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力和责任──孔繁森事迹留给我们的思考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韩喜凯孔繁森同志生前身为地委书记,他无私无愧,走完了自己平凡而光辉的人生路程。不幸遇难后,家人从西藏拉回他的遗物,只有一个简单的行李卷和8个纸箱子。3箱是书信和笔记本,一箱装着藏族的一个大灯笼,...  相似文献   

2.
邓云 《初中生》2009,(9):34-35
孔繁森的一生平凡而又辉煌。他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加强民族团结为己任,两度奔赴雪域高原,为藏族人民呕心沥血,将一腔热血洒在阿里高原上。这里给同学们讲几个孔繁森的小故事。  相似文献   

3.
举世同悲     
△西藏党政军领导和千余名藏汉群众聚集在拉萨革命烈士陵固,为孔繁森同志举行简朴而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 △孔繁森同志牺牲后,西藏阿里地区各族各界群众举行追悼会,深切悼念孔繁森同志。 △悲痛欲绝△遵照孔紧森家属的愿望,他的骨灰分别安葬在西藏和山东。在山东聊城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的骨灰安放仪式上,人们痛悼这位党和人民的好干部。 (刘庆民摄影)· 26 · 孔繁森生前抚养的两名藏族孤儿——l o岁的贡桑和8乡的曲印兄妹俩,捧着他的遗像,失声痛哭。举世同悲$《山东画报》  相似文献   

4.
雕琢自己     
人的一生是设计、雕琢自己的一生.由别人设计,也由自己设计:由别人雕琢,也由自己雕琢. 雕琢自己,使生命富有意义.使人生更灿烂辉煌.焦裕禄雕琢自己,做人民的好公仆:雷锋雕琢自己,甘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孔繁森雕琢自己,把生命之光彩献给藏族人民.  相似文献   

5.
四月十七日,省教委向全省各大中专学校发出通知,要求在全省大中专学校师生员工中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活动。 通知指出:孔繁森同志生前是西藏阿里地区地委书记。他两次赴藏,历时十载,为西藏的建设、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去年11  相似文献   

6.
今年年初,孔繁森的儿子孔杰到西藏清理父亲的遗物,带回的七个纸箱子中有两个装的全是孔繁森的笔记本。这些笔记本是孔繁森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的记录,体现了他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向孔繁森学习的好教材。 孔繁森喜欢动笔杆记笔记。他记得很勤,很多,也很苦。 1993年2月26日,他到受灾最严重的革吉县亚热区曲仓乡查灾,“把全乡每户牧民的损失情况一一记在笔记本上”。这天凌晨2时,他强支病体,用手电照着“打开笔记本”,含泪写下给随行小梁  相似文献   

7.
《孔繁森》这篇课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为标题,描写了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抚养孤儿、为孤儿交学费献血这两件动人事迹,赞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然而要一个8岁的二年级孩子来感受孔繁森的无私与伟大,光靠空洞的说教难以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8.
在神州大地,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领导——孔繁森的英名到处传颂。由于曾经从事过民族教育的关系,我育缘和孔繁森同志相识并和他一起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至今回忆起来犹历历在目,令我激情难已,热泪盈眶。那是1989年的冬季,拉萨市教育代表团来上海回民中学慰问西藏班学生并向学校赠送一面绣有“血汗为边疆,丰碑在高原”十个金字的锦旗,以表达藏族同  相似文献   

9.
<正> 孔繁森同志是山东聊城人,共产党员,地市级负责干部。根据组织需要,他服从工作调动,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一九七九、一九八八年他两次进藏,前后历时十载,曾任西藏自治区岗巴县委副书记、拉萨市副市长、阿里地委书记,他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西藏的建设发展和稳定做出  相似文献   

10.
孔繁森,这位党的领导干部的生前事迹,正在数亿人之间广为传颂。也许是因为他的事迹太突出了,记者一再听到有这样的追问:孔繁森的事,都是真的吗?” 为了回答这一疑问,记者找到了魏武。他是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作者之一。作为和孔繁森一样的山东援藏干部,小魏身兼山东《大众日报》记者和《西藏日报》记者两职。有孔繁森去世前的一年时间里,他们接触很多,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1.
初夏的一天,我前往齐河县采访了孔繁森同志的生前挚友郭吉忠。 今年69岁的郭吉忠,热情爽朗,十分健谈。客厅里挂着的全是他和家人与孔繁森及家人的合影。老郭指着这些照片,一一向我介绍着,思绪又回到了几十年前。他深情地回忆道——  相似文献   

12.
《孔繁森》这篇课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为标题,描写了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抚养孤儿、为孤儿交学费献血这两件动人事迹,赞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然而要一个8岁的二年级孩子来感受孔繁森的无私与伟大,光靠空洞的说教难以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我们紧扣文本中情感的一个聚焦点、一个动情点、一处空白点、一条情感线,拨动起学生的情弦,让他们在课堂上入情、动情、抒情.  相似文献   

13.
别里科夫竭力想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在穿着、用具、生活习惯方面都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生怕与外界接触,伤害了自己;而且在思想上也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谨小慎微,诚惶诚恐,生怕越雷池一步。别里科夫生活在双重“套子”里,他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他为虎作伥,自觉地充当沙皇专制  相似文献   

14.
“孔繁森,出生在山东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从解放军部队某连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阿里地区地委书记的路上,留下了他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随着重庆歌乐山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解员沉痛而又激动的话语,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孔繁森在他那短暂的一生中,不知为人民群众办了多少好事、实事,带来了多少幸福和欢乐!为了阿里人民,他用自己并不怎么高的工资,买来药品,为藏牧民们治病,被牧民们深切地称为“药箱书记”;为了阿里人民,他不顾自己本来就不很健康的身  相似文献   

15.
陈韬 《上海教育》2012,(19):34-35
把一群学习基础薄弱的藏族孩子培育成未来民族建设的希望之才,这其中的艰辛恐怕只有晋元人自己才能体会。"有记者问我在晋元的感受,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两个字,温暖;再加两个字,感动!在晋元,对于我们这群藏族学生,让人温暖、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太多了。也许,她是一个在你迟回学校没有吃到饭,就给你买块蛋糕的生活老师;也许,他是一个在你孤单时,能与你促膝长谈的  相似文献   

16.
陈韬 《上海教育》2012,(28):34-35
把一群学习基础薄弱的藏族孩子培育成未来民族建设的希望之才,这其中的艰辛恐怕只有晋元人自己才能体会。"有记者问我在晋元的感受,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两个字,温暖;再加两个字,感动!在晋元,对于我们这群藏族学生,让人温暖、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太多了。也许,她是一个在你迟回学校没有吃到饭,就给你买块蛋糕的生活老师;也许,他是一个在你孤单时,能与你促膝长谈的  相似文献   

17.
领导干部的楷模、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同志的事迹震撼着千千万万群众的心,而他之所以能义无反顾地奔赴西藏,工作长达10年之久,是与一位坚强的女性分不开的。这位女性,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担负起工作和家庭两副重担,全心全力支持丈夫献身边疆。孔繁森生前多次对朋友讲,他这辈子欠一个人的情太多太多,这个人就是他的好妻子王庆芝——聊城地委印刷所的一名普通职工。在丈夫援藏的10年间,她顾全大局,克服困难,默默奉献,受到当地干部群众交口称赞。今天,笔者把采访到的王庆芝的事迹介绍给大家,你会知道,在孔繁森身后有一位平凡而令人肃然起敬的女性。  相似文献   

18.
一个农夫有三个孩子,他们一起住在自己的农场里。有一天,农夫病了,病得很厉害,他觉得自己不久将要离开人世了。他把三个儿子叫到了自己身边,想把自己一生的耕作经验传授给儿子们。他对自己的儿子们说“:我病得很重,也许就要离开你们了。我在葡萄园里埋藏了一些东西,你们自己去把它们统统挖出来吧……”  相似文献   

19.
<正>【美文导读】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称红柳为“青藏高原的生命树”。而他也正像高原红柳那样,生活战斗在西藏那块贫瘠的土地上,把自己所有的热情,全部的爱,甚至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那里的人民。【美文呈现】高原红柳李哲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她遍地生根、  相似文献   

20.
近来,重读<孔繁森的故事>,孔繁森"私事不用公车"犹让我深有感触.家里儿女结婚要用公车他不准,妻子到北京要去游览一下风景区他不让公车送,自己带妻子去挤班车.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能做到这一点,确是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