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观察与操作相结合,揭示出三角形的意义及特征。1.教学三角形的意义。(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感知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多媒体演示:屏幕显示出红领巾、三角形小旗、屋梁架实物图,逐一闪烁以上实物图。]学生观察后,教师让他们说出:图上是什么实物?它们都是什么形状?(2)从实物图抽象出几何图,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多媒体演示:依次闪烁红领巾、三角形小旗、屋梁架中涉及三角形部分的轮廓线,分别隐去红领巾、三角形小旗、屋梁架的实物图案,抽象出三角形的几何图。]  相似文献   

2.
近来听了两位教师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的过程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根本之别。甲教法如下: 教师出示红领巾(如右图):这条红领巾是什么图形呢?生“三角形。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也是三角形呢?生:三角尺、三角旗、屋架、……教师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来一起学习“三角形  相似文献   

3.
教三角形概念时,一教师引入新课,请学生列举自己所看到的三角形后,手持三角形教具,问:“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角?”学生答有三条边三个角。教师随即板书:有三条边和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为了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个概念,教师还出示下列图形让他们判断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中,我一直注意引导学生多思名问。通过多思多问,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学透学活,避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1、在概念教学中,围绕定义中的最要字、词、句进行设问,引导思考,加深理解。 如,在教“三角形的认识”时,我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1)“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与“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意思相符合吗? (2)“围成”是什么意思,换成“封闭”二字行吗? (3)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不是一定有三个角? (4)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不是一定有三条边? (5)象下面这些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相似文献   

5.
【案例】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我以展示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入新课,之后我让学生试着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生1:有3条边的图形就是三角形;生2:有3条边、3个角的图形才是三角形;生3:把3条边连在一起的图形叫三角形……显然学生的描述是不准确的。因此我鼓励学生试着来画一个心目中的三角形(指一名学生板演),并思考你画三角形的过程其实是画了些什么?(3条线段)师:请大家来评价一下他画的三角形怎么样?生1:他画得很直:生2:他画的角很尖……师:老师发现刚才他画得小心翼翼的,你知道他在小心什么吗?生1:他怕挨着的两条线段连不住,留下缝  相似文献   

6.
三角形的教学 ,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下面的办法。上课开始 ,让学生拿出三根长短不一的小棒 ,在课桌上随意组成一个图形。然后学生每人选取一个到投影仪上展示 ,教师把典型图案板书在黑板上 :由于教师没有规定一定要“围成”一个图形 ,而是“组成”一个图形 ,学生会放开想象 ,尽量组成与别人形状不同的图形。接下来 ,教师提问上面的图形中哪些是三角形。因为学生已有对三角形的直观认识 ,很快就能指出⑧、⑨、⑩是三角形。但进一步问“为什么” ,学生就需要思考、议论 ,可能会得出 :三条线段没有接起来 ,三条线段…  相似文献   

7.
“三角形的分类”是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基础。教学本节课时,应让学生动手摆出三角形的图形,动脑想出三角形的特征,动口说出三角形的种类,再动笔画出三角形的图形,具体安排如下: 一、动手操作,摆出三角形的图形 1、提问:三角旗、红领巾都是什么形状的图形? 2、你们会用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的图形吗?请试一试!  相似文献   

8.
一、在测量、自学中初步认识等腰三角形。教师用油印印发如下五图,要学生用尺量每个三角形每边长度,得数记在图上。量完后问:“这些图的边长有哪几种情况?”“哪几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学生回答后,教师说:“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什么图形?这种图形各部份分别叫什么名称?请大家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我听了一位老师教“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课。授完新课后,老师提问:“你们能举出轴对称图形的例子,说出它们有几条对称轴吗?”一生举手回答:“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只有一条对称轴。”面对学生这一片面回答,老师不是轻易地肯定或否定,而是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答问中的问题。老师启发说:“请同学们想一想,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的说法准确吗?”“已经学过的三角形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呢?”经这  相似文献   

10.
1 定理“任意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的证明传统教学是利用直尺作出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 ,再分别作出它们的三条高得出结论 :“任意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 ,然后给出证明 让学生从三个特殊图形的观察得出对所有图形都适用的几何规律 ,显然是十分抽象。而运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功能 ,让三角形的大小与形状任意动起来 ,学生自己就可以发现规律 ,这样 ,学生必然会印象深刻 ,牢记不忘 ,提高了学习几何的兴趣。利用《几何画板》让三角形的大小与形状任意动起来的步骤如下 :图 1        图 21 打…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节“认识三角形”的课.为了让学生体会什么是三角形.教师把一个三角形变化成几种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辨识,其中有这样两幅图:图1中,有两条边没有合拢;图2中,有一条边延长了。在辨识图1时,学生在解释原因时说不清、道不明,  相似文献   

12.
李林 《四川教育》2005,(4):22-22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片断一: 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实物:红领巾.由此引入课题. 师:红领巾是什么形状? 生:三角形.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字词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本文试就几个实例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一字之差不可小看数学概念、公式、法则中的每一个字,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随意改换,更不能随意增删。如果在钻研教材、备课和讲授时掉以轻心,就要导致教学的失误,使学生获得的是片面的、错误的知识。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三角形概念时,通过日常生活的实例、教具的演示后,让学生用三根小棒摆弄,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结果学生回答出:“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把“围成”说成了“组成”,一个“围”、一个“组”,一字之差,导致面貌皆非。三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是红旗的一角,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是一种荣誉。可如今,充满神圣的红领巾竟被一部分学生看为无足轻重。我校那个透明的“失物招领箱”除了装着各种学生用品,更多的是躺在里边的一条条无人认领的鲜艳的红领巾。面对这种现象,作为学校辅导员的我,心情变得沉重起来:红领巾在现代小学生眼里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学生对红领巾的真实心理又是怎样的呢?为弄清这些问题,也为重新唤起学生对红领巾的热爱,我设计了一张问卷,并于今年初对我校(晋江第二实小)低、中、高年级各两个班级共32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  相似文献   

15.
一、从熟知的实物中,感情角的表象   师:(展示一条红领巾)你看到了什么?   生1:看到一条红领巾.   生2:它是红色的.   生3:它是三角形的.   师:它有儿个角?谁能指给同学看看?   生1:红领巾有三个角.   生2:(从顶点出发,分别沿两边比划)这就是一个角.……  相似文献   

16.
一、从熟知的实物中,感情角的表象 师:(展示一条红领巾)你看到了什么? 生1:看到一条红领巾. 生2:它是红色的. 生3:它是三角形的. 师:它有儿个角?谁能指给同学看看? 生1:红领巾有三个角. 生2:(从顶点出发,分别沿两边比划)这就是一个角.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情境。教《做妈妈的小帮手》一课,我将课后练习中的是非题拍成录像片。在新课之前让学生观看录像后问:‘你认为珊珊和小宇在家里的态度对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相机设问:‘是呀,那么在家里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对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做妈妈的小帮手》这一课。 二、实物演示。如教《珍惜劳动成果》,先出示几种实物:小玩具、铅笔、红领巾、纸等,让学生观察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东西都是人们的劳动成果。接着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18.
在探讨“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中 ,一位教师“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过程如下。一、准备阶段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红领巾 ,说 :“学校有40名新入队的少先队员 ,要为他们制作红领巾 ,需购买多少红布合算呢?要想知道多少布就要知道什么的面积呢?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 ,教师揭示课题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学生说出要求三角形面积就要想办法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并提出“怎样求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个问题。教师因势利导 ,出示探究题 :试一试 ,你能想出哪些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并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二、合作…  相似文献   

19.
星星姐姐,我的同桌最近在街上买了一条“徽章式按扣红领巾”,我批评他不该戴这种红领巾,他反而对我说:“美观大方,戴着方便。”试问,少先队员戴这种红领巾合适吗?  相似文献   

20.
正一、重观察感知,建立空间观念1.摄取现实原型,唤醒生活经验认识物体时,教师可摄取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原型来帮助学生抽象出各种图形。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教师用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形状的实物图片如红领巾、建筑物、交通标志牌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自然地抽象出三角形。这样以生活原型作为思维的材料,可有效激活学生的原创思维。2.抽象标准模型,建构概念表象如上例,当学生概括出三角形时,课件隐去实物,抽象出各种三角形,把学生引入标准三角形的世界,再跟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