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由此可见,教师队伍建设是很重要的,它是办好学校的基础.而教师队伍建设,除了思想素质建设、业务素质建设、物质条件建设和管理建设外,还有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道德也体现在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上,师德就是其中之一,它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部分.各行业的职业道德必然要受到行业自身特点所制约,如商店的“顾客至上”、“顾客是上帝”就成为它的轴心.因为市场经济一旦形成买方市场,顾客自然就成为“上帝”了,不然就无生意可做.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师德也必然要受“教书育人”所制约,所以,师德同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相比较.更具有其自身的价值.其教育影响力,概括起来是“广、深、远”三个字.广.是指它不仅影响学生,还影响到家长、社会各方面;深,是指它能深透到学生内心世界里;远,是指它还关系到学生立身处世的准则.现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建时期,人们的思想道德、人际关系、利益原则和民主意识都在发生变化,其中多数是积极的发展因素,但社会中一些不规范行为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会出现的.  相似文献   

2.
师德谈     
人民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的重要“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教师的工作不同于其它行业的劳动,他的劳动对象不是物品而是有思想的人。他的劳动特点决定了师德的特殊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道德意识水准要更高,道德行为要做“人之模范”,教师的师德要比其他职业道德的影响更深、更广、更远。因此,教师的师德对教育过程有调节作用,对教师有激励作用,对学生品德有培育作用,对学生智育有促进作用。热爱祖国、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准则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悠久爱国主义优秀传统的民族,教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行最主要的就是体现于热…  相似文献   

3.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学生为本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原则,“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4.
樊希玉 《教师》2010,(5):54-55
教师成长.师德先行。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新课改对教师职业道德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和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爱生、爱岗、爱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三个重要支柱。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笞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中高年级是形成学生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的重要阶段。课程实施直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由此可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品德课程中的重中之重。占人有“品德如玉”之说,如果把学生的品德比作一块天然的玉石,那么,笔者认为.教师在雕琢这块玉时应经历如下过程: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如何发挥好“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师德修养。 一、师德修养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教育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耀眼的旗帜,是效法的榜样。教师职业中提倡的:“要以德化人,以智育人,以行感人,以理服人”,所指的德、智、行、理就是教师本身的道德情操、文化修养、政治素质和教育思想水平的表现,也就是教师教育工作中行为规范的总和即师德。 教师的师德水平对被教育者有着深、广、远的影响。这是因为师德的影响直接见诸于学生性格品质的塑造,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相似文献   

7.
<正>一、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问题概述(一)概念的界定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2.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在中国,高尚师德源远流长,从孔子那一代  相似文献   

8.
道德是指由一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惯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表现为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师德),是指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品德的总和,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影响着我国新一代的成长,也是社会其他行业职业道德的典范。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成分,教师的职业道德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品德评价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道德要求,对学生的品德表现,予以判断、褒贬的一种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品德评价,常受教师对学生认知因素的影响。认知误差是指人们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对他人形成一定印象时所产生的认识偏差。教师对学生的品德评价要做到正确、全面、真实,必须注意控制认知误差。  相似文献   

10.
浅论师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学生素质的提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教师的品德和职业道德。本文作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论述了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具备的品德和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1.
实践表明,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品德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程度。教师品德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犹如琢璞为玉,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慎独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处无人注意时,对自己的行为谨慎不苟。早在我国春秋时期,慎独就被视为一大美德,《礼记·中庸》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慎独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试金石。一个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能仅看他在同行和学生面前的表演,更重要…  相似文献   

12.
职技高师的“师范性”教育是指培养一名合格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除使其掌握某一门学科或专业,具有较高深、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对其进行一种作为教师的职业性训练,即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与职业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所以“师范性”教育不只是教育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教育实习,它还包括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情感以及健康的身心状态等.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必然要求.就中等职业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13.
“以人育人,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北京四中办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以人育人、共同发展”具体可以概括和表现为“以行为影响行为,以品德培养品德,以能力提高能力,以理想树立理想,以情操陶冶情操,以境界提升境界,以人格塑造人格”。“以人育人、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教师工作的职业特征,也体现了四中对教育的理解。“以人育人”不仅是指教师育学生,还包括学生育教师、前人育后人,即用四中校友和他们留下的精神文化来育在校的学生。有了学生、教师与家长的相互支持与促进,“共同发展”则是“以人育人”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教师工作是育人的工作,要为人师表。朔学生灵魂,自己必须灵魂美,正学生品德,自己就要品德高。由于教师职业的性质,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以及服务的对象和手段,决定着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应当有下列内容。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热爱教育工作,是人民教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内在动力。忠诚来自热爱,热爱才能专心。人民教师没有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就根本谈不上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指导教师思想和行动的指南,也是  相似文献   

15.
作为从教者,必须严格遵守一系列职业规范,并具备许多独特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符合“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的要求。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他点燃了一代代人心灵深处的文明之火,维系着人类文明传承的命脉。实践证明,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上这个教师,才会学好这门课程。因此,每一名教师都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格品质,这是良好地开展教学的前提。良好的教师素质能促进学生品德健康积极发展。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严谨治学、为学生树立楷模。下面是我对教师如何树立高尚的师德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中国青年报》和《中国教师报》联合在全国中小学校中开展了“教师应具备什么重要品质”的调查活动。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名列“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前五位的分别是:1,学识渊博、专业能力强;2.对学生公平;3.责任心强;4.创新能力强;5.尊重学生。上面这五个“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代表的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所在。作为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自身修养,做到博学、修身、自省、自强,令学生满意。  相似文献   

17.
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教师工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影响力发挥作用的过程.通过对学生施加知识、心理、品德、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但是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为人师表的道德榜样作用正在遭到质疑.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呈下降趋势。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教师影响力下降的呢?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发展心理学的观点为指导,从个性思想品德发展的阶段性,人的品德心理结构因素的不平衡性角度出发,阐述师专在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课教学时,应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把“知“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通过重点培养学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道德认识,促进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为学生日后形成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铎  雷晓莉 《教师》2010,(2):99-99
“学困生”一般也称为差生后进生,指那些智力和生理并无缺陷,但品德、学习成绩等非智力因素等方面落后的学生。如何转化“学困生”,特别是思想品行和学习双后进的学生,是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班主任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生活型德育模式的研究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所谓生活型德育,是指学校和教师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思想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按照一定的品德规范来生活,从而养成一定品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