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7年,由"通俄门"事件调查引发的美俄"媒体战"不断升级,两国立法机构相继出拳,重新界定对方媒体身份,限制对方的媒体采访与信息发布权利,将传统"媒体战"扩展到社交平台,从最初的内容真实性之争延伸到广告影响力之争。这不仅影响着美俄双方的对外传播,也影响着世界信息传播格局的发展趋势,并不可避免地增加中国对外传播的难度和面临的政治风险。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认真研究美俄"媒体战"的实质,从媒体身份、海外社交媒体发展、反制手段等方面思考,警惕中国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攻击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是中国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是我国最主要的外宣媒体之一,承载着“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影响世界”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际台在对外传播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取得突破性成就。新时期,国际台继续坚持不懈,锐意创新,适时调整战略部署,大力推进现代国际广播体系建设,已成为连接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3.
刘琛 《对外大传播》2014,(10):27-28
正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国际传播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2000年,我国提出"走出去战略(Going Global)",将对外传播与"城市化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人才战略"并称为四大基本国策,这标志着我国将对外传播工作提升到历史性新高度。那么,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传播竞争力的根基是什么呢?国际传播研究的一种答案是——语言是文化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图苏(D.K.Thussu)指出,"在近两个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缩写为CRI),简称国际台,是中国唯一国家级对外广播机构,目前使用59种语言(49种外语,汉语普通话,4种方言及5种少数民族语言),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等传统和新媒体手段向全世界传播。  相似文献   

5.
9月5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暨本刊编辑部召开了"奥运会后的对外传播"研讨会,邀请来自国务院新闻办、北京奥运会新闻宣传协调小组、新华社、国际台、中央电视台、外文局等外宣部门和单位,以及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专业研究机构的20位专家学者,就近期国际涉华涉奥舆论的变化和发展变化态势,西方舆论对中国的深层认识框架,北京奥运会给国家形象传播带来的长远影响,以及对今后对外宣传工作的思考和建议等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的对外传播已走过70年的风雨历程。受到国际环境变迁的影响,我国的对外传播也历经了从国际话语权的缺失到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强大的演进过程。按照影响我国对外传播体系建立与发展的重大社会制度变革和技术变革等关键历史节点,我国对外传播的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1949-1978年)、形成期(1979-2000年)、发展期(2001-2013年)、强大期(2014至今)。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世界正在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境况之中。2020年,一个又一个国际事件,加速推动了世界局势向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使得整个国际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国际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2020年中国的对外传播同样也处于一个异常复杂、艰苦和被动的环境当中,前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导致的世界各方舆论的围追堵截,后有美国的一系列单边主义政策令中国的国际话语建构雪上加霜,这种"前有狼,后有虎"的国际传播环境,给中国的对外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另一方面,挑战伴随着的往往也是机遇。2020年中国的对外传播,充分利用了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和特点,在重重阻碍中披荆斩棘,找到了一条通路,甚至从一定程度上扭转和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所以,巩固好目前的对外传播成果,依托新媒体基础,采用全媒体理念,打造智慧对外传播体系,是2021年中国对外传播的首要策略。  相似文献   

8.
李宇 《对外大传播》2014,(12):30-31
正广播影视"走出去"是我国开展广播影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我国开办的国际广播电视频道和外宣网站数量在全球都首屈一指,但对比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电视国际传播,我们会发现,我国电视国际传播的整体发展水平仍处在初级阶段。在技术变革以及国际竞争格局不断改变的大环境下,我国国际传播正处在一个历史关键阶段,广播影视"走出去"也面临变革与突破的重要机遇。寻求一种可持续、实  相似文献   

9.
1963年,作为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的首届毕业生,张振华被分配到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开始了37年的对外传播生涯。从记者、编辑到台长、总编辑,他以对事业的赤诚之心,一路前行,一路求索。  相似文献   

10.
《对外大传播》2005,(10):4-4
2005年9月28日下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开播仪式(调频FM90.5,中波AM900)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它标志着中国内地第一家类型化、全天候、全直播的纯资讯频率诞生。这对于中国广播事业来说具有从专业化向类型化发展的标志性意义。环球资讯广播是国际台正在全力构建的环球广播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国际台创建的又一重要对内外宣平台。它的出现将使国内广播市场更加丰富,使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沈苏儒同志的来稿向我们外宣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和盼望——加强传播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他在阅读了杨正泉同志的《我与广播》后,对杨正泉同志注重广播理论的研究深有感触,认为在我们对外传播系统缺乏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他希望外宣工作者,不一定要工作了三四十年或更长时间之后,再去把自己丰富的实践提高到应有的理论程度,而应随时注意去做。我们《对外大传播》杂志,是外宣工作者笔耕的一块园地。我们响应沈苏儒同志的呼唤,注重传播理论的研究。同时,我们也要按杨正泉同志向我们提出1998年工作重点第九条时所指出的那样做:加强对书刊外宣传播理论的收集、选择、整理和出版工作,大力提倡和加强业务理论的研讨,并将其体现在《对外大传播》杂志的内容上。在此,我们也号召外宣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把你们宝贵的经验、丰富的实践,上升到传播理论的高度。《对外大传播》将是你们的一个阵地,随时等待着您的来稿。  相似文献   

12.
融媒体报道发展至今,媒体产品的核心要素依然是形态与内容。如何把中国内容以对象国观众喜闻乐见的形态传播出去是每一位对外传播工作者需要思考的课题。本文以俄罗斯“莫斯科24”电视频道融媒体产品《给你》(Этотебе)朗诵节目为研究对象,从其形态和特点入手,分析其成功原因和背景,思考俄罗斯优质融媒体节目对我国当代对俄传播工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全球化发展势不可挡,中国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逐渐得到普遍认同。然而基于历史、政治、文化等综合因素,中国既受到世界关注,却也屡遭西方媒体阵营的抵制,"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依然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本文将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西班牙语的对外传播为例,结合60多年的传  相似文献   

14.
数据新闻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与发展,不仅给新闻业带来了新的报道方式,也给我们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占有和应用数据在对外传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应用大数据于对外传播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探索。大数据的客观性有利于增强对外传播的说服力,淡化宣传色彩。在大数据时代,用"数据讲述中国故事"成为变革对外传播方式的一条新思路。我们应培养具有一定数据素养的外宣新闻工作者,利用大数据实现新闻的个性化定制,做到精准传播。同时利用大数据优化传播元素、进行多维度的受众分析、把握媒体议程设置、实现舆情监测等等,不断优化对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作为中国共产党对外信息传播工程中的重点外宣媒体,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贯彻落实李长春同志关于国际台"外圆内方"外宣策略的重要指示精神,本着遵循国际信息传播规律、注重传播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多语种、多媒体、多渠道传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6.
摄影——对外传播的重要手段在当今世界里,有着促进各国人民友好交往、进行对外宣传的多种传播手段。除电视、广播及文字出版物外,图片摄影仍然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不管我们来到哪个国家,进入哪座城市,首先映入你眼帘的引起你兴趣的,大都  相似文献   

17.
2016年,"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一个重要的对外传播时代命题,中国全球治理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传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同时新媒体的发展开启了双向互动的对外传播时代。2017年,对外传播的格局将继续改变,面对未来的全球传播新秩序,我们需要在探索对外传播实践的全新增长点的同时,思考中国理论在新形势下的外宣战略和策略,从过去的外宣框架和思想牢笼里解放出来。中国的对外传播要提升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变对外传播为天下传播,把习近平提出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对外大传播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企业形象是国家形象的组成部分之一,企业对外传播是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对外传播的相关研究中,从企业角度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试图梳理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本土品牌对外传播和营销活动的历程与特征,以期对当前"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有所借鉴。本文把中国本土品牌的对外传播划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传播和营销活动呈现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国际传播生态,也将公共外交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公共外交"(Digital Public Diplomacy)也相应呼之欲出。数字公共外交不但对传统公共外交形成延展,其传播主体也从政府主导走向共同参与的多元行为体。我国政府近年来特别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从公共外交着眼,加大了对外传播的投入,形成了以国家传统媒体为主的对外传播格局。随着互联网成为信息及文化传播的新平台,数字技术正在改变国家软实力的构建方式。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及数字化媒体平台展开信息与文化的国际传播,正成为多国  相似文献   

20.
正对外传播是我国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旨在讲好中国故事,展示新时代中国,为我国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变迁,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对外宣传效果逐渐式微。2014年8月中共中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外宣工作者要因势而谋,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借助移动传播提高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本文以广东广播电视台的电视外宣栏目《今日广东》为样本,结合实际传播数据,探析利用境外社交平台脸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