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抄公”的新花样陈升钧“文钞公”原只出现在文坛上,可如今在新闻领域也时有此“公”出现,且玩的花样令人瞠目。那未属“辑”的东西,在署名后未出现此字。这本来不好,因为报刊给作者和辑者的稿酬是不一样的;且把“辑”抹去,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缺乏起码的投稿常...  相似文献   

2.
这些年,金马一直从事“青春系列”研究,写作了大量情感同智慧结合的短章。他的新作《青春化育》从“青春境界”、“金领、绿手指和新新人类”、“浪漫情感世界新景”、“生存战略新观点”、“信息时代的心理软件”、“智慧生存的青春指令”、“赛博空间与心灵胜地”、“箴言与经典”八个方面分辑作品,读者由之可以感受到金马同当代青年心灵的贴近。每辑都是一个小的精神空间,八辑就是一个较大的空间了,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了。该书给我的感觉是:金马的精神系统,第一不是封闭的,而是留有出口的。第二是在“横”的开掘上花费了较多心血,…  相似文献   

3.
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以下简称《丛刊》)第114册中收录了“据明成化十一年郑、郑琥刻本景印”的《麟溪集》,集前署名为“明郑太和辑郑玺续辑”。查阅《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两书在著录《麟溪集》时也一律作“明郑太和辑”。其实,此集最初应为元代的郑文融(一名大和)所辑。《丛刊》本集首为元人程益所作的《麟溪集序》,序曰:“《麟溪集》者,郑君大和之所类也。大和之家,九世同,海左无有之者。朝廷有旨以旌别之。台阁暨公侯及山林文学之士或发于诗,或形于颂赞,或见于…  相似文献   

4.
“一元书库”现象“一元书库”1998年推出第一辑,共五十册,每一册一印张,定价一元。用一元钱买一本书,由这一本一本的一元书为中小学生读者们衍构一个基本的知识体系,这是“一元书库”的路子。1999年,“一元书库”推出第二辑,共二十册。“一元书库”推出后,有两点特别引人注目。其一,“一元书库”首辑初印二万套不到半年就告罄。第二辑的市场效果也很好。在1999年中宣部、教育部等八部门的优秀少儿读物评奖中,“一元书库”获二等奖。“一元书库”还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一等奖。其二,在“一元书库”首辑出版后不久…  相似文献   

5.
看黄晨新编的《报刊博览》版上有两句“诗”:“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立即联想到我们的编辑工作:编辑上班三件事,约稿编稿画版面。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为理发店题过一幅妙联:“虽云毫末技艺,却有顶上功夫。”编辑的日常工作也为“毫末技艺”,“约稿编稿画版面”可谓“雕虫小技”也,但此中更有“顶上功夫”。这“顶上功夫”体现在杜甫的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里,也体现在编辑的“辑”字里。我觉得编辑编辑,“编”和“辑”是一回事,也不全是一回事。说它是一回事,是按照《辞海》的解释:编辑是指新闻出版机…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地平线》丛书第一辑出版由中国社科院加拿大研究中心主持编纂的《加拿大地平线》丛书,在加拿大驻华使馆文化处的资助下,最近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每年出版一辑,内容以知识性为主,文字深入浅出,形式生动活泼。第一辑《“生存”的生存》从各个...  相似文献   

7.
寻找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新视野丛书(第1辑)”评价隋干存,宋玮山东教育出版社于1996年2月推出了10种被何作麻院士撰文称作“近年来少见的、选题新颖的著作”的“新视野丛书”(第一辑)。这套丛书由朱光亚、张玉台、张岱年、倪维斗任顾问,清华大学、中国...  相似文献   

8.
早就想写一篇谈论“新世纪万有文库”的文章,但一直没有动笔,促使笔者写下这个题目的动因是看到了编者为第五辑所写的弁言。虽然编者援引陈原先生关于保留书目的名言作为自勉,并不无悲壮地表示“我们还是会出下去”,但言语之间仍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失望语调,不如以前各辑所写的弁言那么从容了。原因正如编者所讲的,这套书“至今还没有成为读书界的畅销读物或热门抢购的对象”。这从己出各辑的印数上也可以看得出来,一、二辑的印数都是高达一万册,到四、五辑时已经变成三千册。对一套大型丛书来讲,三千册是个维持生存的数字,离畅销或…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出版,为中国文学事业和出版事业矗立起了一座丰碑。第一辑自30年代编纂出版以来,经过文学界、出版界几代人的努力,已出版了第二辑(1927—1937)和第三辑(1937—1949),第四辑(1949—1976)的编纂即将告成,第五辑(1976—2000)的编纂也已列入规划。正当“大系”全书完成指日可待之际,想不到曾经发起并领导编纂“大系”的第一代编辑家、“大系”第一辑主编赵家璧同志,不幸于1997年3月12日与世长辞。赵家璧同志一生从事出版工作,为我国新文学和出版事业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刊录赵家璧同志生前和领导编纂“大系”的第二代、第三代编辑家丁景唐、江曾培关于《中国新文学大系》三人谈中的一次谈话,以示对他的深切悼念。  相似文献   

10.
《河北科技图苑》2007,20(2):F0002-F0002
由丘东江先生主编的“21世纪图书馆学丛书”旨在顺应时代潮流,把握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发展脉络,强调精品意识和求实创新的学术风格,全力推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研究著述。自第一辑出版以来,受到业内的好评和喜爱。该“丛书第二辑”为9册,聘请具有丰富图书馆实际工作经验的学者及专家执笔,撰写编辑选题实在、信息丰富、密切结合图书馆工作实际,是值得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参考的专著。  相似文献   

11.
编辑,是由编和辑组成的。照《辞海》解释:编者,制作也;辑者,聚集也。按照编辑工作的程序来理解,我认为,编辑工作的前道工序应为“辑”,即收集材料(选择稿件);其后道工序才是编,即加工整理检校出版。可以这样说,“辑”乃“编”之基础和先决条件,无“辑”便无“编”可言,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实,在新闻宣传中,“辑”的含义已远远超出了其固有的特性,它不再是单纯地收集材料,而是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蕴涵了策划和组织的成分。但它又有别于策划和组织,策划和组织是一种总体的构思,宏观的把握,高屋建瓴。编辑收集材料,则是在  相似文献   

12.
文汇出版社继《敬宜笔记》后,又推出《敬宜笔记(续编)》,两本书分别列为“‘夜光杯文丛’&;#183;个人专辑”之第一辑与第六辑,同列在文丛中的,还有季羡林、王蒙、李辉等其他作家的专辑。  相似文献   

13.
美丽超市     
《大观周刊》2006,(41):26-26
健康染发 靓得安全,3+2美丽护肤套餐,抗衰老明星 “基因除皱肽”,青丝不褪色 黑发“梳”出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出版界一些热心的人士围绕“编辑有学无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文无意于对编辑概念作任何界定,只从编辑角色转换的角度来探讨编辑概念的发展变化,梳理出编辑概念的发展变化脉络,并阐述21世纪市场经济中中国出版业改革的编辑角色转换模式。 一、书斋模式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编,次简也。”以丝次第竹简而排列之日编;“辑,车和辑也。”辑与集同,合也。可谓,编辑的本义即收集整理,按次第编辑之。从事这种工作的人称为编辑。编辑整理后的作品是经过精心筹划、选择、收集、整理和加工后的结果,体现了编辑者的意志…  相似文献   

15.
当代类书编纂体制上的突破:兼评“辑而不作”论朱育培(汕头大学图书馆)类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工具书。困其内容广征博引,资料宏富和便于查寻,对古时学子应试登科及后人据以辑佚文献,曾起过重要作用。类书历朝均有编纂,至清代曾盛极一时,随后日趋衰落。有人认为“辑...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著作“著”与“编”的科学界限王玉辛,王桂华【石家庄】长期以来,我国科学著作在署名时对于“著”与“编”(包括:辑、撰、述、纂)的区分极不严格,甚至不加区分,只写作者姓名,不署“著”或“编”、“编者”字样。这不仅不利于科学著述质量的提高,对于著作权...  相似文献   

17.
期刊编辑工作是编辑工作的一种。但编辑工作又是什么呢? 我们不妨是从字义、词义考察。编,本有组织、排列之意;辑,本有收集、聚集之意。在编与辑二字未缀合成词之前,称这种工作为“辑而论纂”。如称:“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编与辑之缀合成词,至迟当始于唐代。因李延寿之《南史》已称: 少好学,能属文,家有旧书,例皆残蠹,手自编辑,筐箧盈满。这里所说的编辑,虽与今日的编辑工作内容不尽相同,但已是用以指对书稿进行某种工作了。  相似文献   

18.
“责任编辑”,不是职称,而是一种工作实施者的固定称谓。在中国出版历史上,有“编”、“辑”的称谓。“编”与“辑”两字联用,最早始于公元551年~554年《魏书·李琰之传》:“修撰国史……前后再居史职,无所编辑”。而“责任编辑”称谓来自于前苏联。1949...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教育时报记者刘肖的作品集《走过》近日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走过》从刘肖1991年~2001年中采写的数百篇作品精选了50篇,共30余万字,并配有近200幅图片,全书分为5辑,每辑10篇,“绿叶对根的情意”中收录的是刘肖在《教育时报》策划并采写的重头报道,其中不乏在各级好新闻评选中的获奖作品。“听老师讲故事”选自教育时报的名牌栏目“100个教师的自述”,实话实说,原汁原味“与作家对话”是对冯骥才、刘震云、苏童、王朔、刘恒、陈丹燕等知名作家的专访。“约会主持人”是时报文化版的一组系列报道,对…  相似文献   

20.
看到日历上“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诗句,立即联想到我们的编辑工作:编辑上班三件事,约稿编稿画版面。 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为理发店题过一幅妙联:“虽云毫末技艺,却有顶上功夫。”编辑的日常工作也为“毫末技艺”,“约稿编稿画版面”可谓“雕虫小技”也,但此中更有“顶上功夫”。这“顶上功夫”体现在杜甫的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里,也体现在编辑的“辑”字里。 我觉得编辑编辑,“编”和“辑”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