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推广了如下两上关于对称式的不等式:x^2y/z y^2x/y≥x^2 y^2 z^2(x,y,z∈R,x≥y≥z>0),√ab(a b) √bc(b c) √ca(c a)≤3/2√(a b)(b c)(c a),(a,b,c∈R^*)  相似文献   

2.
1913—1914年,T.Hayashi建立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不等式:当且仅当△ABC为锐角三角形且P为其垂心时或P为△ABC的一个顶点的等号成立.在探讨不等式(1)的推广形式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下述深刻而有用的.定理设x、y、z为满足x+y+z>0,yz+zx+xy≥0的实数,a、b、c为△ABC的三边,则对△ABC平面上任一点P有当且仅当为锐角三角形且P为其垂心时或a~2x=b~2y,z=0且P=C时等号成立.为证定理,我们尚需用到杨学枝1987年建立的一个代数不等式(参见文[2]),即引理设x、y、z、x’、y’、z’为满足x+y+z>0,x'+y'+z'>0,yz+zx+…  相似文献   

3.
文[1]给出如下一个不等式: 设a,b,c 是三角形的边长,则 a2b b2c c2a ≥ (a b c)(ab bc ca) . 1 ① 3并由此导出另一个“精制”不等式: 设 x, y,z∈R ,则 x 3z y 3x z 3y≥  相似文献   

4.
对于某些分式问题,根据分式的结构特征,采用取倒数的方法求解,往往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现举例说明,供同学们参考.一、比较大小例1已知a、b、c、d都是正实数,且ab<cd,则M=ba+b-dc+d与0的大小关系是().A.M>0B.M≥0C.M<0D.M≤0解:由ab<cd,得ab+1<cd+1.即a+bb<c+dd.∵a、b、c、d均为正实数,∴ba+b>dc+d,即M=ba+b-dc+d>0.应选A.例2已知c>1,x=c√-c-1√,y=c+1√-c√,z=c+2√-c+1√,试比较x、y、z的大小.解:将已知条件取倒数:1x=1c√-c-1√=c√+c-1…  相似文献   

5.
一、转化方法任何三角形总存在内切圆。为此,将三角形三边a、b、c,施行如下变换(如图): (*){a=y z,b=z x,c=x y,就可以把关于三角形各元素的不等式转化成关于正数x、y、z的代数不等式。即 (i)对任何三角形不等式F(a,b,c)≥0,有  相似文献   

6.
本文推广了如下两个关于对称式的不等式 :x2 yz +y2 zx +z2 xy ≥x2 +y2 +z2   (x ,y ,z∈R ,x≥y≥z >0 ) ,ab(a +b) +bc(b +c) +ca(c +a)≤ 32 (a +b) (b +c) (c +a) ,(a ,b ,c∈R+ )  相似文献   

7.
关于△ABC三边a、b、c的不等式证明,文已给出了若干证明方法.其中,文建立了代数变换:f(s-a,s-b,s-c)=f(x,y,z);文建立了代数变换:f(ra,rb,rc)=f(x,y,z)(其中半周长s=a+b+c/2;ra,rb,rc分别为△ABC的旁切圆半径).但是,对于一类“轮换对称不等式”,以上方法显得力不从心.本文将文的代数变换:f(s-a,s-b,s-c)=f(x,y,z),改造为代数变换:f(a,b,c)=f(y+z,z+x,x+y),导出了两个漂亮的定理,找到了△ABC三边a、b、c的不等式(包括非完全对称的“轮换对称不等式”)的证明妙法.  相似文献   

8.
杨忠 《数学教学》2014,(9):9-10
问题△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三角形内一点P到三边的距离分别为x、y、z,则x-2+y-2+z-2是否存在最小值?注意到x、y、z与所在三边a、b、c对应乘积之和为定值,结合问题平方和的形式,笔者联想到了柯西不等式.由柯西不等式得(x-2+y-2+z-2)·(a-2+b-2+c-2)≥(ax+by+cz)-2,  相似文献   

9.
一些新的三角形不等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刊文〔1〕中,笔者给出并讨论了有关三角形边长的一个加权不等式;设△ABC的边BC、CA'、AB分别为a、b、c,半周长为s,则对任意正数x,y,z有等号当且仅当x=y=z时成立.本文拟以不等式(l)为线索,继续推证有关三角形的一些新不等式.为节省篇幅,我们将省略所有不等式取等号时条件成立的确定过程.定理1各符号的意义同上,则等号当且仅当x=y=z时成立.证于(1)式中作置换:x→yz,y→zx,z→xy,得由Cauchy不等式知即有yza+zxb+xyc≥于是由(3)知再次利用Cauchy不等式有据此由(4)就知不等式(2)成立.这里指出,不等…  相似文献   

10.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重点内容之一.复习时,既要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更要注重它的应用.任何二次函数y=ax2+bx+c(a≠0)通过配方,总可以变成y=a(x+b2a)2+4ac-b24a的形式.由于它的图象是抛物线,故可知:(1)抛物线以直线x=-b2a为对称轴;(2)抛物线的顶点是(-b2a,4ac-b24a);(3)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在x=-b2a处取得函数最小值,y最小=4ac-b24a;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在x=-b2a处函数有最大值,y最大=4ac-b24a.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能否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  相似文献   

11.
y=ax2+bx+c(a、b、c是常数,a≠0)是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图象是抛物线.通过配方,可以把二次函数表示成y=a(x-h)2+k的形式,此时h=-b2a,k=4ac-b24a.由此可以确定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b2a,顶点坐标是(-b2a,4ac-b24a).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如果知道一条抛物线上三点的坐标,那么可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相应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关于二次函数的图象,教科书13.7节用了很大篇幅讲述了用平移法作出y=ax2+bx+c的图象(即由抛物线y=ax2左右上下平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观察下面三个问题 :( 1 )设a、b、c为△ABC的三边 .求证 :a2 b(a -b) +b2 c(b -c) +c2 a(c-a)≥ 0 .①(第 2 4届IMO)( 2 )若x、y、z∈R+,则x·x +yx +z+y·y +zy +x+z·z+xz+y≥x +y +z.②( 1 992 ,国际“友谊杯”数学邀请赛 )( 3)设x、y、z∈R+,求证 :x2 ·y +zy +x+y2 ·z+xz+y+z2 ·x +yx +z≥xy +yz+zx .③这三个不等式均不难证明 ,此处从略 .今将揭示他们之间隐含的内在联系 .1 .建立对应关系 ,揭示①可转化为②众所周知 ,对于任意△ABC的三边a、b、c,总可找到这样的正数x、y、z,使得a =y +z,b =z+x ,c =x +y .于是 ,式①化为(y+z…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利用等式证明不等式是证明不等式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在不等式中,对于可化为(a/(b+c))、(b/(c+a))、(c/(a+b))(其中a、b、c〉0)的一类对称不等式,若令x=(a/(b+c)),y=(b/(c+a)),z=(c/(a+b))(x、y、z〉0),则x、y、z满足等式(x/(x+1))+(x/(y+1))+(z/(z+1))=1()(1/(x+1))+(1/(y+1))+(1/(z+1))=2()xy+yz+zx+2xyz=1(以下记此三式依次为①、②、③式),这样,利用这几个恒等式.  相似文献   

14.
对于某些含括号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利用一定的方法,常可避免去括号的繁琐,收培的效果.一、对括号内的多项式进行变号处理例1分解因式:a(a-b)2-b(b-a)2解原式=a(a-b)2-b[-(a-b)]2=a(a-b)2-b(a-b)2=(a-b)3例2分解因式:x(y-z)(z-x)-y(z-y)(-z).解 原式=x(y-z)(z-x)-y[-(y-z)]·[-(z-x)]=x(y-z)(z-x)-y(y-z)(z-x)=(x-y)(y-z)(z-x).二、对括号内的多项式进行整体处理倒3分解因式:(x2+4)2-16x2.解原式=(x2+4)2-(4x)2=(x2+4+4x…  相似文献   

15.
我们把形如y=ax2+bx+cpx2+qx+r(a、b、c、p、q、rR,p、q不全为0)的函数称为“分式”函数.现在介绍求这种函数值域的方法.一、形如y=bx+cqx+r(q≠0)的函数值域的求法将函数解析式变形为y=bq-brq-cqx+r,当c=brq,即bq=cr(分子分母有共同的因式)时,y=bq,函数的值域为狖bq狚;当c≠brq,即bq≠cr时,由于函数y=brq-cqx+r的值域为所有非零实数,所以原函数的值域为y|y≠bq .例如,函数y=4x-22x-1的值域为 ,函数y=3x+42x-1的值域为y|y≠32 .二、形如y=ax2+bx+cpx2+qx+r(p…  相似文献   

16.
拙文《三角形三边不等式的代数变换f(a,b,c)=f(y+z,z+x,x+y)》刊出后,引起一些读者兴趣,希望对文中的“m—n—t”证法体系。即定理1,展开进一步探究,笔者欣然回应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类三次非齐次条件不等式的证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类三元三次非齐次条件不等式的证明题,屡见于数学竞赛试题或数学征解问题中,颇具难度,传统证明方法较为繁琐,目前尚未见证明通法的报道.有鉴于此,笔者作了一些探索,总结出一种证明方法,并就教于专家、读者.定理1设x,y,z∈R+,且x+y+z=1,则以上三个定理可用平均不等式证明,此处略去.我们指出:(1)Z,y,Z也可以是非零实数;(2)定理1,2,3还可以综合为l巧用定理三~3证明三次非齐次不等式创1设凸ABC的三边为a,b,c,且a+应当指出,对于题没条件为Z+y+Z一天>0,可作变换Z一kZ‘,y一切’,Z一bZ’,从而得…  相似文献   

18.
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重要的是应用其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下面从五个方面举例加以说明.一、比较大小例1比较x3+2x2-1与x3-5的大小.解:(x3+2x2-1)-(x3-5)=2x2+4,∵x2≥0,所以2x2+4>0.故x3+2x2-1>x3-5.二、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例2若(2a-24)2与|3a-b-k|互为相反数,求k为何值时,b为负数.解:由题意,得(2a-24)2+|3a-b-k|=0.∴2a-24=0,3a-b-k=0.∴a=12,则36-b-k=0,故b=36-k.要使b为负数,需36-k<0,k>36.∴当k…  相似文献   

19.
初中部分1.1如图,已知CO⊥AE,BO⊥DO,O为垂足,则分别与∠BOC互余和互补的角的个数是()(A)l,0;(B)2,0;(C)1,l;(D)2,1.l.2已知:z=ct,(x2+y2+z2)(a2+b2+c2)=(ax+by+cz)2.求:a/x和b/y的值(用t表示).2.2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DF=b,EB=c,EF=DF+EB,设正方形面积为S,求证:S=ab+bc+ca.3.1已知a、b、c分别是△ABC的三条边长,方程4x2-4a2x+b4+c4-b2c2=0有相等的实数根,且sin2A(bcosB-ccosC)=acosA(sin2B-Sin2C),试判断△ABC的形状.3.2如图,已知…  相似文献   

20.
你会解答吗?     
初一年级1.已知求x+y+z的值.2.9个纸盒装乒乓球的个数分别是12、17、18、24、29、33、36、45、52,甲拿走若干盒,乙也拿走若干盒,且甲、乙共拿走8盒.若甲拿走的球数是乙的3倍,则乘下的一盒内装乒乓球只.3.已知a、b、c都是自然数,且b>c,a+29=b2,a-60=c2.求a、b、c的值.4.在解方程组时,王彬同学求得其解是李琳同学由于将c看成d,求得的解是求a、b、c、d的值.初二年级1.已知x、y、z都是正整数,求x、y、z的值.2.已知a、b、c都最正数,且a(b+c)一27,b(c+a)一32,c(a+b)一35.求证;以a、b、c为三边长的三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