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小说的创作主要呈现出两种新的走向,即以林白、卫慧等为代表的“逍遥”式写作和以铁凝、方方等为代表的“拯救”式写作。尽管持这两种写作姿态的代表作家的创作风格不尽相同,但这两个创作群体对以往女性小说写作的冲击以及对当下女性小说的拓新是不容抹煞的。这两种走向对女性小说的创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女作家廖辉英与张欣在各自的小说创作中,基于共同的女性意识和不同社会政治化背景,塑造出个性不同的传统依附性女性,徘徊于传统与现代间的“第三”与“城市情人”,现代社会自主自强的女性形象,表现了女性外在的生存价值和内在的生命体会,指出了女性的弱点和误区,她们的创作具有深厚的社会内涵和化意蕴,标志着城市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庐隐是“五四”时代的产儿。她的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学初期的坛上产生过不可磨灭的巨大影响。特别是自叙传小说,更是显示了庐隐小说创作的成熟。这些小说通过女主人公的婚恋遭遇揭示了女性“争做真正的人”的可贵与艰难,展示女性觉醒后无路可走的迷惘和悲哀,探索觉醒的女性出路、人生意义和生命哲理。  相似文献   

4.
丁璞 《培训与研究》2008,25(11):17-20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大部分以“国际题材”为创作主题,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叙述技巧上大胆突破常规,开拓了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文学领域。本文选取了亨利·詹姆斯小说代表作品中的女性群象进行了分类比较分析。按文化地域分,她们可以分为美国文化女性形象、欧洲文化女性形象、欧化了的美国女性形象。按人物特性分类,各自又分为天真无知型女性、高雅型女性、表里不一型女性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童年记忆”这一角度切入,分析童年记忆给女性成长带来的独特而巨大的影响,以求更全面地评述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成长”问题。  相似文献   

6.
雷妍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平沦陷区作家之一,其小说取材广泛,在其短暂的生命中创作了六部小说集。其创作总是贯穿着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对女性悲惨命运的申诉。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多样纷呈。本文将雷妍刻画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旧式乡村女性形象;另一类是新式知识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雷妍是20世纪40年代北平沦陷区的重要作家之一,其小说取材广泛:既有现代都市,又有田园乡村;既有上层显贵,又有市井贫民。但不管取材如何广泛,其创作总是贯穿着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女性自身懦弱的审视以及对封建男权社会的批判,这也正体现了其创作的显著的女性文学特色。本文将从女性悲惨命运的申诉、女性自由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性本体的审视三个方面来探讨雷妍小说的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贾平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观带有浓厚的男权意识,即他对女性所持的审美观,价值观是从男权视角出发的,其审美追求,审美情趣的陈腐没落以及对女性“物化”存在状态的肯定与张扬,分别反映出其男权主义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本主要论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女性小说创作中“水仙花情节”倾向。认为这种倾向恰恰有力地表现出女性作家正以独有的女性方式向男性话语体制、男性价值成规、男性权力发起挑战;用女性的身体和情欲去解构男权化,并构筑女性创作的美学空间和化空间。  相似文献   

10.
现代女性革命小说丰厚的文化价值应该重新予以认识。虽然现代女性革命小说具有其局限性,但其创作在促成中国现代文学新的女性传统和创作模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形成了现代女性的角色意识、现代女性的心态、现代女性的审美取向、现代女性的话语,对推动五四女性文学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具有划时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写作女性不再认同传统男性中心文化创造的"女性神话",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她们的小说文本中召唤出不甘于男权压抑,并对封建男权、父权表现出强烈反抗精神的"疯癫"女性。写作女性在具体的性别权力关系中对"疯癫"女性的书写,正构成对传统文化书写中"天使"女性的深刻讽刺和无情解构。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用品>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早期的一部短篇小说.作品诠释了美国黑人女性在新的历史和文化环境下对自我身份的追寻、对自强自立主体意识的渴求,从而强烈地表现了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20世纪女性文学的误区入手,通过与男作家笔下的乡村女性作比较,论述了新世纪以来王安忆、方方、迟子建三位女作家描写乡村女性的作品。她们同时对当代底层妇女“苦难”命运进行书写,表现了乡村女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性格、心灵及命运的嬗变。王安忆从存在主义的哲学层次,表现乡村女性对自我命运选择的自觉;方方从身体伦理学的角度,反映出乡村女性反抗的自觉;而迟子建则从审美伦理学的角度,提升底层人民的精神生活,表现出底层妇女审美的自觉。由此论述这些作品对女性文学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艾丽斯·沃克于1982年出版了小说《紫颜色》,该书当年就成了人们竞相争读的畅销书。小说非常理性地描述了黑人女性走出黑暗,挣脱枷锁从而走向新生的曲折过程。《紫颜色》的成功在于它为黑人妇女指出了走怎样一条解放之路并在现实面前应做何种选择的问题。本论文主要把西丽女性主体丧失的内外因分析作为前提,然后进一步分析西丽女性主体建立的内外途径,探讨西丽追寻真实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逃离"是当代女性小说的主题之一。它不仅被写成觉悟了的女性在男权中心社会里的宿命,更是当代女性作家们对现实世界所采取的一种写作姿态;在"解构———建构"的过程中,寻觅和重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女祸"一词是女子亡家祸国的省略,归纳起来有妇言是用、妻妾易位、女乐亡国、美女不祥、女子淫通等五个方面,由此导致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权威观念——女祸论。"女祸"这一文化现象产生于中国古代男外女内的社会结构,无论男女,符合结构的行为是福,违背结构的行为是祸。女祸的反面是贤妻良母,因为后者恪守了女性主内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17.
《喧哗与骚动》是对济慈的《无情的妖女》的改写,它表现了福克纳的女性情结,显示出福克纳对女性爱慕与恐惧、怨恨、轻蔑相互交织的复杂矛盾的心理。在他心目中女人介于天使与妖女之间,女人是容易伤害男人的尤物。这种复杂的心态与他的家庭背景、他生活的文化环境、基督教传统观念以及他个人的生活遭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的《长恨歌》讲述的是"女人的故事",作品不仅借助王琦瑶这个女人的故事表达了作家自己的女性观、情爱观,而且在充溢着浓郁女性气息的文本中,用"女红式"的叙事静静拆解了女性依附男性的历史,构筑了现代女性的生存景观,同时传达了作家对两性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儿女英雄传》虚构了一个封建家庭的兴盛,这"虚构"是以儒家思想、忠孝节义、伦理纲常为准绳的。本文通过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来揭示儒家伦理对女性意识的压制规约以及在这儒家伦理背后潜在的男性意志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玫瑰门》的解析,可以透视中国女性的生存境遇。文本描写了一群迥异于传统文化氛围中的女性,但在她们身上依然存在受男权文化影响留下的精神痼疾。面对男权秩序她们进行了消极或积极的反抗,表明了女性主体意识正在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