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信号交叉口行人相位配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号交叉口行人相位配时为研究对象,针对信号交叉口行人和机动车对配时要求不一致以及我国行人相位清空时间不足的问题,借鉴HCM中行人绿灯最小时间和行人闪时间的计算公式,利用交通流理论,分析了行人相位和机动车相位关系,并建立了不同情况下行人信号配时方法,尤其是行人绿灯时间的调整方法.讨论了不同中央分隔带形式和宽度的行人过街方式,对计算参数的取值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不同情况下建议的行人配时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人车冲突及其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对不同用地类型的交叉口右转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冲突进行研究。基于视频得到人车冲突数据,通过模糊 C 均值聚类方法分析不同交叉口冲突严重程度与冲突原因。通过冲突聚类分析发现,不同用地类型的交叉口冲突发生原因和严重程度各不相同。其中,生活区交叉口行人到达无规律,且路口尺寸较小,其严重性冲突占 33.3%。  相似文献   

3.
针对具有混合交通流特征的行人二次过街交叉口,考虑不同信号相序对交叉口交通参与者的影响,选取信号总损失时间、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平均信控延误最小作为信号相序的优化目标,建立行人二次过街交叉口信号相序多目标优化模型,并给出了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际交叉口案例进行验证,得到考虑交叉口综合交通效益的最优相序,与现行交叉口相序方案相比,损失时间减少1.86%,机动车延误减少1.43%,行人延误减少10.43%。  相似文献   

4.
地铁施工占道围挡对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以及城市交通安全带来极大影响,本文通过对石家庄轨道交通1号线人民广场站四期围挡形式进行调查,对围挡处的人车冲突特性进行分析,在可能冲突点进行全程录像。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理论,通过读取右转车辆通过能力、右转车辆的人车冲突次数及冲突过程中的车速变化过程,分析围挡施工对交叉口通过能力及人车冲突特性的影响;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围挡后的交通环境指标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过街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信号交叉口行人穿越时间的特性规律,应用间隙理论和实际观测数据,建立了行人穿越的概率统计模型.进而建立了3种不同穿越条件下行人穿越数的估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行人平均过街时间模型、第85分位行人过街时间模型和第90分位行人过街时间模型.采用定量分析和模型实证分析方法,发现行人穿越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人行过街横道长度、车头时距小于临界间隙的概率以及交叉口内的转弯车辆数.结果表明模型估计误差均小于5%.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路网机动车尾气排放,建立了基于近似动态规划的相邻两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算法.以捷达车作为试验车辆,在长春市长春大街进行实车实验,采集了完全停车以及匀速行驶2种状态下的机动车排放因子;以进口道排队长度、信号灯色作为系统状态的表达变量,以绿灯切换方案作为决策变量集,采用近似动态规划中的基函数方法,建立了规划时间窗内优化...  相似文献   

7.
为直观评价信号控制的环形交叉口服务水平,建立了一种信号控制的环形交叉口延误计算模型.首先根据车流运行状况,将车辆在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内的延误分为入口道延误与环道延误.针对车辆在环形交叉口入口处的运行特性,结合HCM2010中的延误计算方法分析入口道延误.通过分析信号控制的环形交叉口的车流冲突行为,运用车队法,计算得到不同转向车流在环道上的延误模型,进而建立了信号控制的环形交叉口延误计算模型.最后,采用实测数据标定仿真参数,利用软件对模型进行验证,得到该模型相对误差为10.1%,满足精度要求.因此,该模型的计算结果能够直观体现环形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可为环形交叉口控制方案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交叉口短时间内多个方向有公交车到达时的信号优先需求,提出了一种单点多相公交信号优先策略.针对不同相位公交优先申请间的冲突,提出了“就近原则”以合理安排各公交车的优先级别并确定最佳优先顺序.为避免出现过饱和现象,提出了一种有限优先策略,即在各相位饱和度不超过0.95的情况下,采用绿灯延长、绿灯提前启亮给予具有最高优...  相似文献   

9.
车多人多,儿童过街是最令家长们提心吊胆的。过街不慎,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儿童伤亡的事件,已屡见不鲜。对儿童过街问题,世界各国,尤其是一些先进国家极为重视,有的还专门制定了“儿童过街法”,对儿童实施有力的保护。如:德国规定:家长要给儿童斜披彩色绶带,夜间过街时穿上发光衣。行人、车辆见到后,主动停下来让儿童先过街。英国规定:儿童过街时要手拿鹅黄色小旗,或者头戴黄色、红色帽子,以作“警示信号”。日本规定:在城市的各弄口、巷口立牌,上面画一个跑步姿势的小孩。凡有这种标志的弄、巷口,儿童过街时都十分安全。因为不管是开汽车,还…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16,(2):90-93
为了提高施工期间交叉口的安全性能,以福州轨道2号线建设中的古田路与新权路交叉口为研究对象,主要考虑非机动车对左转机动车的干扰。通过现场基础数据的采集,针对非机动车干扰数与同一进口道左转车辆车头时距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机非冲突函数,获得理想的拟合效果,再运用Synchro提出新的配时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优化评价。比较优化前后的控制效果,可得:在早高峰阶段,非机动车干扰数与车头时距拟合关系符合二阶多项式形式;交叉口总延误降低8.8%,平均停车次数降低9.8%。  相似文献   

11.
为使感应式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由于协调控制方案调整造成的额外延误和停车次数最小,基于先进交通管理系统数据设计了基于随机理论的相位差计算方法. 在感应式信号控制系统中,干线的绿灯启动时间是随机的. 基于支线绿灯时间中断机理,应用随机理论分析支线未使用绿灯时间的分布. 最佳干线绿灯启动时间可选取在绿灯时间返还概率最大处,以保证因干线绿灯启动时间变化而引起的停车和延误最小. 所提方法通过在交通状况接近于中国中小城市的美国缅因州的一个实例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论证,证实了新计算方法能够显著减低干线车辆行驶时间和延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路网密度的不断提高,不可避免要在临近交叉口进口道的位置设置公交站点.此类公交站点经常存在左转公交变道难的问题.通过构建左转公交可变道时段的算法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提出改善措施,为解决出站的左转公交变道难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过饱和区域的信号控制问题,基于宏观基本图理论研究过饱和区域的边界信号控制策略.首先,通过VISSIM仿真软件构造特定区域路网的宏观基本图.然后,根据宏观基本图确定该路网所能承载的最大累积车辆数.基于路网可承载的最大累积车辆数建立区域边界交通信号控制策略,通过监控路网车流输入量、路网内总车辆数以及路网流出量,调整路网内边界交叉口的信号配时.最后,针对虚拟路网建立了仿真模型,并设计3种流量需求方案对控制效果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边界控制策略实施后路网的驶入驶出量大大提高,路网能够维持较大的通行量;同时,边界进口道的排队长度得到了合理控制,且路网的平均停车次数、平均延误等指标均得到了改善.因此,基于宏观基本图的边界信号控制策略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城市快速路出口匝道与下游衔接交叉口的通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预信号的出口匝道衔接交叉口控制方法.分析流量流向分布特征,构建衔接区域换道延误计算模型;利用交通波理论,建立预信号上游排队长度和排序区长度模型;考虑主信号配时参数约束和排队长度约束优化,得到预信号配时参数以及预信号设置位置.案例分析结果表明,预信号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衔接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降低车均延误.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左转交通比例、交通流及匝道衔接段长度对模型的影响,证实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利用现有城市道路交通空间,在车路协同环境下对无信号交叉口控制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交通流冲突点理论,交叉口分为不同的空间区域,车辆进入不同的区域需要申请该区域路权资源|利用赋时Petri网建立无信号交叉口控制模型。根据优化算法,得到较优的车辆通行序列,从而实时引导车辆通过交叉口|分析了不同数量车辆对交叉口的延误时间、车辆平均延迟时间的影响,并将其与传统的信号控制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etri网的无信号交叉口控制方案改善了交叉口通行状况,控制效果优于传统的信号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广泛存在的违法行为,通过问卷调查与视频采集处理,揭示非机动车在交叉口的违法行为特征及其对信号交叉口安全的影响,以作为非机动车管理的依据,改善信号交叉口秩序混乱、安全系数低的状况.通过网络调查得到972份有效问卷,发现学历对非机动车违法影响较小;相对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骑行者的违法行为发...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人在跑步过程中速度对膝关节运动生物力学的影响规律,基于Kane方法和半物理仿真方法建立下肢动力学模型,以健康男性青年为对象,对不同速度下的跑步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建立以速度为自变量的膝关节运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步态初期足跟落地时刻,跑步速度越快,小腿向前伸展程度越大,越接近与大腿共线;步态中期,大腿向后伸展,小腿与大腿接近共线的最大程度,此时膝关节背面的韧带拉伸量最大,并且速度越慢,共线程度越明显;膝关节最大屈曲过程出现在步态后期,并且最大角度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跑步速度的增加,膝关节曲线前移.实验结论可用于康复机器人、类人机器人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过马路,要记牢,左右看,不乱跑,过街要走斑马线,还有天桥地下道。红绿灯,要看好,安全第一最重要。”这首儿歌,大家会唱吗?你知道“斑马线”的由来吗?早在古罗马时代,意大利庞培城的街道上,人、马、车混行,交通经常堵塞,于是,人们将人行道加高,使人与车、马分流,然后,又在接近路口的地方,砌上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称为“跳石”,以此作为行人过街的标志。行人可以踩着跳石穿过马路,马车也可以从跳石间安全地通过。今天的人行横道就起源于这种“跳石”。到了19世纪,汽车的速度及危险性都超过了马车,“跳石”不再适用。经过反复试验,19世纪50…  相似文献   

19.
《广东第二课堂》2007,(5):40-41
1.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任何时候都可以在高速公路上拦截检查行驶的车辆。A.正确B.错误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不同的危害内容。具体到某一个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社会危害内容,是由该行为所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或者社会秩序的性质所决定的。A.正确B.错误3.机动车通过没有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时,必须注意避让行人,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驾驶人应当在距“斑马线”()米处提前减速,做出明显的礼让姿态,待行人通过后,安全驾越“斑马线”。A.20—30B.30—50C.20—50D.30—404.只有应受治安管理处罚的行政违法行…  相似文献   

20.
《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通行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做出了规定,如下:1、将右侧通行、各行其道、按交通信号通行、优先通行作为通行的基本原则;2、写明保证专用车道的使用和通行优先;3、规范遇交通阻塞时的通行行为,即机动车遇有交通阻塞时,应当依次在本车道内停车等候。在车道减少的路段、路口或者在没有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的交叉路口遇有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机动车应当依次交替通行;4、对行人通行安全予以保护,强调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应当减速行驶;遇有行人通过时,停车《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道路交通通行的新规定@矫立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