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日报·周末版》于1991年9月14日创刊,至今年9月4日,已出刊整整百期,历时两年。创刊前,报社社委会在《关于出刊<陕西日报·周末版>等几个问题的通知》中就勾画出了《周末版》的结构框架:每逢周六出版,为对开一张四个版,版次与正报相接,即为5、6、7、8版。《周末版》的内容:5版为社会生活版;6版为文化、文艺、体育、旅游、家庭生活等专栏版;7版为文摘版;8版为国际副刊版。在《周末版》创刊号的《创刊寄语》中,有这样一段话:“本报周末版将为读者提供一连串的社会长镜头,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剖析和透视,使你牢牢把握时代潮流的脉搏和走向;周末版将成为你生活中的好伙伴,她既可以把你带进文苑艺海,使你在高雅的艺术享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7,(8)
瞄准更高文化品位突进评《西北工商报》月末版文/孙豹隐作为周二刊《西北工商报》的月末版,自然像日报的周末版一样,理应在可读性方面做足文章。因为读者阅读月末版、周末版,更多地是抱有一种休闲心态,在阅读过程中欣赏超过审视,对知识性、文化性、趣味性、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1998,(2)
谈谈报纸周末版存在的几个问题文/张羽如果把1981年1月《中国青年报》推出的“星期刊”视作我国报纸周末版的“首家”,那么,我国报纸周末版已经走过了十七年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全国各级各类报纸大都增设了周末版(或星期刊、旬末版、月末版)。周末版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试论“周末版”的误区《北京铁道报》李强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报纸都办起了以娱乐性为主的“周末版”(或月末版)。大多数“周末版”确实以其轻松可读的文章,活泼新颖的版式,为丰富社会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不少健康的精神食粮;同时也为我国的新闻界吹...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张报纸的周末版,与新闻版的一个重要不同就在于他的独家报道。因为,读者看报纸的周末版,并不是为了看当天的新闻,而是为了解在新闻版上不容易看到鲜为人知、详实深入的独家报道。所以,独家报道就成为周末版的亮点之一。 我从1999年开始在石家庄日报周末部从事文化版的编采,至今共采写独家报道40余篇,其中《访新中国第一位工人剧作家魏连珍》、《延安平剧院难以抹去的记忆》、《美猴王十八年后重出世》、《小兵张嘎原型之谜水落石出》、《革命文艺会师石  相似文献   

6.
1991年,报纸创办周末版,星期刊、半月版、月末版、扩大版等渐成热点,到10月份,省以上报纸增版增刊的约有40家,其中首都报纸有22家,如《北京日报》的“京华周末”,《金融时报,的“周末版”,《中国商报》的“星期刊”,《中国旅游报》的“月末版”等。新闻出版署报纸管理司司长梁衡同志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访问时说道:办周末版属于微调范围,是报界同志们为争取社会主义报业繁荣,在报纸宏观数量和品种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所作的一种改进报纸质量的尝试。已出的周末版,主要是给读者提供轻松一点、  相似文献   

7.
开发“双休日”电视资源浙江电视台梁雄去年8月,我台推出了全新的双休日节目《浙江卫视周末版》,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他们纷纷来信反映该版节目贴近观众,能帮助人们提高文化修养和生活质量,是一个融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好节目。并引起国...  相似文献   

8.
面对市场的挑战和优胜劣汰的局面,《教师报》作为一张行业报,我们也在深思:我们应该怎么办?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研究和探索行业报的发展走向,把握自己的特色和个性,重新规划版面.优化栏目,尽量贴近教师的生活。1997年,《教师报》向读者推出了“月末版”,现在又办起了“周末版”。怎样拓展‘明末版”和“周末版”的办报思路,我有两点体会。一、准确定位,特色鲜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在对《教师报广月末版”和“周末版”定位时,首先明确要积极地去迎对市场,决不消极地去迎合市场。在坚持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我感受最深的几点赵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副主编高级编辑)《浙江卫视周末版》的创意与运作,是在改革中不断发展电视事业的一种勇敢探索,一个成功的示范,一个可贵的贡献。《浙江卫视周末版》(以下简称《周末版》)给我印象最深的有如下几点:一、改革者的气魄与胆...  相似文献   

10.
1992年春,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闻现象——“周末版现象”。1993年春,“周末版现象”蓬勃发展,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新格局。本文所说的“周末版”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一两家报纸办周末版不能称为“现象”,许多家报纸在一段时间内都办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才能称为“周末版现象”。这使我想起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11.
1992年春,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厂一种引人注目的新闻现象——“周末版现象”。 1993年春,“周末版现象”蓬勃发展,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新格局。本文所说的“周末版”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一两家报纸办周末版不能称为“现象”,许多家报纸在一段时间内部办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才能称为“周末版现象”。这使我想起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记者从2000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国档案报社第四次通联发行会议上了解到 ,中国档案报拟于2001年改周二报为周三报 ,推出《中国档案报·档案大观》(周末版 )。周末版的办报目的 ,是进一步适应报业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 ,将中国档案报推向市场 ,面向广大档案工作者和都市读者 ,宣传档案文化 ,增强社会档案意识 ,弘扬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 ,拓展报社的发展和生存空间。周末版为对开8版。外加一张精品广告版 ,共10版 ,均为彩色印刷。每期推出对社会有影响力、有收藏价值、有历史参考价值的档案精品。据悉 ,中国档案报推出周末版…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发生了什么公元1992年1月4日,这一天与平日没有什么不同,除了它是一个周末,新年后的第一个周末。但正是后一点,使它与一件新闻界的新闻有了瓜葛。这一日,中国大陆众多有影响的报纸同时向世人推出了“周末版”,展示了新的一年报业发展的新特点。《经济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纷纷出版了“周末版”;《辽宁日报》、《陕西日报》创出“周末版”;《南方日报》、《福建日报》、《河南日报》、《大众日报》、《贵州日报》推出“周末扩大版”;《解放日报》则随报奉送四开八版的“周末彩报”;《四川日报》打出了“天府周末”,《吉林日报》则名之为“周末增刊”;《河北日报》为“周末刊”,《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亦由半个版扩大为一个整版,更名为“大地周末”;《中国消费者报》,《新闻出版报》等亦推出“周末版”。如果将这个日子向前推一日,还有《参考消息》的“周末增刊”,向后推一日则有《工人日报》、《安徽日报》、《江西日报》的星期刊……这是继1991年以来出现的第二次“周末版浪  相似文献   

14.
作为西方财经媒体业的翘楚,《华尔街日报》的一举一动向来是业界的风向标。今年9月17日,《华尔街日报》将打破116年来周末停刊的传统,开始在每周六出版周末版。其发行人凯伦·豪斯向公众展示了已经酝酿两年的周末版样本:其柔和的面孔一改该报平日版的严肃和冰冷,报道内容也明显“柔化”。这次业界瞩目的焦点不仅仅是周末版的版式和内容,更是它所预示的《华尔街日报》商业模式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15.
《白城日报·周末版》四开八版,既是地市级党报的休闲版,又是具有晚报风格的大众娱乐版。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坚持党报的指导性、服务性,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又要增强晚报的趣味性、娱乐性,让《白城日报·周末版》真正成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报纸。  相似文献   

16.
魏玮 《新闻知识》2007,(3):77-77,25
在西安庞大的都市类报业市场上,《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两家报纸拥有各自固定的受众群体,《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美报》等作市场补充。《华商报》着重报道社会新闻、突发新闻,《西安晚报》强调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三秦都市报》定位为“每位读者的朋友”,《阳光报》侧重其它媒体信息的整合。各个报纸的办报理念、报纸风格、市场定位等虽有不同,但不约而同的是,它们均放弃了报纸周末版这块“肥肉”。下图为2006年11月6日至11月12日四家报纸日版与周末版版面比较:  相似文献   

17.
迎着新世纪的晨光,《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于2002年春呱呱坠地,开始了漫长的新闻文化之旅。那时.军内外报业周末版风生水起,大有追波逐潮之势,《星期特刊》应运而生。大家期盼这份每周一期的对开四版彩印报纸.能够成为警营文化戈壁上的一眼清泉、一抹绿洲。  相似文献   

18.
一个感人的故事一路走来 6年前即1999年.我在沈阳晚报周末部任一、二版编辑.每天必做的事情是研读省内外报纸的周末版。5月初的一天,偶然在鞍山日报周末版上读到一篇报道。  相似文献   

19.
“周末版”编辑须知近年来,我国报业发展很快,有相当数量的报纸出版了“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等(以下统称“周末版”)。大部分报纸的“周末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扩大信息量、增强教育和服务功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有...  相似文献   

20.
软新闻,是我国新闻界近年来使用概率很高的词汇,也是在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报道中,大家提及较多的。以发软新闻而闻名的《新民晚报》、《羊城晚报》、《今晚报》,以及《南方周末》,其发行量“老大”的地位从来没动摇过。随着改革步伐加快,人民群众逐渐富裕起来,对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为软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景,因而周末版、休闲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