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流传热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流体的性质、流体的流动状况、传热壁面及弯管的二次环流等方面就影响对流传热的诸方面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该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常见的在单相流体与相变流体对流传热方面的强化方法及机理。  相似文献   

3.
板式换热器中流体的流动状况与传热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式换热器正广泛地应用于工业中,本文对该设备中流体的流动状况与传热机理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流体不同的流动状况和不同的流动方向所产生不同的传热效果来进行分析.指出传热速率的快慢主要与边界层的厚度有关。一般来说,加大流速,不断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是减薄边界层,强化传热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描述了边界层形成的内外因素,分析了边界层是传热的主要阻力,联系工程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阐述流体流动与传热有着必然的关系。不同的流动方式,传热质素就不同。  相似文献   

5.
磁场强化传热属于有源强化传热技术的一类,是利用磁场的作用,通过改变流体质点的运动规律,加强流体的混合过程,提高流体的传热系数而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本文通过比较存在冷热对立面的封闭立体在外加不同的磁场方向时,自然对流程度的不同,推导出磁场强化传热的一般机理性的公式,并验证磁场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含内热源的液池内自然对流与冷却盘管内强制对流耦合传热的三维物理、数学模型,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计算。分别对不同内热源强度,不同冷却流体流量下液池内流体温度场以及液池与盘管内溶液换热系数进行了分析,得出换热系数随内热源强度和冷却流体流量的变化曲线,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盘管冷却传热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液池内的换热。  相似文献   

7.
对弹性管束水-水换热器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换热器在不同工况下的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弹性管束在管外流体和管内流体的共同诱导作用下,管外和管内对流换热的情况;并对管程和壳程的流动阻力损失进行了实验测量,得出了管程和壳程的阻力损失变化的规律,以及换热器管程阻力损失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管壳式冷凝器壁温计算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管壳式冷凝器的设计中,通常蒸汽在管外冷凝.当计算管外冷凝传热膜系数时,涉及到壁温的估算问题,并且在估算壁温时又牵涉到管内冷流体温度,但从入口到出口,管内冷流体温度并非常量,而是逐渐升高的,为了简化计算,人们常用冷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来代表冷流体的温度,这样计算的结果是非常粗糙的,本文通过计算发现,如果对冷凝器的壁温分段或分程估算,可以说明冷凝器壁温随管长变化,越接近冷流体出口,壁温越高,即壁温与冷流体温度之间始终保持着明显的温差。  相似文献   

9.
为加深学生对《传热学》课程中热传导的数值解法以及对流传热知识的理解,本文选取二维平板导热问题以及典型对流传热问题的数值计算案例,采用Excel软件迭代计算以及CFD仿真软件的模拟分析,并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现场操作和演示,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数值计算方法在复杂传热问题中的应用以及不同类型对流传热问题的特点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能源已被各行业高度重视,本首先分析了平壁传热的基本原理,然后就提高传热系数,扩大散热面积以及加强辐射散热这三种,强化散热器传热之途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对流传热是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和核心内容之一,在对流传热教学过程中探讨分析出多种辩证关系,如:复杂内容和简单形式、实际计算值与虚拟热边界层膜厚度、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等之间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学思路,培养严密逻辑思维,加深对概念和公式的深刻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流传热系数α是对流传热的难点,它的求算常采用半经验公式。针对流体在圆管内作强制湍流的两个关联式作了进一步探讨,明确了其校正项。  相似文献   

13.
采用VisualBasic开发了基于Windows平台下的化工原理传热实验仿真CAI课件,该课件具有简单的人机对话窗口,仿真过程中的关键操作步骤会自动提示学生操作;实践证明该系统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传热实验,缩短了实际操作时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化工教学中两个复杂问题进行了简化处理,给出了传热给热系数准数关联简式和吸收剂最小用量计算简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不同流速下的各种传热数据,用实验法和理论计算法给出管内热膜系数α测、α计、Nu测、Nu计及总传热系数K测、K计的值,分析了实际法和理论法得到的传热系数的区别.在传热管中加入螺旋弹簧作为强化元件后,对各种数据的计算及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一种新型强化传热管的传热效果,对光管、普通翅片管和螺旋槽式翅片管在不同流量条件下的传热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中管程工质为水蒸气,壳程通入饱和液态水作为冷源.结果表明,螺旋槽式翅片管的换热量明显高于光管和普通翅片管,并且随着流体流量的增加,传热效率的提高也更加明显.当蒸汽温度140℃时,螺旋槽式翅片管沸腾传热系数...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换热器传热性能试验台系统的硬件构成、运行原理、软件控制和测量系统.试验台系统由导热油、压缩空气、乙二醇溶液和水4种不同热流体与冷风和冷却水2种冷流体为循环工质的子系统构成,不仅能进行上述热流体对冷风或冷却水的一对一试验,还可以进行并联或串联的2种或3种热流体对冷风的复合型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测试.控制和测量系统以LabVIEW软件为平台,包括试验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以及自动运行与控制系统,借助完善的软件控制与先进测量仪器的相结合,使系统具有结构紧凑,测量精度高,测试范围广,程序界面友好等特点,对于换热器总体传热系数K的不确定度小于5%,为新型换热器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测试平台.  相似文献   

18.
采用表面修饰技术和添加分散剂的方法制备了均匀而稳定的R600a-纳米铝纳米流体,将其充注到半导体冰箱散热热管中以提高热管散热性能,采用红外热像仪研究了热管温度分布,利用冰箱性能试验室测试了半导体冰箱整机性能。试验表明以R600a-纳米铝为工质的热管散热性能优于普通热管散热性能,并分析了纳米流体提高热管散热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自然对流传热过程各种影响因素的因次分析,得到自然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传热机理、热气流的流动方向、烟囱效应的抑制以及结构工艺设计等方面介绍一种新型高效节能民用传热器。实验研究结果证明,采用这种传热器热效率高,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