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伴随着媒介化进程的演化,整个社会的运行规则、传播逻辑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的国际传播也应充分采用媒介化逻辑实现关系连接和情感共振,启动和激活国际传播资源,创新国际传播策略与方法,凝聚城市、企业、高校等多类主体国际形象建构合力,实现国际传播能力体系构建与创新,在理念创新与实践推动中共同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享共赢",之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为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内在要求。企业作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名片,是国家形象的有机载体和对外窗口。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增长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愈加突出,已然具备作为主体参与到国际传播中的能力和实力,也成为国家国际传播的重要方面。但是,2018年以来以中美经济贸易摩擦为标志的大国博弈,突显出逆全球化的趋势,尤其是这次疫  相似文献   

3.
地方是西方社会认识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理念,增进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的一扇窗口。江苏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和文化大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在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征程中,江苏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用国际化的视角传播江苏声音,讲好新时代江苏故事。  相似文献   

4.
全球文化秩序演进与国际传播格局演变深度互动、紧密相关,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对于参与构建全球文化新秩序至关重要。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话语优势与传媒霸权,在全球文化秩序建构中占主导地位,强势输出自己的文化。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深刻演变和传播技术快速发展,全球文化秩序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中国国际传播在消解西方文化霸权、推动建构新的全球文化秩序中担负重要使命。把握历史与时代的辩证关系,深入分析全球传播秩序与文化秩序的互动互生关系,从参与制定国际规则、推动文化外交、构建多元协同传播、加强国际文化贸易等方面体系布局,系统谋划国际传播工作,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中国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过程中的标识性叙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在"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展现了大国大党的责任担当。传播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话语,需要及时跟踪研判国际社会有关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舆情动态,识别塑造生态文明国际叙事面临的实际问题。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和有益经验,我国智库、媒体等应在后疫情时代发挥协同增效作用,赋能生态文明国际话语体系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叙事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习近平主席向世界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努力把中国的发展与沿线各国的发展对接起来,让沿线各国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助力。3年来,中国各省区市也把各自的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对接,积极推动新一轮的开放发展。陕西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是我国20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步骤。它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将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即由部分开放向全面开放,由以国内规则为基础的开放向以国际规则为基础的开放转变,这不仅对我国政治、经济、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将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秩序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全球文明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之后,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全球文明倡议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开放包容、和谐发展的精神内核。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进一步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加强全球文明倡议的对外传播,要积极拓展对外传播主体的多元性,增进对外传播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对外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增强对外传播效果的显著性,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打开新局面,共同守护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球背景之下,本文认为应将文明互鉴理念作为新时代国际传播观念的核心构成。文明互鉴理念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是有别于“文明冲突论”和西方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另一种选择”,是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的中国智慧,应基于文明互鉴理念提升当代中国国际传播的人类意识与人民意识,将乡村文化、青年创造和人文交流作为国际传播的新途径,推动国际传播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正式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这是在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之后,中国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出的第三个全球性倡议。本文回溯欧洲占取新世界、垄断全球性网络的历史,从理念和制度两个方面梳理了旧时代国际传播秩序形成的基本原理,并尝试以此为基础,在话语体系和历史境遇的对比中,理解全球文明倡议所具有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历史意义,阐述了中国崛起给世界发展和国际传播秩序革新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当代中国价值理念成为对外交流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提出的,是中国对自身发展愿景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思考,是建设美好世界的中国方案。①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趋势下,全球层面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缺乏、粮食安全、人口问题、卫生问题、跨国犯罪等层出不穷,要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形成共识,在共同的全球价值观指引下形成解决方案。应对不同领域的变化趋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在不断衍生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二级价值观,包含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以及与各个地区合作中形成的区域、领域命运共同体,如中阿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卫生命运共同体等。本研究主要就我国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海外传播与认同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加强地方外宣在国际传播中的参与,既是全媒体与全球传播发展使然,也有利于地方外宣发挥独特优势,更符合新形势下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需要。在实践中,地方外宣发挥本地区域特色,探索创新,成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践行者。目前,地方外宣既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也面临最大压力,需要坚持国家站位、树立国际视野、统筹整合资源、强化品牌意识、创新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与传播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战略部署,并明确提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要求。这为在新征程中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根本遵循。在“2022和合文化全球论坛”上,国内外各界嘉宾围绕“和合文化与促进共同发展”分享思想观点。大家一致认为,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式世界经济以及世界各国实现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让世界读懂。《经济日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贺信精神,积极落实中央指示要求,把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牢记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重要职责,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统筹内宣外宣,着力创新经济报道理念和方式,提高经济报道质量和水平,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努力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相似文献   

15.
进入后扶贫时代,如何将"中国脱贫方案"上升为"国际脱贫议程",这是中国参与全球贫困治理、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环节。在脱贫方案的国际传播中,议题内容的选择、议题属性的诠释都将影响国际舆论的接受度,要突出对中国多维贫困治理理念和特色减贫模式的传播。针对国际舆论有关扶贫目的、扶贫标准、扶贫政策和扶贫可持续性这四方面的质疑,要精准回应舆论焦点和风险点,打通国内外舆论场,加强与国际组织的交流互动,在构建国际减贫合作新机制的基础上,助力解决"第四世界"的脱贫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作为奉行开放型发展战略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发展走向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神经,也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议论。西方国家由于在世界媒体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和拥有强大的国际传播力,成为国际舆论的风向标。当前,西方涉华舆论主要集中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模式、中国的和平外交、中国责任论和中国发挥全球领导者角色等方面。在上述问题中,西方舆论展现出了不同认知和复杂心态,但总体来看"负面中国"的声音依然  相似文献   

17.
20多年来,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日前,中国对外贸易排名世界第七,吸收外资连续8年居发展中罔家之首,中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这不仅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也为各国各地区企业到中国寻找商机、进行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政党对外传播,离不开有效的话语构建。政党对外传播的内容一般都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异质性更强。相较于对内传播,政党对外传播还将面临不同规则和社会环境的约束,挑战也更大。在以往的政党对外传播中,我们有很多成功的实践,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谐世界”等成功理念,为我建构出一定的认同与权力,拓展了我国际空间。但总体而言,我政党传播受身份、权力结构等客观条件所限①,总体上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发挥话语建构在政党对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借我经济快速增长、实力相对提升的东风,传播中国话语,构建中国认同。  相似文献   

19.
正国际观是观察和分析国际社会历史变迁规律和世界交往演变规律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宏观视角,通过对国际社会发展与世界交往演变规律的深度认知、对国际社会制度变迁和主体间性关系运动的价值判断、对国际秩序伦理正义和对外传播演化方式方法的准确把握,提出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已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与生态观,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但在向世界推介阐释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与话语的国际表达不充分而引发西方误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成就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甚至招致西方质疑等多重挑战。为破解这一困境,中国生态环境议题的国际传播需实现两大转向:一是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人类二元对立""经济思维主导"的价值取向,转向中国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价值取向;二是从各国传统的利己政治诉求,转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播诉求。而与之相适应,中国生态环境议题的国际传播也亟待创新,包括重建生态环境议题国际传播的主体性,重构生态环境议题国际传播的强势框架,以及重视生态环境议题国际传播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