到科技信息。  相似文献   

15.
科技文献运动过程中的"马太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丽 《情报杂志》2007,26(3):77-79
“马太效应”意指成功导致成功,形成累积优势,是社会上一种不可避免而又利弊俱现的偏态心理。“马太效应”是科技文献运动的必然,“马太效应”在科技文献运动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主要表现为:科技文献分布不均衡——文献集中趋势;科技文献引证不对等——作者集中趋势;高产作者群的出现——论文集中趋势;科技文献老化加快——时间集中趋势。科技文献运动过程中的“马太效应”只是一种心理倾向,把这种倾向化作实事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对待“马太效应”这一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6.
《知识窗》2013,(8):F0002-F0002
2013年2月25日,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次夺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而“少年派”的饰演者苏拉·沙玛也因此一夜成名。  相似文献   

17.
《知识窗》2013,(7):F0002-F0002
2013年2月25日,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次夺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而“少年派”的饰演者苏拉·沙玛也因此一夜成名。  相似文献   

18.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转换经济发展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要使经济发展由"人口红利"驱动转向"人才红利"驱动,而人才供需的结构失衡阻碍了这种转向,因此人才供给侧也需要改革。改革人才供给侧会产生"马太效应",这一效应在功能上是一个矛盾的存在:既有利于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又会抑制大多数未成名人才的成长;既可以促进创新,又难以实现创新的集体涌现;既可以优化配置生产资源,又会造成资源畸轻畸重的分配不均和浪费。这种现象,须认真对待,采取措施加以优化,基本思路是:深入调查,摸清情况;科学预测,把握趋势;完善机制,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19.
人才是资本“资本”一词在12世纪就出现了。所谓“资本”一般是指资金、物资之类。但“资本”从社会经济学角度来说就复杂得多了,有存量资本,有变量资本,有死资本,有活资本,有增值资本,有贬值资本……这只能让经济学家去说了。我这里讲的“资本”,是一种更重要更宝贵的“资本”,叫做“人才是资本”。这在企业的经营中必须充分认识“人才是资本,没有资金,也可以创造资金,没有价值,可以创造价值。人才资本是企业竞争最重要的资本,是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当然,经营者不可能在管理系统中把人才做为资本来操作,而应该把“人”作为经营的中心,把“人”作为经营资本的资本来运作,特别是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更应该这样,否则,就不可能把企业搞好,把经济建设搞好,就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数千年来对“性”的认识中,最大的谬误就是仅仅把它看作是一个生理现象,中国人尤其如此。其实,影响我们性生活的还有众多的社会因素,其作用强度往往超过单纯的生理因素。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特意考察了在城市男性中富有男人的性生活与贫穷男人到底有什么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